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训走向学习:SPOC教师学习模式创新
2018-11-28周洋魏笑梅
周洋 魏笑梅
摘 要:SPOC教师学习是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理念主体化和学习资源联通化过程中对传统教师教育模式的完善与超越。SPOC教师学习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主体性、情境性、社会性和实践性。SPOC教师学习模式主要包含:分析学习需求、内容、受训教师和学习环境;设计目标和内容、过程和策略、评价标准;开发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实施浅层、深层和“再情境”化学习;评价和完善学习模式。
关键词:教师培训;教师学习;SPOC;混合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21-0035-03
2014 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该文件指出:“要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切实推行混合式培训,并且将网络社区作为培训的重要条件。”[1]因此,混合式环境下促进教师有效学习成为当下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同时,融合了线下实体课堂与线上虚拟教育两者优势的SPOC因其丰富的学习资源、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便捷的协作交流工具、先进的深度学习理念,改变着当下的教育格局。为此,笔者运用ADDIE模型作为研究框架剖析SPOC教师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动态关系,探索SPOC教师学习活动的创新流程,提升教师学习的深度和效率。
一、从培训走向学习:SPOC教师学习的内涵阐释
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教师教育理念从“知识灌输”式的被动培训走向“自我建构”式的主动学习,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和学习资源的联通化变革着教师学习方式从“个体学习”走向“社会性学习”。SPOC混合式学习融合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情境学习理论,提供了“泛在学习”所需的海量资源和互动工具。将SPOC应用于教师学习有助于完善和拓展教师学习的内涵,具体表现如下:
1.回归教师学习的主体身份
成人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导向式的学习[2],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倾向于在学习上自我指导并做出自己的选择。[3]SPOC混合式学习环境下,教师的成人特征表现为:具备明确的自我学习需求,具备获取和筛选学习内容的能力;能够正确审视自己的学习特征,选择匹配的学习方式;具备自我反思和评价的意识,自主监控和调整学习过程。教师学习主体性特征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外部规定的、被动强制接受的知识和技能。SPOC可以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的支持、提供支持自主学习的分布式知识网络、提供反思和监控学习的社会性工具。SPOC蕴含的学习理念与技术支持是对教师主体身份的回归。
2.维系教师学习的情境属性
情境理论认为,学习发生于社会环境中的某一活动或行为中。学习者通过与情境的接触、互动中选择或决定自身的行为。学习唯有镶嵌于它所维系的情境之中,才会被赋予真正的意义。[4]教师的认知在情境中建构,教师的知识与经验在情境中生成,教师的学习要得以真正发生,必须植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并与情境中的人、事、物产生互动,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学习和教学的知识情境性是一致的,教师通过参与真实教学情境中的活动,利用获得的知识解决具体教学问题,才能完成对知识、方法的领会与掌握。
3.揭示教师学习的社会本质
“学习即社会参与”(learning as social participation),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内部心理结构不可能从其外部的行为及其发生的社会情境中脱离出来,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是相互贯穿和渗透的。知识内嵌于社会,学习通过社会中介的合作过程而发生。”[5]教师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参与,教师的心智结构和能力形成于与人(教育专家、学生、同侪教師及其它社会人)的协同活动和社会交往之中,并在外部活动的支持下构建内部的心智结构,形成社会/团队的身份认同。
4.旨向教师学习的实践取向
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理论知识脱离情境、可言传,实践性知识依赖情境、不可言传。教师学习,指向的是实践性知识,它的默会性需要建构在支持性的社会文化境脉中,通过专家、同伴的思考和行动,来显示其规范、准则和策略。[6]SPOC为教师提供了情境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案例,基于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和同侪交流工具, 面向真实教学问题解决的信息收集与评价系统,实现真实教学场域中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从单模走向混合:SPOC教师学习模式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7]ADDIE 模型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抽象化描述,为分析影响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及关系,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和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是指导教学设计者和培训开发人员设计与开发教学的通用过程框架。参照ADDIE 模型的要素构成和结构关系,笔者将SPOC教师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归纳为图1所示的结构。
1.分析阶段
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是设计SPOC教师学习的起点,通过学习需求分析了解教师当前能力水平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形成教学设计的总目标。教师学习需求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者学习行为变化对教师的要求;其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学习者分析:主要从受训教师成人学习的特点、知识储备(学科特点)和起点水平进行分析,为后续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媒体和策略的选择、学习内容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
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是受训教师为实现总学习目标所需学习的支撑性材料。分析以总学习目标为基础,通过规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揭示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呈现顺序,为受训教师提供最优的内容及序列。
学习环境分析:学习环境是维持学习活动开展的物质载体和文化氛围。SPOC教师学习物理环境包括:网络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社会性认知工具)和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学习者、实体环境)。文化氛围是促进学习的软环境,包括主动性、协作性、分享性和创造性的文化氛围。
2.设计阶段
分解与关联学习目标:依据总的学习目标和SPOC学习特点,将学习目标分解为更为细小的子目标,并规定子目标之间的联系。通过分解与关联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目标有机体,帮助教师清晰地把握学习结构,自主选择学习路径。
