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心理学导向思考

2018-11-28段青青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人格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者不能用负面思维来设想受教育对象,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认真研究和教育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要相信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偶尔出现心理困惑和矛盾是他们的成长所必经的。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把暂时的困惑放在生命长河里去思考,告诉他们那些所谓的问题只是个人经历的积累,就能够帮助他们寻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就不会走向极端。“我们是否可以有一门讨论生命中美好东西的心理学?是否能有一套优势和美德的指标,使人们的生命充满价值?”积极心理学倡导者—塞利格曼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对自己从事几十年的心理学研究的反思和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把学生培养成充满理想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个体,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应对生活不幸和压力的坚强意志和能力。”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合理地认识自己,能够根据外界形势的变化调整、平衡自己的心态;通过挖掘作为个体的积极力量,能够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通过挖掘生命潜能和美德,能够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人格发展,提高抗打击能力,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

(一)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积极的情绪体验

所谓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指的就是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感觉到对于未来生活有着希望的实际心理状况。主要有高兴情绪、兴趣情绪、满足情绪、自豪情绪等,能够让个人感觉到一定的愉悦,能够更好的去除那些消极的负面情绪,还能够让人长期处于积极向上的情绪当中。积极情绪体验可以成为人类筑起保护屏障和增强心理健康的第一层台阶。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延续效应,容易体会到一种积极情绪的人,也容易体验到其他的积极情绪,这样就会对生活充满积极的正能量,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2.积极的人格

积极的人格就是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积极向上的力量、乐观的预防机制、创造性能力等,积极向上的人格能够利用加强积极向上的情绪来进行获取,在体验过程中使自身进行一定完善。积极的人格研究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人的人格现象。比如要求大学生认真学习我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努力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多读一些中国文化典籍,内化为我们个人的精神。人格现象不仅是一组纯粹的事实数据,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其核心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个体的情绪感受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是在社会环境当中不断形成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人在环境之下的情绪感受和一定的认知,重视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对于人心理发展的核心作用,社会环境和成长环境对其的情绪体验和人的積极心理品质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可以和社会环境相适合是积极向上力量的表现。所以,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在校园当中进行有益身心的相关活动,愉悦大学生的身心,提高其校园生活的满意度,进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发挥自身积极向上的品质,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处于健康发展状态。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专业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国外早已有之,如哈佛年轻的讲师泰勒·本·沙哈尔开设的传播积极心理的幸福课,广受大学生的欢迎。专业的积极心理教育课程不同于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是具有积极意义和积极内涵的心理健康教育书籍;在课堂上讲授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积极理念和正能量信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改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方式,也就是不再是列举一些消极的事例,而是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

2.通过多学科教学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德、掌握方法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这就使得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高校应通过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多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励并支持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努力探索,在平等、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愉快完成教学任务,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此外,教师还应该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学生保持积极心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面对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够塑造和培养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各学科教学还要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用积极的心态处理问题,从而做到能够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3.开展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积极向上的社会实际活动,能够使学生踏出学校的大门,参与到积极的活动之中,对于社会环境有更好的了解,对于自身适应社会的水平有一定提高,锻炼自己的毅力,有目标的培育自身的积极力量,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逐渐变成心理教育的核心方式开展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学校与社会相关部门及人员的相互配合。学校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当志愿者服务的机会,让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体会到用自己的积极力量去帮助他人、感染他人、给需要的人提供服务的自我效能感,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努力。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把大学生带出校门,也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引入到校园中来。学校可以把社会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请到校园中来,在学校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用他们成功的案例展示他们积极的力量,用榜样身上的积极力量引导学生建立信心,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苏格拉底曾说过,不经过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反思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基于对生命过程的反思。学生经历过反思之后,心理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才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并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 马莹.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渤海大学,2016.6

[2] 黄希庭,陈红.点燃心灵:心理学研究与教学的契合—黄希庭教授专访[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

[3] 段善君.发挥价值导向功能 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6.4

作者简介:段青青(1982—6),女,汉族,籍贯:四川绵阳,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心理学。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人格情绪
以鸟喻人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