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伴随孩子的幸福童年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外阅读指导
2018-11-29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学校李睿婷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李睿婷
杜甫有一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要想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少不了的。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在家长的心中还留有阴影,很多家长都认为课外阅读是可有可无的,浪费孩子学习时间,好些家长不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看课外书,觉得看这些书还不如给家里干点家务活儿。或者有的家长会觉得学校发那么多书,孩子都没有看完,还要看课外书干什么?有一些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长,他们宁愿把孩子锁在家里打“题海战”,或者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去补课,去学习各种“特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在家里多读一会儿书,连报纸都不让孩子翻一翻,更不要说其他的一些有“营养”的课外书了。
学生课堂上阅读的内容少,时间短,语言实践机会相对缺乏,制约了语言发展的速度。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终身学习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需要,更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来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说,能力就是养成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让学生养成把一本书读完再读下一本书的习惯。二要定时。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固定的读书时间,每天坚持读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也是不好的读书习惯。三要定量。学生拿到一本书,我们要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制定一个计划。“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做好阅读记录。老师还要勤做督促检查,以达到好的效果。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训练过程,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以鼓励代替指定,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教会他们合理地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养成制订课外阅读计划的习惯;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查字典,要求他们养成运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圈点勾画、记笔记的习惯等等。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之中,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用书,让学生把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才是最终目的。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内涵是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是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最佳途径,可以极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
二、减轻学业负担,确保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
要想让学生保持阅读的习惯,就要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在我们学校,每天中午都专门确定了读书时间:学生进校园后直接坐到自己座位上读书,时间长度是半个小时。在这个时间里,整个学校都必须在安静地读书,每个人(包括老师)都把手头的事情放在一边,自由选择喜欢的读物。老师还在每一周保证有一天不布置家庭作业,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更加充裕。如果有些名著被改编成电影或者电视剧,比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学生都会很感兴趣,我都会建议他们在作业做好的情况下追追剧,追剧之余再读原著,配合起来,阅读效果当然会更好。比如当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举办了一次班级“读名著、看电视”的主题活动,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积累中提升素养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一句、一段、一篇的写作方法来练习,就像书法临帖一样,是孩子灵活掌握书面语言的良好开端,这样降低了写的难度,能更好地激发兴趣,提高能力。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那样: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现有的苏教版实验教材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化内容,我们要本着叶圣陶的教材观,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仿。笔者认为要注意如下几点:
1.学会精读和略读法
目前适合学生读的书有很多,学生的时间精力都有限,不可能把每一本书都精读,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略读。把精读和略读相结合,才能提高读书效率。
2.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要注重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摘抄好词好句、科学异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到了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应该逐步要求他们做笔记,辅导他们在读过一本读物后,可以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炼出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3.写心得体会
一般人读过书以后,都会有一些心得体会。如果不把这些体会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就会忘记,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心得体会写下来,还可以让他们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分析事理的能力。
总之,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没有广泛的阅读就谈不上积累,更谈不上薄发。要积累就不能仅听一人说(老师说)、会读一本书(语文书),而要让学生在一人说、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郭沫若先生说的“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写作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