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螺旋藻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

2018-11-29袁秀芝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分散片螺旋藻溶出度

唐 静 袁秀芝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药剂科,武汉 430077

黄芪螺旋藻分散片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药剂科自制制剂,主要由黄芪(浸膏)、螺旋藻(粉)以及适量的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等赋形剂研制而成,具有降低血糖、增强免疫的作用。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生物利用度较高;故将黄芪和螺旋藻制成分散片能快速有效的增强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力[1]。本研究对所制备的黄芪螺旋藻分散片的溶出特征进行考察,分析其溶出性能,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药品

黄芪(湖北天济中药材饮片公司,批号:20170125),打粉后过80目筛制备浸膏粉[2];螺旋藻粉(云南程海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61117);D-无水葡萄糖(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833-201503);蒸馏水,浓硫酸,盐酸,甲醇,黄芪螺旋藻分散片(自制)[2]。

1.1.2 实验仪器

ZF-6紫外分光光度仪(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BSA124S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us)、VGT-1990QT超声提取仪(深圳固特宏业设备有限公司)等。

1.2 实验方法

1.2.1 溶液的制备

1.2.1.1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D-无水葡萄糖,溶于适量蒸馏水中,配制成浓度为0.15 mg·mL-1的溶液0.1、0.2、0.3、0.4、0.5、0.6、0.8 mL,用蒸馏水补齐至2 mL备用,再加入5%苯酚试剂1 mL及浓硫酸溶液5 mL后,以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在52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横坐标为葡萄糖的浓度,纵坐标为对吸光度,得回归方程为:Y=0.2744 X-0.0600(R=0.9994),线性关系良好。

1.2.1.2 供试品溶液 取黄芪螺旋藻分散片10片,研磨成细粉,精密称取适量,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10 mL,超声提取30 min,离心,取上清;同法重复提取1次,合并上清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加甲醇定容于25 mL容量瓶中,即得供试品溶液。

1.2.1.3 阴性样品溶液 制备不含药物的空白辅料分散片,按照“1.2.1.2”项方法,得到阴性样品溶液。

1.2.2 方法学考察

1.2.2.1 方法专属性考察 分别取葡萄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以及阴性样品溶液,按照上述光谱条件进行测定。

1.2.2.2 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 取对照品溶液,连续测定6次。

1.2.2.3 加样回收实验 精密称取含量已知的6份样品,加入对照品溶液,测定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含量。

1.2.3 黄芪螺旋藻分散片溶出度考察

1.2.3.1 分散片溶出度试验 取同一批黄芪螺旋藻分散片6片,采用浆法,转速为70 r/min,温度为(37±0.5)℃,以水为溶出介质,分别于10、20、40、60 min时测定累积溶出率,结果见表1。

1.2.3.2 不同批次分散片溶出度重复性的测定 选取3个不同批次的分散片,以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70 r/min,温度为(37±0.5)℃,分别于10、20、40、60 min计算累积溶出率,结果见表2。

1.2.3.3 不同pH值对分散片溶出度的影响 取分散片,在pH为1.5、4.5、6.5、8.5的不同溶出介质中,转速设定为70 r/min,温度为(37±0.5)℃,分别于10、20、40、60、80 min计算累积溶出率并绘制溶出曲线,见图1。

1.2.3.4 不同批次分散片在pH为6.5的溶出介质中溶出度重复性测定 选取5个不同批次的分散片,在pH为6.5的溶出介质中,转速为70 r/min,温度为(37±0.5)℃,分别于30、60、90、120 min计算累积溶出率,绘制时间-累积溶出率曲线,见图2。

1.2.4 黄芪螺旋藻分散片分散均匀性检查

取分散片6片,置于250 mL烧杯中,加入20℃的水100 mL,振摇3 min,观察分散片崩解情况。

2 结果

2.1 方法学考察结果

阴性样品溶液对供试品的测定无干扰,专属性好;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测得吸光度RSD为2.01%(n=6);加样回收实验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2%,RSD为1.52%。

