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青年教师的培育

2018-11-29龚小妹汪千强江西工程学院

教书育人 2018年33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工匠院校

龚小妹 汪千强 (江西工程学院)

一 培育青年教师“工匠精神”的意义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指的是打造行业的精品,其内涵主要包括:对精品的执着坚持和追求,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不断完善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一丝不苟、严肃谨慎的态度力争把每个产品都做到极致,注重品质,追求完美。坚决保持对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耐心专注、专业敬业,为打造最优质产品从业人员在专业领域里不懈努力,不断进步,对工作始终持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其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自身和教育活动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教师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应帮助教师重拾“工匠精神”。

现代企业生产"工匠"的中坚力量主要来源于高职学生,他们也成为步入社会的"工匠"的首要人选,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将会影响其日后在企业的工作水平和生产成效。高职院校欲提高其毕业生的竞争优势应根据学校特点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形成校园“工匠精神”文化。而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先培养一批具备工匠精神、在一线教学的主力军——青年教师。

同时,若过于强调“工匠精神”奉献而忽视教师的压力、需求、回报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贡献中徘徊,在付出和回报中权衡。因此,要让高职青年教师了解影响发挥“工匠精神”的主要因素。

二 影响高职青年教师“工匠精神”形成的主要因素

为适应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会根据市场需求的人才开设相关专业,因此也就急需从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紧缺人才中选拔一部分较为优秀的人才充实到本校专业队伍中,很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就是从高等院校的优秀本科生及研究生中选拔出来的。他们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有自信、能力强,思想开放;成才欲望强、不安于现状、乐于奉献。因为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心理仍不够成熟、思想容易波动,正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任教不久的青年教师缺乏实际锻炼和工作经验,在教学工作和科研上时感压力大、困难多,加上不能正确处理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情绪变化很快,很容易因自身原因和外界条件而影响工作,更无从谈“执着坚持、孜孜不倦反复改进、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管理部门应重视影响高职青年教师发挥“工匠精神”的主要因素:

(一)高职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大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特别是一些学校提倡“高效益、高负荷”,管理者对教师的工作特点缺乏全面的认识,不知教师是一份劳力、劳心的工作,不知教师的负担的沉重。单调乏味工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乐趣,加大了隐藏在表层工作之后的深层工作的压力。同时,学校倾向于量化考核和管理,阻碍了教师发挥工作积极性使青年教师缺乏价值感、成就感。

大多数在高职院校工作的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大于普通高校的青年教师,他们普遍缺乏社会阅历、背景不够雄厚、职称较低、资历较浅、与之对应的收入水平也低。然而,他们却和普通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同样甚至更大的家庭生活压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较弱,普遍存在课时费不高、授课任务繁重等方面现象,加上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专业课青年教师除了要传授书本的理论知识,更要突出实践教学和实习课程的讲授与实施,而他们往往是从一个校门跨入另外一个校门,在学术上的积累不够,实践经验缺乏、科研水平有限,因此教学压力很大。有些教师甚至承担过多的学科教学。因时间和精力有限,职称晋升方面的竞争很激烈,晋升压力也很大;因此形成了与青年教师情绪上的对立,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贡献的相对量。

(二)高职青年教师需要未充分满足

物质需要是青年教师最基础的需要。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是“八零后”“九零后”,他们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学习,毕业后即选择了一份高尚的职业,但他们也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建立家庭,买房,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等必须要考虑的现实问题。他们迫切渴望有较高的收入解决这些问题。

高职院校中的民办高职院校比例大,青年教师工作不太稳定,当自己表现不是太好时,或者当学校进行改革抑或是人事调整时,他们随时都可能被学校置之校外,严重缺乏归属感。正是这种缺乏使他们对归属有着更深的渴望。

青年教师具有强烈的尊重需要:被别人尊重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一员,希望得到同事和领导的信任和尊重,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这种愿望更加迫切。

青年教师具有较强自我实现需要。青年教师喜欢挑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他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而发展需求的满足依赖于继续学习。互联网时代、“慕课”时代、强烈的危机感促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深造欲望。只有不断通过提高自身的学历、学识水平和专业水准,才能有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青年教师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转化成生产力、希望闲暇之余兼职创业取得成绩;教学、科研方面希望有更充分的创作时间和空间。

当以上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时,必将影响高职青年教师发挥“工匠精神”。

(三)工作满意度低

公平程度,Adams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工作绩效、努力程度决定于员工在工作情境中所感受到的公平程度。如果员工感受到公平,满意度就高;如果感觉不公平,就会产生不满。当高职青年教师的回报小于贡献,他们会有强烈的不公平感,这也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青年教师执着坚持、专注、改进教学和科研。

工作环境、条件包括办公条件、学校交通和住宿条件、教学活动、教学经费资助、专业调研和学术氛围、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工作本身,高职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是否能获得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与教学对知识和能力的影响程度、工作强度。这些都直接影响他们发挥专业敬业的精神。

(四)校园“工匠精神”文化的缺失

青年教师较易受领导、同事和校园教学文化的影响。领导、同事对教学的严谨认真、专业的执着追求、校园其他机关行政人员的工作风格构成浓厚的“工匠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教师。此外,领导对员工的关心与沟通、领导的管理能力、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管理的民主参与性、激励措施等也对青年教师敬业、执着追求、精益求精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 青年教师的“工匠精神”培育途径

(一)提高教师满意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管理者应满足青年教师的需求、帮助他们缓解职业压力,提高福利待遇,完善考评、晋升制度,尊重教师、实现人性化、公平管理综合运用多种物质和激励手段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

(二)实行师徒制,形成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新教师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师徒制是文化传承、经验分享的一条重要途径,老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例如为人处事、教学的优秀品质和先进方法等,都可以向新老师传授,使其更好地适应教师工作,并将这些先进的方法、优秀的品质融入教育事业中去。

(三)树立以“工匠精神”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教育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一线教学的主力军,须积极投身于教学和科研工作。院校应营造“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并加以传播,树立以工匠精神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青年教师在教授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青年教师“工匠精神”的言传身教:教学上追求极致与卓越,严肃谨慎、更新知识储备,并将这种精神传承给学生,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课程中植入“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毕业生是现代企业生产"工匠"的中坚力量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将影响其日后在企业的工作水平和生产成效。教师应当将工匠精神植入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做到极致,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将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学生个体成长设为自己的目标。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工匠院校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