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材辅助材料的运用价值
2018-11-28何平
何平
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是现行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的明确要求。笔者认为,重视运用教材辅助材料正是加深理解教材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养成这一良好学习习惯以尽快适应高中历史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视运用辅助材料,有利于加深理解教材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主要包括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及历史规律。高中历史教材与初中历史教材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注重事件背景、影响的分析,重结论、规律的理解和探究,而轻历史过程的叙述,这就使得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有明显的不适感。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重视运用辅助材料便是克服这一不足的有效办法。历史教材中的楷体字、竖式原始资料、图表甚至注解都是学习中必须要注意的重要材料,它们往往是对课文正文内容的说明、补充、拓展或更深层次的分析。重视阅读这些辅助材料能起到浅化正文内容、加深理解教材的妙用。
例如,《鸦片战争》一文在叙述鸦片战争的影响时有这样一段总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这一历史结论无疑应该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理解掌握本章内容的关键。这里就可以借助教材提供的辅助材料来加深理解。封建经济的本质特点就是“自给自足”,其基本表现特征则是“男耕女织”,如果这两个特点遭到破坏,那就表明封建经济趋于瓦解。教材中的楷体字部分就是从这两个角度来讲述的:“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外国商品畅销,必然冲击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男耕女织”现象遭破坏;“外国商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商品化”。原本自产自销的丝、茶日益商品化,这表明“自给自足”的特点已发生变化。所以,借助阅读这段辅助材料,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这一历史结论。
新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增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尽管不属于正文内容,但我们还是要重视阅读,不仅因为它能起到拓宽历史知识面的作用,而且有些知识本身就是教材的重点,当然也属于考试范围。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两册教材明确规定了要求掌握的图、表、原始材料共有四十多处。除此以外,虽然还有大量材料没有被明确划入考查范围,但这些材料是对正文内容的有益补充和说明。因此,我们当然有必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重视运用辅助材料,有利于拓展历史思维
史论结合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史论结合能力也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思维能力之一。其中,“史”即基本的史实,“论”为结论、观点,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科学理论。历史教材中提供的辅助材料不外乎“史”与“论”两种类型。历史学习中若能充分运用不同特征的辅助材料便可有效地达到史论结合的基本要求:“论从史出”及“以论统史”。
教学完《鸦片战争》,在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时我们经常会得出这样一个重要历史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合理运用教材提供的反映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状况,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示意图,俄国侵占北方大片领土表及示意图,等等,从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过程、影响等分析,可以较为直观地论证上述结论。
“以论统史”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历史观点、科学原理贯穿于整个历史学习过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一章中,教材引用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中的一段原始材料:“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这段话中其实包含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生产力标准是判断社会发展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等等。如果我们能真正掌握这些原理,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举措的必要性、实质等,并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很明显,注重运用辅助材料,注重史论结合,有助于学生概括、分析、比较、判断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现行历史教材中新增了活动课,如“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阅读教材提供的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判,其间当然需要有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疑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针对辅助材料,精心设问析疑,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材料型问题已逐渐成为历年历史高考的重要题型,且其所占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由此,从务实的角度考虑,“针对教材辅助材料,精心设问析疑”应该成为高中历史学习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学习时,除了要认真完成课后的思考题外,还可以选择教材中的典型材料设疑置问,通过强化训练切实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历史教材中的辅助材料形式是丰富多样的,這也为我们设计跨学科综合试题提供了重要素材。对于课本中大量的图、表等材料,如果能合理利用定能增强历史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三次重要侵略战争,基本上能反映近代前期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简要过程。由此,我们可以针对教材中提供的三次侵略战争形势示意图设置下列问题:分析上述战争形势图,比较西方列强开放的通商口岸地理分布有何特征?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这是一个典型的材料型综合问答题,它需要我们综合运用不同章节的历史知识来解答,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显而易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若能经常性地设计、思考类似问题,这必然有利于综合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综上,历史学习中重视教材辅助材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理解教材,更有利于提高历史学习的实效;不仅有利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更是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