2.2 黄芪螺旋藻分散片溶出度考察

2.2.1 6片分散片溶出度考察

6片分散片每个时间点的累积释放率的RSD均<5%,所制备的分散片在60 min内平均累积溶出率达92.89%。见表1。

表1 同一批次6片分散片累积溶出率

2.2.2 不同批次分散片溶出重复性的测定

3个批次分散片在每个时间点累积溶出率的RSD均<5%。见表2。

表2 不同批次分散片溶出重复性考察

2.2.3 不同pH值对分散片溶出度的影响

本实验选择pH 1.5盐酸溶液、pH 4.5盐酸溶液、pH 6.5磷酸缓冲盐、pH 8.5磷酸缓冲盐溶液作为溶出介质,在pH 6.5时,分散片的累积溶出率较高,60 min内平均累积溶出率达到91.42%,而在其它pH条件下,累积溶出率不及在pH 6.5时高。见图1。

图1 不同pH值分散片累积溶出百分率

2.2.4 不同批次分散片在pH为6.5的溶出介质中溶出度重复性测定

在pH为6.5的溶出介质中,5个批次的分散片溶出均较为完全,在60 min平均累积溶出率为90.40%。见图2。

图2 不同批次分散片在pH为6.5的溶出介质中溶出结果

2.3 黄芪螺旋藻分散片分散均匀性检查

分散片全部崩解并通过内径为710 μm的筛孔,且分散均匀。

3 讨论

《中国药典》2015年版[3]将分散片收录于片剂项下,要求分散片应进行溶出度和分散均匀性检查,且应符合规定。药物溶出度是指活性药物在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普通制剂中于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药物溶出度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4]。《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931项下)记载的溶出度测定法有篮法、浆法、小杯法、桨碟法、转筒法等,在本研究中由于制剂中含有一定量的黄芪多糖、螺旋藻多糖等成分,粘性较大,常用的篮法易使主药粘附的转篮上,故选择了浆法测定分散片溶出度。

本文着重对黄芪螺旋藻分散片制剂的溶出度进行了测定,选择了以葡萄糖作为检测指标,考察了在水及不同pH溶质中,分散片的累积溶出百分率。研究发现,分散片在以水作为溶出介质时,在60 min时溶出较为完全,3批样品在60 min内累积溶出率达到92.51%;在考察不同pH值对分散片溶出度影响时发现,pH值的大小对本分散片的累积溶出率有一定影响,其影响由小到大依次为pH 1.5

本研究还对分散片的分散均匀性进行了考察。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1项下)规定了分散均匀性测定方法,本研究6片分散片均在温水中3 min内全部溶散,符合药典规定。

本试验在对溶出度的均一性进行考察时发现,同一批次同一时间点分散片累积溶出度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别,但随着溶出时间的延长,累积溶出率的RSD值逐渐变小;同时,在对不同批次分散片溶出度的重复性考察时发现,尽管溶出介质不同,但随着溶出时间越接近60 min,不同批次制剂RSD值也逐渐变小,且不同批次分散片之间最终累积溶出率均较为理想。出现上述原因可能是因为分散片在制备的过程中,制备工艺不太稳定,这说明在后续的研究中,要逐步提高制剂性能的稳定性。

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是反映分散片制剂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自制制剂黄芪螺旋藻分散片溶出度相关指标的考察,建立了其溶出度的测定方法。该方法能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本制剂的溶出特点,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数据。

猜你喜欢

分散片螺旋藻溶出度
多糖铁复合胶囊与右旋糖酐铁分散片治疗妊娠缺血性贫血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基于不同酸碱值与培养养分差异的螺旋藻扩殖生产优化研究
凝胶法二氧化硅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研究
凝胶法二氧化硅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研究
重金属对程海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的统计学评价分析
关于缬沙坦分散片的研制及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会发光的螺旋藻
莫沙必利分散片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功能异常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缬沙坦分散片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31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