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作品中农村妇女形象审美流变之情由
2018-11-28郭靖宣
郭靖宣
【摘 要】电影《李双双》由李凖根据自己的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而成,是一部蕴含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电影中的李双双大胆、泼辣、正直,性格中充满解放意识。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谢大脚也同样附带其特定的时代印记。笔者观照内因与外因的复杂粘合,对流变的情由进行剖析。
【关键词】农村题材;妇女形象;审美流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094-02
在影视艺术中,农村题材的作品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建国初到八十年代初,农村题材影视作品掀起了一段急促的高潮,《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咱们的牛百岁》都是在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个高潮再次呈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而且主题多元化,《爹妈满院》、《当家的女人》、《女人的村庄》等都从不同視角刻画了鲜活的农村妇女形象。
一、原剧本的时代性是审美流变的根本因素
电影《李双双》是李凖根据自己的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而成的,从小说到电影,情节内容上变化很大,原小说是一部歌颂农村妇女在“大跃进”时期办公共食堂的故事,但准备拍摄电影时,政策已完全调整,原小说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作者李凖又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掌握,发现了新主题,进行了巧妙的融合与改编,最终在1962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的事件集中点改成了农村妇女劳动力的积极发挥和集体劳动记工分的问题,由此展开了戏剧冲突。李双双精神历久弥新,李凖自己也说:“这个主题上还蕴含着更加重大的东西,那就是这一对普通农村夫妻中的关系变化,反映我们这个社会的变化。……从写人出发、从写性格冲突出发,把这两个人换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可见,在不同时代所展现的李双双精神都有非凡意义。
电视剧《乡村爱情》拍摄于2005年,次年上映,是一部农村爱情轻喜剧,张惠中执导,编剧为张继,由王亚彬、贺树峰、于月仙等人主演。电视剧主要讲述了大学毕业生谢永强与同村女青年王小蒙的真挚爱情故事,俩人本想将爱情修成正果,却遭到谢广坤(谢永强父亲)的强烈反对,村里邻间相继发生的人情琐事,导致包括谢永强、王小蒙在内的几个青年男女产生了或隐或现的复杂关系,由此展开了青年人的伴着喜剧的爱情故事。
二、社会变革是审美流变的又一重要原因
社会开放,无疑会刺激文化的交流,从而使审美多元化,这种审美的多元化会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外形上看,李双双是一个典型的“农家活式”的女人,乌黑的头发简单地扎绑着,三角眼、单眼皮上一对细长的眉毛,厚厚的嘴唇里包着两排牙,灰色的粗布衣裳袖子卷窝着,灰色的裤子常有破洞,还有一双黑布鞋。这样的形象要基于那时的社会状态,人们对美的认识单一而且片面,劳动是生活甚至生命的主旋律,那么,这样的形象就与那时男性的择偶标准不约而同了,正如那句“丑妻近地家中宝”。而二十一世纪的谢大脚却不同,穿着奔放,相貌灵动,说媒时的一身红衣服和红手套让人们难以忘怀,还有那长嘴的欧版凉拖在很多镜头中都出现过。
人物的社会定位与性格的关系更为密切。电影开始的第四分钟就展现了李双双和孙有大娘激烈冲突的场景,李双双言辞犀利,直接揭发孙有大娘不干活、拿公家东西的坏毛病,最后让孙有大娘无话可说,可以看出李双双的大胆泼辣中更有一腔正义和集体责任感。又揭发金樵等人的假公济私,又教育了眼见可并未阻拦的喜旺一番,让喜旺大彻大悟,为李双双的“高大全”形象又增加了砝码。李双双上民校,学文化,写大字报,关心时事,主动融入外界的环境中,在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她的热情和积极进取的向上精神,同样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农村女性强烈的渴求解放的意识。
