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写整体化”有效模式的探究——以吴江区北厍小学“润泽工作坊”为例

2018-11-29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小学张勤峰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8期
关键词:润泽工作坊研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小学 张勤峰

纵观现在的学校组织框架下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各类团队,有教研组、备课组、核心组、协作组等,这些团队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却缺乏专业的引领与指导,笔者认为“教·研·写整体化”恰恰能弥补这一弊端,以“工作坊”的形式对于这一模式的探究正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润泽工作坊”的成立

“润泽工作坊”的成立主要是协调与周边氛围、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等之间的关系。笔者尝试“自上而下”的方法,亲自参与各项活动的制定与开展,但又主动放权让这些青年教师充分体会“自主选择权”,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个成员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同时一同解决各自发展定位问题。“润泽工作坊”的成立就是为给他们搭建一个充分自由、科研氛围浓厚又能自主发展选择的平台,促进他们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摸索

源于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考量,源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忧虑,笔者自“润泽工作坊”组建之时,就拟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

1.每周一篇读书随笔

每学期学校通过前期咨询、调查等为每位工作坊成员下发一本教育类专著,同时要求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每周将学习心得上传至成立的工作坊QQ群共享,同时学习其他成员的读书心得,一同开始一同结束,随后继续下一本教育专著的学习与思考。

2.每月一次研讨沙龙

为了让成员间充分享受发展的“自主权”,笔者将“权利”下放,以小组为单位,让其自行拟定研讨主题,其余小组成员根据主题结合PPT制定讲演稿,每次活动由一个小组完成一个“微主题”的研讨,会后进行整理,形成较高质量的沙龙稿,其他成员进行观摩学习。

3.每学期一堂研讨课

成员间的学科不同类,以及教学经验不足等情况,主动联系学校教导处,安排相关学科的学校行政与骨干一同参与集体备课、磨课、研讨再磨课的形式,授课教师进行说课以及反思,相同学科的成员全程参与并进行研讨,撰写学习心得。

4.每学期一篇教学论文

成员都是新教师,学校主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论文撰写的专题讲座,每学期要求成员能完成一篇论文,成员之间进行匿名评点,并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择优发表在学校校刊或向更高级别的教育类杂志投稿,为他们搭设平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以上措施实施一学期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得到了成员的支持以及学校领导的肯定,但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教师研究什么,如何研究、怎样表达等问题。而“教·研·写整体化”恰恰能将这些活动有机整合,突出主题,在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的基础上,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和路径问题。

三、“教·研·写整体化”发展模式的初探

源于上述实践经验,提炼总结,理清“教·研·写整体化”发展的基本步骤: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确定主题(主题要小)——集体备课——课堂观察——主题研讨——课堂展示——论文撰写。同时为提高活动有效性,笔者将润泽工作坊分设成三个组同时进行:语文组、数学组及综合组(每组五人,其他学科人数较少整合为综合组)。并指定一名成员为该组组长,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并特邀学校相关学科骨干一同参与,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及高质量运行。

确定主题。问题源于课堂,主题的确立要以课堂为切入口,各小组成员将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摆出来,进行深入研讨,主题的确立不能过大也不要空洞,具有针对性和一定的普遍性,比如就学校目前外来工子弟学生比较多,纪律比较差,而自身教学经验又不足,难以驾驭课堂而确立“小学生课堂纪律有效性的研究”;或者到了中高年级,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可以确立“中高年级后进行辅导的案例研究”。当然因为已经分组还可以以学科为切入口确立主题。

集体备课。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要求各成员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自行备课。待到集体备课时,由授课教师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其他成员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研讨,敢于亮出不同的想法或意见,形成集体智慧下新的框架,然后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推敲,尤其是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以及重难点的突破,直至最后成型。

课堂观察。课前,笔者会同组长、骨干、授课教师参照主题实际制定课堂观察量表。做到人人有观察的角度和任务,在教学观摩时及时填写相关记录表,因为都是一些常态的实际的问题,能充分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同时在距离研讨前的一段时间可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为研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题研讨。首先由授课教师围绕主题进行说课和反思,其他组员呈现各自的课堂观察记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随后对于各个环节进行分步研讨,如每个环节的用时、之间的连贯性、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亮点与不足等进行修改,突出主题,形成新的教案。

课堂展示。为扩大影响,同时锻炼青年教师,在经过集体备课、课堂观察、主题研讨后开展课堂展示活动,邀请同学科的学校其他教师一同参与,让有经验的教师提出更加专业的意见,帮助新教师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论文撰写。各组员全程参与,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于已确立的主题进行构思,充实真实案例,形成较高质量的论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匿名评分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对于论文作进一步的修饰,相信比起在电脑前的苦思冥想、闭门造车,这样写论文一定更容易,更实在,效果自然也更明显。

“教中研,研中写、写中教”,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或许还有不少缺点,但是我们“润泽工作坊”因为年轻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并能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相信对于自身专业发展一定受益匪浅,逐渐摸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猜你喜欢

润泽工作坊研讨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居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倾心之吻
An Interesting Class:贾润泽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郑润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