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农林循环经济对策探讨
2018-11-28许先玉
许先玉
摘 要:农林循环经济的主要原理是物质循环以及再生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主的循环经济理论是现代农作物制品中实现食品安全、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目的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对循环经济下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接着对农林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农林循环经济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林循环经济 生态系统 能量循环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经济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构建“存量循环”的稳态经济发展模式,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和过度依赖,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实现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和持续发展。
1、循环经济下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低碳经济,当前的形势必须要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只有在这种模式中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不断的进步。低碳经济的污染小、耗能低、排放低等优势,以能源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相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能够有效的控制能源的消耗,能够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对转变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低碳经济能够不断的改善环境,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健康的环境中,使社会、经济、生态在和谐下共存。所以,我们要想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就要使各个领域的产业不断的优化升级发展。
农林产业的调整不只是仅仅指产业的优化性,还要使产业的结构是符合当前经济的发展背景的。低碳经济要求我们与环境和谐相处,那么农林产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使环境能够和谐健康的发展,要以保护环境为第一的观念发展经济,不能够去先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环境,如果说把经济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先去发展经济然后等到环境问题严重的时候再去处理的话这样的发展模式肯定是不正确的。应该要把环境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去发展经济,这才是健康的发展方式,要使自然界的发展能够持续进行,构建一条合理的生物链,形成生态经济。
2、农林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中,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到全新的阶段。在漫长的社会演变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并出现了市场经济以及城乡分工等。在改革背景之下,产品和资源等的流通范围更广,排泄物、动物尸体等返回土壤的难度更大,这也截断了人类生存和农业生存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联系,破坏了物质和能量间的循坏,进而损坏了生态循环系统,使得人类社会、经济以及自然之间形成的平衡被打破,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同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情况相似,乱砍滥伐等现象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以木材的形式将能量进行输出,但林木的生长需要时间,尤其是生长成可用木材的时间更长,因此所输出的木材无法及时得到补充,进而引发土壤贫瘠、植被衰退等一系列问题,该问题尤其在热带雨林等植被丰富地区更为明显。我国人口多、资源消耗大,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量极大,农业生产压力较大,化肥使用过量、土地过度开垦等问题较为常见,易引发土壤板结,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对分解者生存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破坏了物质以及能量的循环,进而引发生态问题。
3、发展农林循环经济的措施
3.1促进生产体系的优化
在旧有农林种植方法下,大多以一种植物的种植为主,较为单一,且对粮食作物的利用率较低,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的秸秆、糠秕等无法得到利用,浪费十分严重。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农林生产中每年可产生作物秸秆的数量为六亿吨,油料秸秆为三千万吨,其具备很好的开发潜力,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但现阶段,多数地区采用焚烧的方法对秸秆进行处理,浪费了大量的資源,还会产生环境污染,可采用过腹回田措施发展农林循环经济。具体操作为把秸秆当作饲料喂养动物,将动物排泄物进行回田,实现循环。在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更好地对农业废弃物及其中纤维成分进行处理,例如可从小麦或水稻秸秆中获取生物纤维,对木材进行代替,或加工其它纤维材料,实现农作物的充分利用。
3.2保障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
将秸秆回田方法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有效对土壤肥力下降问题进行弥补,使土壤生产能力得以提升。另外,需要对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污染物的处理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分开对城市居民用水以及农业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其支撑有机肥,并回流到农业生产之中。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缓解垃圾处理压力,另外,也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起到了基础的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3.3加强对林地物质能量循环的管理
传统农业和林业的种植模式处于较为初级的状态,但仍可对农林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借鉴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一方面,在开展园林土壤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适当对落叶进行保留,将其覆盖在土壤表面,为土壤提供养分。还可以在落叶腐熟之后将其作为有机肥料,增强土壤肥力。通过该方法可实现土壤物质的循环,促进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循环,为林木和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另一方面是对水体污染的管理。依照水体自我净化容量,严格对输入的污染物数量进行控制,还需注意水产品养殖密度,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水体生产力的发挥。
3.4利用“有机肥回流”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稳定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秸秆回田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补充农业生产活动中的肥力下降问题,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这关系到整个地球复合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物质与能量的循环问题。所以,在农业生存过程中,应该将当前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生活污染物处理方式进行改变,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来自居民区与农业生产区域的废水分开处理,对于不含有农业生产污染物的居民生活废水中含有的高浓度有机物进行加工处理,制成有机肥后回流至农业生产系统中。这中垃圾资源化的处理方式,不但有利于减少农场居民区的垃圾量,减轻垃圾处理的压力,同时为构建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源循环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3.5做好林地物质与能量循环的管理工作
我国的传统农耕、林作方式是一种初级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但是其对当前农林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园林以及林地的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保留枯枝落叶以及修剪之后的碎叶等,任由其覆盖在林地表层,或者将枝叶腐熟之后当有机肥料使用。这实际上属于将林地物质循环路径结合起来,帮助其在现代农林生产过程中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保证林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另外,在水体污染控制过程中应该将水体的自我净化容量作为根本依据,对水体污染物的输入以及水产品的养殖密度等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水体的生产力处于稳定状态。同时,要及时的恢复并保护生物物种资源,做好水体污染控制应以水体自净化容量为依据,严格控制污染物的输入和水产种养殖密度,维持水体生产力的稳定。对牧草和水产资源的利用必须限制在其最大可持续产出范围内,并及时恢复和保护生物资源。
3.6、在农林产业的发展中投入更多的技术
在农林产业的发展中,要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勇于改革创新,投入更多的技术不断优化产业的结构,积极拓展一些新技术来支撑发展,使农林产业的发展更快更好,让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断的向前,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结束语
总之,我国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再加上人口等方面的压力,使农林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保障人民生活的根本。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农林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了促进生产体系的优化、保障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加强对林地物质能量循环管理的三种方法。通过农林循环经济的建立,能够促进农业和林业的持续发展。在发展农林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总结经验和方法,通过多种措施促进我国农业和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昌洪,霍学喜.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探析[J].生态经济, 2010,(12):104-107.
[2] 吴亮宇,杨江帆,陈凌文.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茶叶產业[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88-89.
[3] 贾良.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农家参谋. 2017(24)
[4] 张崇杰. 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探讨[J]. 中外企业家. 2017(01)
[5] 祝晓军,孙秀梅,赵晓菊. 推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探析[J]. 知识经济. 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