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2018-11-29徐明星

文学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文段整理个性化

徐明星

众所周知,高中生写作,好的素材是取胜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积累个性化素材的方法,并做一些应用性指导。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总结了如下四个方面。

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力求素材个性化

作文素材包罗万象,但只有那些小众化的,与众不同的素材才能在作文中形成优势,若要使自己的素材与众不同就要尽力使之个性化,笔者对个性的理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一)人无我有

“人无我有”即别人很少涉及的领域,我在这方面多研究、多积累,形成独特的素材库,例如,在写到“快乐”相关话题的作文时,有学生就用了《周易》的素材,这就很难得。

(二)人有我有

“人有我优”,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讲作文材料要追求新颖独特,并不就是要求写作中所用材料都必须是他人未见过的,为自己独家所拥有的。我们可以从熟悉人物、周知事件的陌生视角来积累素材,如鲁迅先生,我们都熟知其弃医从文,以笔为戈,揭国民劣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很少同学关注其在图书装帧设计方面的才华,在文学史方面的卓越成就等等。

二.源头活水,始于阅读——明晰来源多样化

阅读积累素材的渠道很多,语文必修,选修课本就是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苏教版)统计,共140多篇,如果再加上《语文读本》,共有500多篇。例如课本和读本的“吟诵青春”“珍爱生命”“英名与事业”“直面人生”等专题就是2014年江苏高考“青春朽与不朽”的绝佳素材来源。

当下,阅读不仅仅局限与书本上,有时候素材的积累更倾向于碎片化,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大量的素材积累,比如微信公众号的“人民日报评论”“环球人物周刊”等,如一些门户网站的文化、时评类专栏,如凤凰网“洞见”专栏等,都有大量的好例子、好文章值得积累。还有就是时下较火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如《朗读者》《见字如面》等。

三.勤于归类,善于整合——编排素材条理化

很多学生积累了大量素材,但大多是芜杂、琐碎的,在写作时会出现积累了那么多素材都想不起来,不会使用的窘境,这就要求我们在积累素材是,要勤于归类,善于整合,对已有的素材进行条理化编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横向积累:即以点带面地积累,以一个人物或事件为起点,整理相似类型的人物或事件等,这样整理的优势在于写作时可以使用排例(面例)形式的文段作为论据,使得作文素材显得丰富而不杂乱,也可显示作者的可观的阅读量和良好的阅读方法。

纵向积累:即有核心素材意识,积累一个素材就要深入、纵向的挖掘和剖析,如积累某个人物,就要在其方方面面上下功夫,或者在此人的一个方面深入挖掘。这样整理的优势在于写作时可以使用详例(点例)形式的文段作为论据,使得作文素材显得深入、详实,甚至可以用一例到底来构思文章,可以显示作者的深入阅读和勤奋钻研能力。

专题化积累:我们可以用专题的形式来整理素材,如可以整理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音乐素材、绘画素材、建筑文化、经典爱情等专题化素材。

专人化积累:专人化积累要求我们确知其人,确知其事,全面认识其人其貌,知其优点,明其特点,参其心,悟其魂,能够凭着一人的素材应对很多作文。

四.巧取妙用,化为己出——运用素材灵活化

素材整理只是写作的准备阶段,如何将已有素材巧妙地、恰切的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供作者从容驱使呢?

(一)基础方法指导:

一要训练材料与观点的圆合度,即作文是使用素材一定要研究立意和要使用的材料之间的契合性,否则再完美的素材也是枉然。二要力求灵活用例说理的方式,可以做如下训练:变“点例”为“点例”“面例”结合,变“点例”(单向)为“多例”(对比),化“抽象”为“形象”(类比、比喻),变“平面”为“层递”(由浅入深),舍“旧例”用“新例”等。

(二)片段化训练:

为达到熟练、巧妙使用已有素材,我们可以在如下两方面进行练习,一是一个论点用不同素材论证的练习,二是相同素材论证不同论点的练习,这样就可以很好解决很多同学积累大量素材用不上的困惑。

猜你喜欢

文段整理个性化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效果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同桌宝贝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