气囊式与旋压式桡动脉压迫器应用效果的比较
2018-11-29鲍克娜彭利芳
朱 芳,鲍克娜,彭利芳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经桡动脉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因其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较高,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016年发布的《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指南》再次指出了桡动脉路径做为大多数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首选路径部位是安全可靠的[2]。特别是随着我国冠心病患者的不断增多,采用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的人数也相应增加,而术后止血方法的选择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对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气囊式和旋压式压迫器做为主要的止血器械。本文选取了我科经桡动脉行CAG和PCI的患者200例,术后予气囊压迫器或旋压压迫器进行压迫止血,比较两种压迫器的止血效果、并发症及患者的舒适程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至2018年在本院心血管内科经桡动脉行CAG的患者200例,按患者行CAG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气囊压迫器组100例和旋压压迫器组100例。纳入标准:(1)患者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并择期手术;(2)患者为初次行冠状动脉介入术;(3)患者神智清楚,语言理解表达清楚,双上肢皮肤完好,无残疾;(4)患者经右手桡动脉穿刺且穿刺成功。排除标准:(1)拒绝参与本项研究;(2)右手桡动脉穿刺失败;(3)语言理解表达能力欠佳;(4)患者为再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手术方式、体质量指数及腕围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100)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血管造影术后止血方法:气囊压迫器。术后使用TR Band压迫器压迫止血,本次研究选用的TR Band气囊压迫器是由泰尔茂公司生产的,TR Band气囊压迫器包含四部分(气囊垫、绑带、连接管、专用注射器),造影结束后拔出桡动脉鞘管2~3cm,将TR Band压迫器的气囊垫内面贴于桡动脉,使气囊中心点对准桡动脉穿刺点,并用TR Band压迫器绑带固定于手腕,使用专用注射器向连接管内注入空气13~15ml,使气囊膨胀(标准空气容积13ml),再取出全部鞘管,同时确定穿刺点是否出血,如有出血,再注入空气2~3ml到气囊内,直到穿刺点停止出血,一般总量不超过18ml(气囊最大容积18ml)。旋压式压迫器组:KDL旋压式压迫器包含三部分(橡胶软垫、绑带、旋帽)。造影结束后拔出桡动脉鞘管2~3cm,将压迫器橡胶软垫中心对准桡动脉穿刺点,并用KDL压迫器绑带固定于手腕,然后将压迫器旋帽顺时针旋转至压力刻度为10~15N,再取出全部鞘管,如有出血,可调节旋帽,直至穿刺点不渗血为止,一般最大压力不超过20N。
1.2.2 术后护理:常规测量血压、心率,嘱患者术肢制动,勿用力,上肢可抬高以减轻肿胀感,术后多饮水2000ml左右。气囊压迫器组造影结束返回病房每隔1小时用专用注射器抽吸2ml放气减压,一共放6次,放气时观察患者穿刺处有无渗血、肿胀,如果出现渗血再推入少量气体,必要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直到无渗血为止。旋压式压迫器组造影结束后每隔1小时逆时针旋转旋帽半周减压,一共减压6次并观察患者穿刺处有无渗血、肿胀,如果出现渗血,顺时针旋转旋帽直到无渗血,并适当延长减压时间。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心率、SpO2等生命体征变化;术后24h桡动脉穿刺点有无出血、淤青、血肿、皮肤损伤等局部并发症情况;穿刺侧疼痛、麻木、肿胀等舒适度情况及患者因不舒适呼叫护士的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版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于术前后血压、心率、SpO2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后血压、心率、SpO2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气囊压迫器组有2例患者出现渗血,3例穿刺处出现瘀青,3例前臂血肿,2例皮肤损伤,1例桡动脉闭塞;旋压式压迫器组有3例渗血,5例瘀青,6例血肿,4例皮肤损伤,2例桡动脉闭塞,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舒适度及2h内呼叫频次比较:见表3。两组患者2小时内呼叫频次其中气囊压迫器组呼叫1次33人,呼叫2次16人,呼叫3次17人;旋压式压迫器组呼叫1次57人,呼叫2次6人,呼叫3次3人。两组呼叫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3 讨论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最新发布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推算心血管患病人数2.9亿,其中冠心病1100万,它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CAG是诊断冠心病,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的金标准。由于其损伤小,患者可尽早下床活动,减轻因长时间卧床产生的大小便不便及腰疼等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因此容易被患者接受[3,4]。在我国经桡动脉路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已积累丰富的经验及娴熟的技术,穿刺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少[5],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医师的首选入路。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桡动脉穿刺点出血、血肿、肢端肿胀、麻木、桡动脉闭塞等。而术后止血方法的选择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压迫器在临床上运用。经调查研究目前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是旋压式桡动脉压迫器和气囊式桡动脉压迫器。它们材料透明柔软,方便临床观察,如果出现渗血,可对压迫力度进行改变,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6]。选择适合患者的压迫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气囊式桡动脉压迫器在临床上比较常用,已被证实效果确切、安全[7,8]。其由两个球囊构成,球囊的着力点与穿刺部位相对,能够使周围组织压迫减轻,并且配有设计独特的注射器,能够对气囊内的容积进行调节,使气囊对组织的压力发生改变,使止血器对远端组织的影响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减轻末端肿胀麻木程度[9]。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的压迫板比较特殊,其材料主要为透明聚碳酸酯,不会产生致敏反应,并且无毒,凹陷设计对动脉穿刺处进行压迫,不容易发生移位,并且不会压迫静脉和尺动脉,不会影响血液的正常回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现肢体远端麻木和肿胀的风险[10]。
不同类型的桡动脉压迫器在患者舒适程度和止血效果方面也存在差别[11]。本研究发现,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压迫器在压迫桡动脉时,术侧的桡动脉、尺动脉血流未受明显影响,从而未对末梢循环供氧造成影响。两种压迫器对局部并发症渗血、皮肤损伤、血肿、淤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部位和性质有所不同。气囊压迫器组患者皮肤损伤发生部位多在骨突处,主要为表皮的破损,稍有疼痛,短时间内可以自愈;旋压式压迫器组皮肤损伤多发生在加压板压迫处,主要表现为局部明显压红甚至出现水泡,疼痛明显,多在1周以上恢复,局部留有色素沉着。两种压迫器在局部舒适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TR Band压迫器腕围偏大的患者因压迫部位的麻木肿胀感明显,造成呼叫护士次数偏多。旋压压迫器的不舒适感受可能是由于腕带过紧或压迫板弹性欠佳主要表现为穿刺处的压迫痛。使用TR Band气囊压迫器与旋压压迫器的患者术前收缩压与心率均高于术后2h(减压前),说明两组患者均存在术前紧张焦虑问题,提示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应激反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
本文认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压迫器,患者腕围偏大应选择旋压式压迫器,如果患者疼痛、麻木、肿胀明显,可根据患者的造影情况及凝血功能适当缩短减压时间,并告知患者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感,必要时撤除压迫后用芒硝冷敷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抹患处。使用TR Band气囊压迫器时可以在骨突处垫一次性纱布以减轻其压迫感,增进患者的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