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花鼓灯艺术的发展现状及传承保护
2018-11-28李磊
李磊
【摘 要】花鼓灯作为扎根于民间的传统艺术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人文情怀。在灯的表演形式和锣鼓的主奏的共同汇聚下,花鼓灯艺术呈现出多姿的样貌,历来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主要从其发展现状及保护传承的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花鼓灯艺术;锣鼓;发展现状;保护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026-01
花鼓灯艺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艺术众多,流派纷呈,集锣鼓、盘鼓、小戏、灯歌、舞蹈于一身,尤其是锣鼓变化多端、作用突出,为花鼓灯带来了别样的魅力。
一、花鼓灯艺术概述
花鼓灯艺术是民间歌舞艺术的代表形态之一。它兼具歌舞形式,借助灯歌、锣鼓打击器乐汇聚而成。
花鼓灯艺术的特征十分鲜明,内涵丰富,歌词简单明了,演唱强调多种多样,历史悠久,一直深受民间喜爱。花鼓灯的影响范围主要在淮河流域,以安徽广大农村为生存发展区域,扎根于民间。花鼓灯在流行的安徽北部 28 个市县中,以颍上、凤台、怀远、蚌埠、淮南等县市最为盛名,花鼓灯的主奏乐器叫作 “花鼓”,分为番子锣鼓、灯场锣鼓,动作类型有动性锣鼓、顿性锣鼓、补点三种;“灯”是指正月里灯节期间表演的艺术形式,故称之“花鼓灯”。
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这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多元文化。本文认为,花鼓灯艺术中有大量值得深入挖掘的价值,应该予以重视和保护。
二、花鼓灯艺术传承发展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花鼓灯艺术传承活动作为非常复杂的一项工程,它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具体性,而我国一直没有将其纳入一个法律体系来进行监督管理的,这就很难对相关的传承活动进行有效制约,也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必须要完善立法,对包括花鼓灯艺术在内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有效进行管理。
(二)专业人才不足。本文认为专业人才不足是花鼓灯艺术传承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提高了对花鼓灯艺术传承的认知,提高花鼓燈艺术传承人员的意识形态,这对进一步打造现代化的花鼓灯艺术传承模式。另外,相关人才的能力建设也需要提高,比如现代市场营销能力、管理能力、文化知识、历史知识、民族音乐学知识等等,具备综合知识能力的人才太少,这是日后需要加强的方面。
三、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保护策略
(一)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这就是说,花鼓灯艺术工作者要敢于创新创作,才能真正对花鼓灯起到繁荣复兴的效果。但是创新必须要在人才保障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花鼓灯来自民间,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时代所赋予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具有超越性,对物质的超越是精神的本质,而这种超越恰恰含有自由能动性的原则。因此鼓励花鼓灯的创作者和学习者要多关注当前的一些文艺理论学说,将其应用在花鼓灯的创新表演当中,从而更好的去进行实践锻炼,学以致用。对民族性的重点强调也是有关花鼓灯的一大文化特征。
(二)结合时代特征打造花鼓灯文化品牌。新时代下,花鼓灯的保护传承要注意对文化品牌的打造。花鼓灯就是一个品牌,有着自己的个性。在现代市场背景下,大众的审美和需求各不相同,有的追求简单,有的喜欢精致繁芜,要想用一种文艺满足所有人的胃口这实在是不现实,也不明智。这是由市场的变化态势决定的。因此花鼓灯要牢牢抓好市场走向,结合新的要求,符合并且满足现代艺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艺术的时代性是指艺术的未来发展始终不能离开时代的需求和特征,在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络后紧跟时代潮流,贴近人的生活需求,这样才能让艺术不断的向前推进。纵观历史发展,我们发现艺术作为一个艺术形态,它是受到时代观念的限制和反作用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花鼓灯只有中老年人喜欢,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花鼓灯,喜爱花鼓灯,这就说明了观念的转变是符合时代的需求的。文艺不是静观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实践的影响。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实践,绝不是闭门造车,多去实践,多和世界进行接触,有利于提升对自身的认识。
四、结语
花鼓灯是安徽人民利用智慧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态,表达的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怀,体现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老百姓的精神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在新的形势下,花鼓灯所包涵的精神内涵也在不断演变发展,花鼓灯艺术具有积极的民族价值和社会效应,相信通过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保护,在肩负起现代文化繁荣使命的同时,结合时代的需要,继承文化传统积极创新,肯定会让我国艺术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孙玥,陆为为.论花鼓灯的艺术传承与保护发展—以花鼓灯核心播布区怀远县为例[J].大众文艺,2014(15).
[2]汤虹,朱虹,唐辰.花鼓灯校园传承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3]孙大军.论花鼓灯艺术在安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4]戎龚停.淮河流域民间歌舞艺术的生态化机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