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弯弄
——弯弯弄堂深几许

2018-11-29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心学校四陈宗瀚

作文新天地 2018年27期
关键词:门楣中山路镇海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心学校四(4)班 陈宗瀚

我的家乡镇海是东海之滨的一座历史名城。明朝中叶以来,镇海先后经历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四次闻名中外的反侵略战争。素有“甬江咽喉”“海防要塞”“浙东门户”之称。

虽然我是在新西兰出生的,但对家乡镇海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记得刚回国不久的一个午后,我去九弯弄找同学。拐过去,再拐过去,总以为下一个弯头便是同学家了。可是,走过去又是一个弯头,一道门楣,一口井,一位老婆婆……九弯弄,弯弯弄堂深几许?我懵懂的目光无法穿透那深深的弄堂。

爷爷是土生土长的镇海人。他告诉我:“九弯弄这个夹杂在南大街与城河路之间的小‘迷宫’的历史和镇海县城一样古老,东拐西转九个弯,南进北出皆狭弄。”

翻开《镇海县志》,时间追溯到公元909年,吴越王钱镠在甬江口半岛上建立定海县,即后来的镇海县,辟地筑城。当时的县城以南大街为中心,西到文化广场,南到中山路。南大街西面设立县署衙门,中山路两侧是一个连一个的县属机构:县丞厅、主簿厅、酒务、税务、尉司、市舶司、航济亭等。官员眷属、城内百姓,围绕着这些办公机构,你一幢、我一房、他一屋,相继建起了密密麻麻的住宅,慢慢形成一个生活区。古人在弹丸之地造房,自然没有统一规划,怎么方便怎么来,便造成了后来九弯八曲的行路小径,这就是九弯弄的来历。

九弯弄的历史还在演绎着。据《镇海县志》记载,九弯弄从官衙起步,渐渐演变成民间富豪宅院。清朝中期,镇海城出现五大富豪。有句口头禅是:“郑竺金王向,银子好打墙。”这其中的王郑两家,不但联上了姻,还分别在九弯弄各占一大块地,建起深宅大院。

到了解放初期,九弯弄的住房,除了濠河南面依然保留着一两幢明代建筑外,其余的均为清朝和民国初期建造。九弯弄可以说是镇海旧县城最有特色的民宅集聚区。

考证了这些历史渊源,我才恍然大悟,在九弯弄迷路还真不算冤。原来它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呢!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在的九弯弄也已华丽转身。老住户搬离旧屋,九弯弄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悄然隐去,一个崭新的居民小区——鼓韵花苑,精彩亮相。只是,偶尔做梦,我仿佛还在这条弄堂里转来转去,走过一个弯头又是一个弯头,一道门楣,一口井,一位老婆婆……

猜你喜欢

门楣中山路镇海
光耀门楣的“门楣”在哪里?
吟翁述怀(新韵)
蒋子轩 鲁彦威 嵇勤哲
中山路:百年春和楼,繁华老街里
城事志;中山路百年旧影
郑镇海:做中韩交流“民间外交家”
馨香纪
春和楼:中山路的坚守者
环境雕塑在共有空间中协调性
《门闩系列》木雕作品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