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下语文教师写作能力的忧思

2018-11-29

文学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文学课文

方 霞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写作能力的研究有了蓬勃的发展,但绝大多数研究者只是将写作能力与心理学中所说的一般能力等同:即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也有从特殊能力角度来理解写作能力的观点,有两类:一是指各种题材文章的写作能力,如记叙文的写作能力、说明文的写作能力、应用文的写作能力等;二是写作中各种题材的文章共同要求的写作能力,如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等。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再写作能力的问题上,大家普遍热衷于分析其结构要素,但写作能力有哪些结构要素,即取决于怎样选择和界定分析的围堵,也取决于对写作基本心理机制的理解。

在我质疑“支离破碎”的写作能力训练之余,开始重性思考写作能力研究的具体方向,试着突破其原有的分析框架。

我认为语文教的写作能力主要表现为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我这里提到的文学作品可以狭义的理解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文学等,但不包括所谓的教育科研论文。可以说,我是以一个作家的基本写作能力来衡量语文教师的。有人会说:“你这个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我不认为,试问中国的传统的塾师有几个写不出一手的漂亮文章?而当下的中学生,正如《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一书的序言:“我的弟弟妹妹,你们学了12年语文,居然写不好一张字条;你们学过数百篇的课文,居然听不懂一首歌谣。”

如今的作文教学已经陷入了死胡同的误区,更多的所谓的专家、学者、教师所努力的只是在制定各种条条框框,编出一些所谓的作文的“妙法”……殊不知到,正是这些“圣人”的努力,才有了作文教学中的一堆堆无可奈何的绊脚石。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除了应该掌握中国语言文字文学的知识以外,还应尽量广泛涉猎历史、哲学、社会学、美学以及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由于许多语文教师读书少,不说别的学科知识,就是语文本身的知识也知之有限。

曾几何时,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别说是学生,众多教师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造成了当下语文教师的先天不足!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现当代文学修养,尤其对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和优秀作家、诗人知之甚少,对优秀的青少年读物更是缺乏关注,对当今的知名纯文学期刊也留意不多。其结果必然造成教师知识结构的残缺,上课只能圄于教参和课本:课文到课文,从形式到形式,枯燥无味,死气沉沉。

在知识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外国文化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大多数只了解一些十九世纪所谓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和作品,而对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学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唯美主义之类,后殖民主义的作家和作品了。这倒是印证了吴宓老先生当年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西方的好东西没学到,道学了不少苏联的坏东西!”

没有了传统文化的积淀,也就没有了语文教育的根,没有了对现实的关注和了解就没有了语文教育的生命,没有了对外来文明的吸收和借鉴,也就没有了语文教育的创新!比知识更匮乏更恐怖的则是思想的匮乏!

语文教育之所以会有这样多的问题,除了历史的、社会的、现实的因素外,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因素就是教师缺乏对语文本身哲学层面上的思考或把握。

现在的语文教师不懂《老子》、《庄子》,不了解朱光潜,不关心冯友兰,更不懂费尔巴哈与斯宾塞。

先天的哲学素养不足注定要造成后天的思想的匮乏,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我们的语文教师为什么在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规则特别多,定位特别高了吧!没有思想的他们只能从技术上去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写作文,而丧失了思想的作文,最多也只能是一堆“看上去很美”的文字垃圾!

说到最后,也谈谈语文教师的优点———中国的语文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什么都不缺,智慧、毅力、勤勉、奋发、这些东西都有,缺少的就是一种对人生的浪漫主义态度,一种更为丰富、更富有激情、更具有色彩的生活。

丰厚的文学素养,开阔的知识积累,敏锐的思想感受、浓烈的生活趣味和上乘的审美表现,才是精品之作的基础与前提。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文学课文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
我们需要文学
背课文的小偷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探讨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