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汽车发动机制作教具模型的探索
2018-11-29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梁乃云刘晓军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梁乃云,刘晓军
1 引言
据统计,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达2.17亿辆,汽车报废量也在迅速增加,现在大部分报废汽车露天丢弃、堆放,既带来了环境污染、土地占用问题,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如何实现报废车辆的再利用是当前汽车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教学理念的提升,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地采用做、学、教一体化模式。利用实训设备来动手操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做让学生掌握技术和技能。为了实现一体化教学,需改善课堂教学场所的硬件设施,提供足够配套数的实训教具。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组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成立了汽车养护兴趣小组,创建了“汽车教具制作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主要是大一、大二学生。研究小组以制作发动机解剖类教具为工作任务,以实现废旧汽车的综合利用为手段,在课余时间对实训室报废的捷达轿车进行拆装,把拆装后的零部件制作成汽车教具模型,将名称、作用、材料、原理、拆装步骤、常见损伤及维修方法等制作成标牌,展示在教室、走廊,形成立体化的教材,直观、真实地展示汽车发动机上的每一个部件及总成,探索出融合汽车教学教具制作和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新思路,推动了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2 教具模型的研究制作过程
此项目主要利用汽车学院内报废的捷达轿车,制作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具。整个工作任务是从报废汽车开始,兴趣小组通过对报废车发动机的拆卸,研究各系统、机构的结构组成、功能、失效形式、修复标准等几个环节,以修复后的模型教具成果交付结束。项目由指导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兴趣小组在汽车实训室负责具体实施。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制定详细的教具模型制作计划和基本要求,与学生一起学习和讨论制作方案,理解方案(拆解、清洗、修复、描述)每一环节的要求,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学习汽车整车及各总成的拆装规范;其次,带领学生学习汽车材料的钳工加工知识,学习常用工具与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使用训练,做好场地、工具、材料准备及学生调配等各项准备工作;再次,带领学生拆卸零部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零部件的清洗保养、除锈处理和加工制作,并且制作的教具模型要科学合理、直观适用;最后,指导学生购买纸张、彩色画笔等用品,利用所学知识描述清楚每一个汽车零件的名称、作用、材料、技术标准、失效方式等,并完成制作、打印。兴趣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布置工作任务,进行协调安排,并记录小组工作进度等,以积累实践经验。
在制作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了解汽车总体构造,熟悉汽车拆装工艺规范、常用工量具及设备的使用,掌握汽车拆装基本技能,对报废汽车进行拆卸。按照常规操作方法,在工作台上使用扭力扳手、手锤、旋具及专用工具等对汽车及总成进行拆卸,记录拆卸使用工具设备、拆卸步骤、注意事项及零件常见的损伤情况,分析零部件损伤后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作为教具展示的文字说明。教具制作完成后,按教学要求进行试用、修改完善。同时将教具实物连同文字介绍展示在教室、走廊,形成立体化教材,用于学生对汽车结构的认知学习。教师用于讲解汽车零部件的拆装、机械机构、装配图的绘制、发动机维修工艺等多门课程实训项目,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加强了教学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认知发展,营造了专业知识学习的良好氛围。为满足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需要,可以适时调整展示位置,形成可移动的文化长廊,彰显出汽车专业独特的文化亮点。
3 收获与建议
利用报废汽车制作教具模型,有很多收获。经过近1年的研究,制作了近50套教具模型,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节约了资金,减少了环境污染,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教具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每完成一道工序,每修复一个零部件,都会涉及很多相关的汽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需要小组成员一丝不苟、全身心地投入,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树立了自尊、自信、自强等优秀人格品质。其次,丰富了第二课堂。学生通过制作教具模型,精神生活充实了,也能合理利用时间,即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又丰富了第二课堂的课余生活,促进了他们健康成长,学生把制作教具模型的成果、感受传给家人、朋友等,在社会上也为学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