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书的魅力

2018-11-29赵向辉

中外文摘 2018年22期
关键词:月工资田地家书

□ 赵向辉

时至今日,母亲和人说起我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都还充满着自豪感。那份自豪源于我的一封家书。在那封家书里我这样写道:

尊敬的父母大人:

儿在医院上班不算太累,却很忙碌,每天给患者打针、输液、服药、做各种治疗,很充实,也很满足。

儿已发了第一个月工资,我没舍得花,我要把它交给家里,以报答你们对我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今天终于能挣工资了,我自然应该减轻家里的负担,往后,我留下生活费后会把剩余的钱交给家里,用于弟弟妹妹上学、田地施肥除草等花费。

马上就中秋节了,一来离家远,乘车又不方便;二来在病房三班倒,赶上值班,不能回家团聚。正好邻村同事要回家,就委托他把钱捎回,同时我还从城里买了一些礼物,每人一份。

礼物安排如下:父亲一瓶酒,母亲一条围巾,弟弟一顶棉帽子,妹妹一个红发卡。

儿子1989年9月

同事回来后告诉我,母亲见了信和礼物非常高兴,当下就打开信让妹妹读起来,还亲手把礼物分给了每个人,并告诉家里人,这是我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

家书,好像已经在我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了。其实,仔细想想,有些不好意思当面说出口的话,完全可以用家书的形式表达。比如,我们不好意思对父母兄弟当面说一些流露真情的话,那就写一封家书好了,写出想说的,肯定能打动家人。

我想过,一定要把写家书的习惯拾起来,不一定非要用纸和笔,用短信、微信、QQ等社交工具一样可以写。

母亲节那天,我用短信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妈,节日快乐!过两天我就回家看您,虽然现在有了私家车,回家的频次多了,但是依然很想念你们,想念家里的院子,想念家里的枣树,想念家里的田地,甚至想念村头的那个喜鹊窝,其实就是想念家的那份感觉。

回家后,小侄女说,是她给奶奶念的短信,她看到奶奶笑了,然后又哭了。我想,也许,这就是家书的魅力吧。

猜你喜欢

月工资田地家书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中农民工“月工资”的司法认定
安其的田地
一封家书
在北方的冬天
《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