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教材资源,活教作文

2018-11-29广东省鹤山市共和镇中心小学叶开科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8期
关键词:夜莺例子外貌

广东省鹤山市共和镇中心小学 叶开科

一、学布局谋篇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文体,都要有布局谋篇的意识。如何将自己已有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详略得当地组织起来,是决定这篇文章质量的关键。

1.言之有序

有很多教师在指导作文时,一直强调学生要按照顺序写、要写得有顺序,但究竟何为顺序,学生根本就不明白。笔者在作文指导时常拿课文的例子为“范本”,比如习作要求写一个景点,在指导时,笔者展示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这篇移步换景的经典之作。它的开头写:“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结尾写:“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笔者展示出来后问学生;“你的发现是什么?”学生答“首尾呼应”。接着出示课文开头的句子:(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3)登上万寿山,站在……(4)从万寿山下来,就到昆明湖。笔者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学生答“有动词”“写完一个景点就过渡到另一个景点”“不是每一个景点都详写”……你看,学生都总结出来这样的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笔者顺势要求学生模仿这样的结构来写一写校园,题目自拟。老师采用学习过的课文来引路,学生参与率高、兴趣浓厚,这样的作文指导称之为有“根”的指导。

2.详略得当

学生能够详略得当地写文章,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难题。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 》,学生都能写出学会了某项技能,字数也达标,但是学生写到学这项新技能时就写几句话,这样的文章就一定详略不得当。想想:“学”是重点,并且是从未学过的新技能,能一下就学会吗?笔者通过了解发现学生根本就不明白哪些要重点写、哪些可以略写,知道原因后,笔者决定再用课文的例子来引路,出示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歌声诱敌、传递敌情、歼灭德兵、继续诱敌四个部分,并问学生:“夜莺在哪些段落出现?”学生答:“前两部分。”接着问:“后两部分有写夜莺吗?”学生继续答:“没有,后面都没有夜莺什么事了。”笔者此时有意识地总结:写文章要有主次,这就是详略得当。学生通过课文的例子明白了:哦,原来这样就是详略得当啊!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很容易明白刚才的习作中,学会技能的过程要重点写,其他这些无关的要略写。

二、学常态生活

作文教学最怕什么?最怕学生写文章虚情假意,写“假文”。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不能把小事写大、不能写身边真实的事。

1.以小见大

在人教版四、五、六年级的习作中常出现这样的题目:《一件难忘(感动)的事》,学生常写的素材有“下雨妈妈来送伞、扶老奶奶过马路、考试时别人借笔给自己”……这些事在学生眼中认为是“大事”,好像除了这些事别的事就不叫事。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意识到作文要写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把小事写大。笔者展示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一夜的工作》,作者何其芳当然知道周总理作为国家总理,一定做过很多大事,可是作者偏偏不写,只写了一件小事——总理的一夜工作。为什么?作者能通过写这件小事,让所有读过文章的人都感受到周总理的伟大,这就是以小见大的范例。生活中的小事有很多,不是我们没有材料写,而是看有没有用心体会,看能不能把小事写大。所以笔者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指导课上,总是力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小事,如写人的文章抓住这个人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来写,教会学生悉心观察体会,通过平凡的小事写出人物的特点,那就是一篇好文。

2.真情实感

笔者一直要求学生作文时敢于讲真话、抒真情,张扬突显的个性,倡导人性的真善美,实实在在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如题目《父母的爱》,绝大部分学生都写自己生病,父母背着去医院的事。学生错误地认为,再也没有其他的事更能体现父母对自己的爱了。笔者把这一类文章称之为“假文”。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复习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三篇课文《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课文中就是通过这样的小事来体现父母对自己的爱。课例让学生明白:真实、亲身经历的事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事。

三、学“五大利器”

习作要求中最常见的就是“抓住人物特点”“把事情写详细生动”。那么,何为具体生动?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活动来描写。我们称之为人物描写的“五大利器”。从批改文章来看,语言、外貌描写尤其掌握不好。例如一位学生的习作片段《固执的爸爸》:“放学回到家,我想玩一会再写作业。然而爸爸不同意,一定要我写完作业后才能玩。没办法,我只能去写了!”这段话中两个人物一句话也没有说,这根本就不可能,这样的作文就是“哑巴”作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先向学生讲述语言描写的提示语有四种方式(提示语在前“说”后面用冒号;提示语在后,“说”后面用句号;提示语在中间,“说”后面用逗号;省略提示语),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选几种方式反复练习。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的作文中常出现这样的题目:写一个熟悉的人,笔者经常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这样的外貌描写:“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张圆圆的脸,一双大大的眼睛”……这就是为写外貌而写。如果写人的文章要写外貌,就一定要能表现人物特点,要做到“表里如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向学生出示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先生写外貌就很有讲究,写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项上套了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紫色的圆脸”证明闰土在海边长大,看得出闰土健康,“头戴一顶小毡帽”是江浙农村一带的习俗,“项上的银项圈”证明父亲爱他,怕他死去。通过这个例子看得出外貌描写是为刻画人物特点服务的,不是空泛走形式的。通过模仿、借鉴文本写法,让学生再写一个人的外貌时就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了。

当然,教材仅仅是“例子”,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利用课文的“例子”活教作文,那作文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夜莺例子外貌
我不是夜莺,亦不求玫瑰
夜莺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夜莺
如此乐观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