谢大脚的三重角色(媒婆、老板娘、中年村花)就决定了她最基本的性格特征——外向。她的三个经典出场:第一个,身着单衣薄衫在店门口盘坐,手中的扇子无意地拍打着,看着门前这一亩三分地,悠闲中透着寂寞;第二个,一身喜庆的红衣,戴着说媒专用的红手套,踩着秧歌的步伐,哼着小曲去提亲,浑身洋溢着兴奋;第三个,深夜里心不在焉地码着货,按着计算器,眼里含着泪光。
作为老板娘的她,风情、慵懒;作为媒婆的她,老练、村味;更为真切的,作为离婚妇女的她,渴望、畏忌,这些复杂心绪被层层剥开。但为了五十块钱和一条来自刘能的关于李福住城捉奸的消息,又让她忘记了与王老七的诺言,在赵玉田的相亲中里外挑拨,最终赵玉田相亲失败;又收刘能20块钱,在赵玉田出车祸后到医院看望打听是否残疾。也都可以看出她摆脱不了典型农村妇女的刻板印象,小气和爱管闲事。小买卖起家又在她的性格中增加了爱算计、爱占小便宜的筹码,在几次和李福的争吵和听说李福嫖娼被抓到最后的离婚,又展现了作为女人渴望家庭,渴望美满的基本愿望的复杂心理。
三、从社会意义阐释审美流变
电视剧首先就是要有故事性,故事总是由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那就一定附加人物所应有的期望与失望,在失落中期望,在期望中失落,无论故事中人物的处境如何,它的设置也一定有其独特意义。
展现真正的艺术真实,让观众得到真实生活的体验,走进内心。艺术真实的美,最主要的就是一个“真”字,电视剧是虚拟化的艺术表达,但为了追求“大众的电视剧,电视剧的大众”的宗旨,也需要不断追求“本真”状态,努力做到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谢大脚是一个农村生活中的小人物,她身上的缺点,诸如爱算计、狭隘、泼辣,优点,如善良,不是她本身,而是映射了这样一个群体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放大“人性”中闪光因素,倡导健康精神理念。①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侧面,不管是作为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本还是作为影视艺术的电视剧,要刻画出一个成功的、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就要把小人物的不同侧面都展现出来。在当今的物质生活和教育形态下,“人”容易被消磨从而同化或者异化,继而无法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各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我们必须端正主流文化的位置,倡导健康精神,个体的“人”才得以更加丰满。
谢大脚形象虽然不是道德上的完人,但往往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某一方面的优秀品质,在整体结构中起着串联和温暖剧情的作用。她固然有缺点,但家庭内外的勤劳和对于婚变的坚强却感动了很多观众,通过放大这些小人物的亮点,原本被忽视的一些积极理念得到重新解读,并影响大批的观众。谢大脚的形象以其真实、自然的吸引力,证明了小人物的现实意义。
“一个典型性很高的形象,是很难说清楚谁谁是模特儿的”②,所以李双双形象同样也不是按照某个原型来塑造的,而是作者抓住了那个特定时期妇女的总体风貌。“大众媒体所塑造的形象或者理念,会对大众产生一种引导力量,甚至触发人们的效仿行为”③,从李双双人物性格的亮点得到发现,到人们认可人物性格的亮点,再到人们效仿,需要的不只是时间和审美经验的累积,更多的是对健康精神的领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需求,一个时代也更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要求,李双双是四五十年代典型的好女人,谢大脚在当今也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受到好评。这两部作品诞生之间的五六十年里,有非常多的农村妇女荧屏形象的展现,纵观这些荧屏形象,我们不难发现诸多形式与内容的流变事实,需要我们探讨分析的还有很多。本文对李双双与谢大脚的对比,从而阐释论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努力学习研究。
注释:
①邢爱榕.论电视剧中的小人物的作用[J].科技传播,2010(22).
②刘景涛.从生活到艺术——论电影《李双双》的创作经验[J].当代电影,1985(03).
③吕乐平.电视剧日常生活叙事的社会文化价值[J].当代电影,2005(01).
参考文献:
[1]沉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熊术新.影视艺术基础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葛颖.电影阅读方法与实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