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桑蚕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8-11-28莫朝龙蓝家宁
莫朝龙 蓝家宁
桑蚕业是我县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桑园面积达20万亩,桑蚕年饲养量达55万张,年产鲜茧2.2万吨,桑蚕业成为我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近年来蚕茧价格的不断提高,农民的种桑养蚕积极性空前高涨,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如不重视问题的解决,我县桑蚕产业或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忻城县桑蚕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队伍严重不足
据悉,我县目前只有桑蚕专业技术人员1名,对于桑园面积达15万亩的桑蚕大县来说,可谓是微不足道,严重不足。养蚕是一项精细的技术活,要养好蚕,就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而技术的获得,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的严重不足,已成为我县桑蚕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着我县桑蚕产业的发展。
2.重蚕轻桑的现象严重
桑叶是家蚕最主要的食物,优质的桑叶是养好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县,桑树的优质栽培并不引起蚕农的重视,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病虫害防治不到位。近年来,由于对桑树病虫害的不重视,导致了桑树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主要病虫害有桑断枝菌核病,桑赤锈病,桑瘿蚊,桑蓟马等,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对桑树的产量发生重大影响,也对桑叶的质量有重大影响,最终影响到蚕的饲养。
(2)施肥方式不合理。由于蚕农的知识、意识不高,偏施化肥严重,尤其是偏施氮肥严重,造成只有产量,质量低劣的严重局面,由于桑叶质量低劣,营养不全,对蚕的饲养造成严重的影响。
3.养蚕技术落后
由于桑蚕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培训指导不到位,大多数蚕农的技术依然是老旧的轻验,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技术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消毒方法不正确。大多数蚕农仍然沿用老旧的“洗—消—洗”的消毒方法,该方法由于将大量未经杀灭的病原菌冲洗到蚕房周围,极易造成病原菌的二次污染,造成养蚕失败。
(2)石灰粉的使用不正确。石灰粉是养蚕防病的重要材料,然而大多数蚕农仍然使用自然风化的石灰粉,殊不知这种自然风化的石灰粉对养蚕防病已起不到任何作用。
(3)桑叶不消毒。由于养蚕数量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桑叶受到病菌污染的机会大大增加,给养蚕户造成很大的损失,然而在这方面几乎没有蚕农有消毒意识。
(4)病蚕、蚕沙处理不正确。目前我县大多数蚕农养蚕产生的病蚕、蚕沙都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是随意丢弃,有些丢入河流,有些直接撒入桑园,这种处理方法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给桑蚕饲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5)蚕病识别不清。由于蚕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加上培训不到位,蚕农对蚕病的识别存在很大的困难,给蚕病的正确防治增加了不少困难。
(6)蚕具蚕室共处一室。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绝大多数农户养蚕用的方格簇都是堆放在蚕室里,这样很容易造成蚕病的交叉感染,蚕病发生严重。
(7)消毒措施不能贯穿整个蚕期。大多数蚕农对消毒防病的意识不高,只注重养蚕前的消毒,而养蚕期间很少消毒,结果造成很多蚕病的大量爆发。
4.蚕药市场混乱不勘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县销售的蚕药品种达百种以上,无证经营大有存在,大多数蚕药不符合国家标准,甚至很多无生产厂家的所谓“特效药”大行其道,大量不合格蚕药的销售,给桑蚕产业带来极大的风险,如使用不合格的消毒剂消毒,达不到消毒效果,起不到防病作用,添食不合格的蚕药,起不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不仅增加了农户的投入,还造成农户的大量损失。
二、忻城县桑蚕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人才队伍
桑蚕专业技术人才我县桑蚕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政府部门应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构建覆盖县、乡、村的三级人才队伍,县级按每二到三个乡镇配备一名具有桑蚕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乡级按每乡镇配备一名经桑蚕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村级每村培训一名以上的乡土人才,组建县、乡、村服务网络,完善科技服务机制,不断增强服务能力,为我县桑蚕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蚕农技术水平
(1)加强桑树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建设优质高产的桑园。桑园建设是养好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础,通过新优桑树品种的推广应用,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建设优质高产的桑园,努力提升农户建设优质高产桑园的意识和技术,为养好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加强蚕农养蚕技术培训,使蚕农全面掌握养蚕基本技术,提高養蚕成功率。养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有一个环节出错,就有可能全盘皆输,技术部门应当制定详细的技术规程,指导蚕农按技术规程要求养蚕,提高农户养蚕成功率。
(3)强蚕药市场监管,为桑蚕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于目前混乱的蚕药市场,兽药监管部门应当主动作为,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假劣蚕药的查处力度,依法打击无证经营蚕药和售卖假劣蚕药的行为,围护广大蚕农的合法权益,为我县桑蚕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