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教学中天文观测活动的开展

2018-11-29

中学政史地 2018年33期
关键词:天象知识讲座天文

天文是一门既古老又常新的学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坚持开展天文观测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神秘而浩瀚的星空,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组建天文社团,选拔社团骨干

在中学开展天文观测活动,必须依靠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天文社团是开展天文观测活动的重要阵地。地理教师可以先在高一年级新生中进行天文社团的宣传工作,并组织对天文感兴趣的学生一起学习。然后,通过考核选拔成绩优异、有一定天文基础的学生进入天文社团。经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再筛选出若干名表现突出、责任心强、发展潜力大的学生成为天文社团的骨干,充分发挥他们在天文社团中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更好地为各种形式的天文观测活动和天文竞赛服务。

二、建设天文台,完善天文设备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可以把天文台的建设纳入校园总体规划中。由于天文台一般置于楼顶,所以,应尽量在校园规划初期就进行设计,避免教学楼封顶后带来的不便。天文观测台建设可分为固定观测台建设和移动观测台建设。资金相对充足的学校,可以购买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置于天文观测台圆顶,实现定点观测;资金相对有限的学校,也可以配置一些小型天文望远镜,同样有很好的观测效果,而且便携性和移动性更好;如果学校无法提供支持,教师也可以自行购买或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天文望远镜来实现天文观测。

三、开设天文讲座,普及天文知识

中学地理教师肩负着普及天文知识的责任,应坚持每学期都开展天文知识讲座。地理教研组的教师可以分工协作,开展讲座的次数和时间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来定。如在每学期开学初,学生相对课业压力较小,可适当多开展讲座,每周一次。到了期中、期末,学生课业压力较大,则可改成每两三周一次。讲座时间可安排在周末的下午或晚上,开完讲座可直接进行现场天文观测的指导。具体的天文讲座可分成常规天文知识讲座和重大天文天象讲座两类。常规天文知识讲座主要是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有关天文的基础知识,从天球运动到四季星空,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内容包罗万象。重大天文天象讲座则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践性,如日月食、流星雨等,这些天象的公众关注度高,应提前进行宣传,在天象发生前组织讲座,为天文观测做好知识上和实践上的准备。学校还可以把天文观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安排。

四、开展天文观测,培养天文人才

每次天文观测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培养社长和社员们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学期进度和学生业余时间状况进行合理安排。常见的观测活动如下。

1.在每学年开学初组织“金秋赏月”活动。每学年开学都在9月初,秋高气爽,正是进行天文观测的好时节,可以借此组织天文社团开展面向全校的赏月活动,让学生通过望远镜观测月球表面的月陆、月海、环形山等。

2.组织每周末的“月相和星空观测”活动。利用周末观测月相的周期变化和四季星空的斗转星移,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天体运动规律的了解。还可以结合校园周边环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活动推广到校外,组织开展“路边天文夜”活动,邀请市民一起观星赏月,向市民宣传相关天文知识。

3.重点关注日月食、流星雨及金星凌日等重大天象。这些天象难得一见,非常值得组织全校性的天文观测,可以指导天文社团的社员自行组装和调试天文望远镜,在天象发生时通过天文设备记录下美丽的天象。

总之,开展天文观测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天文的热情,做到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观察天象,既学习了天文理论知识,又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宇宙的求知与探索之门。

猜你喜欢

天象知识讲座天文
天文篇
天象奇观
大话三国志
“关爱你我,健康中原行”知识讲座
罕见天象追逐者:我乘高铁去追世界上最妖怪的云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趋势探究
本土音乐实践教学与活动课程的实施相关设想
天文与地理
建水县总工会:举办女性大讲堂知识讲座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