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945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
2018-11-28张红丽
摘 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抵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族、各党派人民,他们合则共生、离则俱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经过合作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同胞团结一致,积极抗日。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外部威胁下,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走向自觉联合,以强大的凝聚力抵抗了外来侵略,获得了抗战的胜利。
关键词: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一、中华民族基本概况及历史背景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下,中华民族陷入了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中。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无数的仁人志士呐喊与反抗,希望挽救中华民族。但是,最终也以未能实现民族的独立,未能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发表多篇文告,号召全国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此相反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将自己摆到与全国爱国力量对立的位置,激起了爱国人士的反对。九一八事变和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使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灾难,迫使中华民族的觉悟空前飞跃。
二、抗日战争时期构建中华民族的政策措施
(一)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构建中华民族的政策措施
共产党的政策措施: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使得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因此,于1931年9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强烈谴责了日本的侵略暴行,要求日本立即撤退驻华的一切陆海军空。[1]1936年8月,中共中央致函国民党,批评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和不抵抗行为,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2]
国民党政策: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实行对日不抵抗政策,一二八事变后,改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政策,激起了民众的愤怒,直到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同时,中华民族也终于结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国共两党的合作,在敌前敌后两个战场分别与日本军队抗争,最终,在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华儿女经过团结斗争终于赢得了漂亮的一仗。[3]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构建特点及建设成效对比分析
(一)构建特点:
1、共产党中华民族构建特点:
共产党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纲领的基本原则、深入研究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和形式,初步认识了中国多民族的国情、提出了专门针对国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等民族纲领政策。例如,设立民族事务机构,促进民族理论研究的发展,1938年,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开始研究民族问题,成立了民族问题研究室。制定了符合中国现实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
2、国民党中华民族构建特点:
在抗日战争之初,国民党对于抗战还是积极的。国民党的民族理论既维护其统治又团结了各民族共同抗日。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在政治上趋于法西斯化,对于人民的统治更加黑暗,在民族理论方面也更趋于反动。[4]国民党一直热衷于构建“国族——中华民族”,[5]国民党想要的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大中华。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表明:中国只有一个国族,其他民族是汉族的大小宗枝。否认其他民族的存在。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虽然高声呼喊“扶植少数民族自治”,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阻挠少数民族自治,实质上是实行“外自治而内训政”的政策。
(二)成效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一天起,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但是,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人民思想落后和政治制度腐败等原因,导致这些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在大范围内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6]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着寻找出路。直到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才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洗刷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所蒙受的屈辱。因此,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7]这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国反帝斗争由败到胜的重大转折点。
四、结语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建立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各族儿女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世界华人华侨支持抗日,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增强,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时期。对于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问题,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一伟大胜利,必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也必将永载人类和平的光辉史册!”
注释:
[1] 张宪文,庞邵堂.《中国抗日战争史》.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2] 中国近代史纲要
[3] 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4] 金炳镐.《中国民族理论百年发展1900-1999》,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5] 赵学先.《中国国民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6] 中国近代史纲要.
[7] 全华,冯雅新,史春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料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参考文献:
[1] 张宪文,庞邵堂.《中国抗日战争史》.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2] 中国近代史纲要
[3] 全华,冯雅新,史春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料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 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5] 金炳镐.《中国民族理论百年发展1900-1999》,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6] 赵学先.《中国国民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4] 朱文通,王小梅,把增强.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启示[N].光明日报,2015-8-30.
[5]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4-9-30.
[6] 習近平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
作者简介:张红丽(1991-),汉族,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