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到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模式初探
2018-11-28温晓婉
温晓婉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培育与政治观念学习的必修内容。从教育模式上看,以往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理论观念方面的课堂教育。尽管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适应社会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基础。但是,由于忽视实践层面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社会行动中的落实及其效果不是很明显。本文从教育模式观念入手,从“实践—服务”的视角,探讨教育模式转型的问题与思路。
【关键词】理念;实践;教育模式;转型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204-01
一、“主体—客体”: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传统思路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授课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为“主—客”关系。从而教育的目标观察中,学生的道德人格形成很难观察,造成教育发展的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的不一致。要弥补这一差距,就需要在反思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打破陈规,实现从传统的一元教育模式向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的转变。
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其模式过程依托既有的教育模式,于教育的主流范式相呼应。传统的主体性的教育模式把教育者置于较高的主体位置上,而被教育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其中蕴含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格局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形成。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成绩的赋予和考察也是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呈现,这种教育模式背后隐藏着一种理念,即“‘人类中心论以及人类对待他人的‘个人中心主义,的心态。这导致了个人主体性的“张狂和泛滥,要解决这一危机,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①
从本土教育思想资源来看,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包括古代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化模式,也包括在“五四”以来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儒家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是建立在伦理道德的教育基础上,其内容通过儒家的经典如《仪礼》、《礼记》等文本,经由士大夫阶层塑造的典范作用,贯彻到民间生活方方面面。革命的教育传统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明显的权威性特征,对群众的动员及与之相伴随的各种社会运动,对民间文化改造所形成的各种“民族形式”文化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尽管如此,当我们反思这两类教育模式时,发现其中蕴含的还是“主体—客体”的灌输性模式。
新时期以来,作为西方的最发达国家,我们把美国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经验作为最重要的引介资源之一。“美国的教育模式可谓方法众多,模式各异,但归结起来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年轻一代能够在当代社会中涉身立足,适应纷繁环境的能力。”②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的合理成分可以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以及国外教育模式的分析,發现这些教育模式中蕴含的对教育对象积极性的调动经验,是今天教育模式中很少见到的,如何从传统和域外的思想教育模式中提取合理资源,推动我国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本文要论述的问题。
二、“实践—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起点
(一)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过程性考核中完成学习。为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中的消极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用多阶段考核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往的考试方式多为结课时的期末考试,应试性特点强,学生没有对所学知识吸收消化,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将学生的考核方式设置为过程性考察,通过对学生具体学习过程中行为方式的综合评判,进行学生结业成绩的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分化及新部门的出现,是社会转型及分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必然性”。③
(二)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参与社会服务。所谓“社会工作”,是创新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重要载体和实施手段。它以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社会和谐运行的重要制度化安排。④这种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通往服务社会目的的借鉴思路。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传统文化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认为这项工作对于促进新时期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长久以来,在传统文化的整体格局中,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文化,即精英文化、市民文化和民间文化。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说,上层文化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创造的文化。市民文化主要是城市中的小工商者的文化。而民间文化是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⑤
三、结语
总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创新中,我们一方面要清楚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土历史经验,也有积极学习吸收国外的一些有益的价值的经验,形成我国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同时,我们应该摆脱以往的“主—客”教育模式,赋予教育对象更多的自主性,注重所学知识的实践转化和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①②许瑞芳,高国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2014(8).
③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化与学科定位[J].思想政治教育,2013,(6): 26.
④社会学概论编写组.社会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30.
⑤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M].中华书局,19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