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满枝头数点红
——2018中考特色作文题述评(上)

2018-11-29江苏曹津源

初中生写作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作文题命题中考

◎江苏 曹津源

浏览每年的中考作文题,犹如欣赏美不胜收的绿树繁花,那些巧构妙制的特色命题,又如枝头点点艳红,亮人眼球。研读品鉴这些特色命题,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固化思维,创新写作理念,开拓写作视野,把脉命题走向,提升应对水平。阅读近百份2018中考语文试卷后,发现特色作文题大致有以下十类。

一、“穿越时空”型。请阅读南京作文题:

2018,日新月异的年头儿;2018,气象万千的时代。请以“______在2018”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记得2017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为“无情岁月有味诗”,要求考生穿越时空,写“我”30年后返回母校参加聚会时的发言稿。今年南京题继续玩“穿越”,且与2018高考全国Ⅰ卷“我与2035有约”不谋而合。

面对这股清新“穿越”风,我们“发挥想象”的策略有三:一是根据要求想象——补题应是“文学名著”而不是其他作品中的人物名,而且其外貌、性格等原有特点必须在想象的情节中有所体现,文体一般选记叙文;二是指向主旨想象——将表现2018的“日新月异”“气象万千”作为文章之魂;三是蕴含新意想象——情节设置不仅“有意义”,而且要“有意思”。据说不少考生写了孙悟空,但有的贴标签多,不善于让形象“说话”,缺少有个性、有趣味的对比。其实,如果选“孔乙己”“豆腐西施”“闰土”等人物入题,只要能建构有创意的情节,也许更能写出文学味。同为“穿越”话题,南京2017作文题重在考查理性思考能力,2018作文题则重在考查形象思维及其表达的综合能力。怎样应对“穿越时空”类命题?南京作文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二、“古诗扩写”型。扩写古诗词短章,以前曾作为“小作文命题”出现过,以“大作文题”出现则是基于命题理念的创新。请看德州作文题:

生查子

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一首好诗在不同的人眼里会读出不同的美丽,本诗中的“君”可以是明媚的春光,也可以是稍纵即逝的青春岁月,可以是情投意合的挚友,也可以是那个浪漫的邂逅……请根据本首诗的内容,自拟题目,扩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一题型让很多师生有点意外,有的考生将“扩写”误写成读后感。如果联系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思维”“审美”这三个关键词,就可以发现此类命题是考查语文核心素养的较好形式,应是作文命题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其优点有三:其一,能在语言运用上分高下。怎样描写开篇“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这一画面?它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同,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考生必须运用生动可感的语言描绘“和风轻吹,细雨轻打”“催开百花”的个性化画面;其二,能在多向思维上分高下。古诗扩写“扩”什么?“扩”意境描述,“扩”内心展示,“扩”情感倾诉。例如什么是“君”,导语有提示,但如何“逢君”“留君”,还得看考生思维的灵活与多样,例如你可以这样运用呼告手法驰骋想象:“诗人端着酒杯,向东风祈祷,东风,你不要匆匆而去呀!你继续吹呀,再一次沐浴我,滋润花呀……”其三,能在审美能力上分高下。写“君”之美,考生不能停留于外层,而应聚焦于赞“君”、留“君”之内在情愫,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也启示我们:平时加强审美训练,养成由表入里的审美素养,十分重要。

三、“单音节词”型。此类命题,前两年曾有“桥”(包头作文题)、“丢”(江西作文题)、“补”(镇江作文题)等,今年又有新的探索。请看河北作文题:

“爽”的意思是:①明朗;清亮。如:神清目爽;秋高气爽。②(性格)率直;痛快。如:豪爽;直爽。③舒服;畅快。如:爽快。④违背;差失。如:爽约;毫厘不爽。

请依据以上对“爽”字的解释,任选角度,以“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

此题之新在于单音节词“爽”是一个在当代青少年中很“热”的流行词语,“青春话题”能登上大雅之堂,当然赢得考生一片喝彩。写“爽”,不需要苦苦寻求题材,也不需要像写“桥”“补”等题目那样,去细细思考其中蕴含的比喻、双关意义。“爽”就是满足快乐的内心倾诉,舒适痛快的情感爆发。考生人人有蓄积,只待“点燃”。当然,好文章不能止于“一吐为快”,还须注重过程叙述和细节刻画,注意提炼“爽”字背后的成事之道。如果你选择“爽”的“违背;差失”之意,让“爽约”“爽信”之“爽”和反思改正后的痛快积极之“爽”构成对比,文章立意也许更能出新。

四、“回望传统”型。请看武汉作文题: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命题者以孔子的一句话去引发考生的“理解和思考”,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与致敬,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孔子强调砥砺品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再用自己的涵养耳濡目染影响他人,以成大境。孔子的这一思想穿越时空,至今熠熠闪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平时阅读《论语》等古代经典著作,不能满足于背诵默写,必须注重由此及彼,整体思考,联系实际,接通当代。例如,此题中的“德”具有哪些主要内涵?怎样融入当代生活和发展理念?如果考生平时能多加思考并有所积淀,那么遇见“德不孤,必有邻”这样的“回望传统”型命题,就能较快上手,从容应对。

五、“画文转换”型。沈阳作文题假设毕业前老师展示三幅画,所画题材分别是向日葵、落花生和大雁,要求考生从中提炼出适合自己行走于新生活的“最美”的“姿态”。这种形式新颖的命题寓思想性于跨界性之中,能考查考生欣赏画作、提炼画意和生动表达的能力。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平时须加强赏图明旨训练,掌握由物及人、由物及理、借物抒情的基本技法,具备灵活、辩证的思维品质。例如考生应该懂得,向日葵、落花生和大雁在“姿态”上内外兼有,外出于内,在成功或失败时的正确“姿态”更有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作文题命题中考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中考“三数”大扫描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