选择与微化学习内容:以学习目标为基础,选择和分解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碎片化处理,便于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泛在”学习,同是揭示碎片化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呈现顺序,增强教师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设计学习过程和策略:针对线上线下不同学习环境,为达到不同教学结果所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如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主要表现在针对不同知识类型确定具体学习内容和活动流程,实现最短时间内利用最佳学习内容取得最优教学效果。
设计学习评价流程和标准:SPOC从线上学习分析技术(测试、日志和反思)、线下学习表现(讨论频次与效度、知识分享效果、小组协作贡献等)设计评价量表对教师学习过程和学习效度进行评定,促进教师有效学习并提高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3.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选择和创作相关资源生成具体的学习结构。
选择MOOC理论学习材料:针对SPOC教师学习目标,引入MOOC学习平台上相关主题的优质课程,这些课程多由著名高校专家团队设计制作,学习内容较为系统和专业,可以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概念输入”,形成教师学习的起点。
改造校本实践案例资源:案例性知识是联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改造校本优质教学视频案例资源,为教师提供知识应用的典型情境,帮助教师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达成知识转化的目标。
自建学习资源:当无法找到契合的教师学习资源时,需要根据培训目标开发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微视频及与之配套的辅助文件(课件、测试和教学文档等)。学习资源开发遵循内容的针对性、设计的规范性、制作的独立性和成本的可控性四个原则。[8]
4.实施阶段
SPOC教师学习的实施旨在借助SPOC平台优质学习资源和数据分析技术,发挥传统课堂讨论、实践、个性化指导和面对面交流的优势开展学习、研讨和实践活动,包括基于自我的浅层学习、基于协作的深度学习和基于实践的知识“再情境化”三个环节。[9]
基于自我的浅层学习:教师培训者需要上传微视频资源至学习平台,利用概念图组织和关联这些微视频,使受训教师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学习结构,便于制订符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发布自主学习任务,明确受训教师所需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包括:视频观看任务、学习日志、练习与测试等。受训教师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和概念图提供的知识结构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形成对知识技能的浅层理解与建构。教师培训者利用社会性交流工具(学习平台讨论区、微信、QQ等)与受训教师开展个别(团队)指导与讨论,解决部分重点和难点问题。
基于协作的深度学习:教师培训者在收集和分析SPOC网络学习数据后,针对受训教师自主学习阶段生成的问题,采用集中讲解或讨论的方式进行答疑或解惑;布置主题任务,组织受训教师开展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活动,促进受训教师实现对知识技能的深层建构;给予受训教师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支持与帮助,提供协作学习活动中方法的引导和决策支持服务,维持学习活动的开展;点评受训教师(团队)成果,引导受训教师反思学习过程。受训教师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自主(协作)学习活动,承担协作团队中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对话和互动,实现协作学习情境下的身份认同和知识建构;综合应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真实教学情境中的劣构教学问题,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和重组;展示学习成果、反思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反思意识和批判思维。
基于实践的知识“再情境化”:受训教师通过在自己课程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的“再情境化”,丰富和拓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生。针对真实情境中的具体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开发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收集和上传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文档和教学过程视频,发布教学反思和日志,为教师培训者和同侪教师提供指导和评价的依据。
5.评价阶段
SPOC教师学习评价是全面考察教师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知识建构、迁移、应用和创新的重要手段。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和结果,强调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的多元化。自主学习阶段,利用SPOC强大的学习分析技术对教师的学习过程(单元测验、任务完成、互动频次等)进行分析,为受训教师决策学习过程提供支持。协作学习阶段,记录受训教师互动数据,发掘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迁移和协作的取向,从情感、态度、认知等层面评估受训教师,为受训教师开展和实施团队学习提供支持。实践教学阶段,通过观察受训教师在真实情境下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性文件,经由教师培训者的评价、同侪教师的互评和教师主体的自评,多角度、深层次地评价受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迁移和创造能力。SPOC教师学习评价综合应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全面考察和评鉴受训教师的学习过程,并根据评价结果循环迭代ADDIE教学设计过程,形成最佳SPOC教师学习方案,促进教师个体和组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师[2013]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Z].
[2]杨刚,叶新东.社会性互动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师在线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57.
[3]王建军.学校转型中的教师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4-45+46.
[4]贾义敏,詹春青.情境学习:一种新的学习范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1(5):30-37.
[5]高文,裴新宁.试论知识的社会建构性——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11):11-14.
[6]张立平.拓展性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视角与实践意涵[J].教育学术月刊,2014(4):73-79.
[7]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1,96(4):3-10.
[8]周洋.微视频教学短片:价值、特征及创作流程[J].現代教育技术,2016,26(8):69-75.
[9]周洋,魏笑梅.SPOC混合式教师学习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8(12):59-62.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