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正面思维“度”人,亦“度”己

2018-11-29刘春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数学考试数学老师语文课

□ 刘春芳

有人说,25岁之后是人的第二青春期。初登教坛,作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又恰恰面临着一群青春期的孩子们,真是青春期遇上了青春期,自然是“战火常起”、“硝烟弥漫”,师生双方都有坏情绪。也许年轻老师特别喜欢和学生较劲,生怕学生挑战自己的权威,生怕遇见“教学事故”,不仅把自己的生活搞得疲惫不堪,也让学生叫苦不迭。

早晨早读,由于年级正在对早读时间进行调整,因此班主任和学生们对于今天上哪科早读都很迷惑。但是不管按照哪种调整方案,我教的1班今天都应该上语文早读。当我意气风发地带着给孩子们的任务进入1班的时候,发现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在班里,孩子们都在看数学卷子。

数学老师见我来了,说:“刘老师,今天是语文对吧,我让他们收起来。”看着孩子们在忙活数学,我说:“没事,要不不用收了,您让他们继续做吧。”但数学老师坚持让孩子们把数学换成了语文书,然后走了。到此时,我根本没有多考虑,继续说:“那就收起来吧,我们一起读一下《两小儿辩日》吧。”但同时已经听到许多孩子怨声载道了:“老师,我们早读后上课就要考数学了,让我们看数学吧”,还有许多孩子磨磨蹭蹭,极为不情愿地把语文书拿出来。有一个孩子X就直接对我说:“老师,你得尊重一下我们的感受,我们马上就数学考试了”,此言一出,让我瞬间冒火,我立马拿出老师的威严告诉他:“那你能不能照顾一下老师的感受,老师已经站在这里了,你还坚持看数学。”听了这句话后,这个孩子不情愿地把数学练习册收起来,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根本心不在焉,还偷着看数学练习册。

读完一遍后,我说:“根据年级安排,以后周二、三英语早读,四、五语文早读”,话刚落,立即有孩子抱怨:“凭什么没数学早读啊”,听了孩子的抱怨,我似乎感到自己和自己的语文课被他们轻视了、讨厌了,心中的不快和恐慌油然而生。读了十分钟之后,大多数孩子都能把《两小儿辩日》背下来了,我说:“找个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吧”,这在以前是孩子们最踊跃举手的环节。想了片刻,我便点了刚才心不在焉的X的名字,没想到他还带着情绪说:“我不会背”,我回道:“你不会背,也得站起来,这是礼貌。”但X接下来的这句话让我的火气到了极点,他说:“让我站起来我也不会背。”我于是拉下脸说:“那想看数学就看数学吧。”更没想到的是这群可爱单纯的孩子们根本没有听出老师话里的情绪,大部分孩子都“哗啦哗啦”把数学拿出来了。有几个孩子悄悄地说:“老师,别生气噢。”“老师,生气会老得快噢,别生气哈。”就这样,一节带着情绪的早读就在语文老师看着他们做数学题的过程中结束了。

回办公室之后,我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一直在想难道孩子们就那么喜欢数学讨厌语文,我就那么招人烦,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委屈。直到办公室的老教师劝了一句:你得往好处想,别跟学生较劲,别跟自己较劲。“你得往好处想”,这一句朴实的随口便可以说出的话一下让我茅塞顿开,那不就是“用正面思维考虑问题”吗?于是我就说服自己试着用正面思维来重新梳理和考虑整件事:也许X同学昨天忘记复习了呢?也许这次数学考试对于他十分重要,考不好回去就要挨批评甚至挨打呢?换位思考一下,想想当初自己上学的时候,如果本在如火如荼地看着数学,语文老师像个“第三者”似地突然冒出来,强制大家读语文,是不是自己也会有情绪呢?当初自己在考前不也是抓住一切时间突击吗?为什么现在为人师了,却无法理解“曾经的自己”了呢?想着想着,学生的行为似乎慢慢地变得可以理解了,自己的心情也渐渐地舒展起来。

回想整件事的经过,事情发生后,主导我思维的一直是负面情绪:一方面,责怪孩子们不懂事、不会学习,与她们较劲;另一方面,怀疑自己和语文课不受欢迎,与自己较劲。负面思维,为难自己,为难学生;正面思维,“度”人,又“度”己。

在第四节课语文课之前,课前演讲已经轮完一轮,新一轮还没有开始,于是今天我就来了一个“特别”的课前演讲,标题是“我‘被嫌弃’的经历——我们多么需要正面思维”,把这件事情以及我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反思都分享给了孩子们,许多孩子变得不好意思起来,他们都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我们怎么不爱你呢?”“老师,是我们错。”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充斥在我们之间的坏情绪都烟消云散了。

这场风波总算平定了。中午,隔壁班的老师过生日,班里孩子在高一的学长们的“撺掇”下,给了老师一个硕大的“惊喜”,该老师的车甚至都被他们找到,用奶油写满“生日快乐”。下午,竟然不断有我们班里的孩子来问我“老师您生日是几月几号”,听到我说下半年的某月某日之后,他们郑重地记下而又带有一丝失望地走了。孩子们是多么的天真可爱,有时又让你觉得无端取闹。看来,老师的工作中,任何的痛苦和快乐都是那么鲜明和深刻,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和鲜活的生命打交道。因此,这更加需要我们能尽量用正面思维来看待许多事情。

细细想来,正面思维表面看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实究其本质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观念,是尊重和爱学生的外显。正如一位老教师所言:“许多新老师自己都还是孩子,怎么去管那么多孩子。”本以为自己已经成熟,但是深入拷问,自己身上的“孩子气”“坏情绪”暴露无遗。青春期的孩子普遍情绪变化较大,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坏情绪也随之而来,这就更需要老师保持正面思维的方式,克服坏情绪,悦己悦人,“度”己“度”人。

猜你喜欢

数学考试数学老师语文课
作弊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紧张的数学考试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迟到
还是那样
众症时代(二)
魔力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