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其矫诗歌评赏
2018-11-28秦岭雪
秦岭雪
其矫的诗丰盈、热烈、俊美、华贵。按照刘登翰先生的说法,兼有“惠特曼式的壮阔与海涅式的柔美”。如果套用古典詩话,我以为,则兼有苏东坡“大江东去”的慷慨豪放与柳屯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曲深永。前者如写于1953年的《大海》,写于1956年的《海峡长堤》,写于1961年的《九鲤湖瀑布》;后者则自涛声回响直至回廊九曲,比比皆是。然则,其矫虽以《肉搏》一诗饮誉诗坛,其诗风深受惠特曼影响,如天风海涛激昂澎湃;在其晚年,仍笔译惠特曼诗并以精印小册分赠诗友,但其诗风并非直线式的惠特曼。上世纪70年代以还,他以中国古典诗歌的凝练、沉郁规范之,修饰之,少了一点直白宣泄,多了一点兴寄玲珑、味外之味,其名作《玉华洞》就充分吐露了这种兼收并蓄、中西结合的情韵。其矫的情诗,其风流俊赏,其幽约有致,其热烈奔放,允称五十年来中国诗坛之最。写于1957年的《红豆》,结尾高唱“少女万岁”,渴求自由的呼声响彻神州大地,岂止惊世骇俗而已。其矫的作品,刘登翰先生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蔡其矫诗歌回廊》(共八册)前六册(后两册为译诗及评论)所收近六百首,加上其后发表的总数应在七百首之内,相当于现存李商隐诗或辛弃疾词。数量上远不及唐代三大诗人李、杜、白。这种比较并非生拉硬扯毫无关联。我要说的是,在有限的数量之中,蔡其矫创作了当代诗坛堪称第一流的精品,其数量不是一首、三两首,而是十来首、二三十首,这就与一些大诗人同等丰富。其诗的品质,可与郭沫若《女神》、艾青并驾齐驱。依照历史的定律,诗文以质定高下,以传颂的幅度、频率比高低,我们不妨试想一想:倘若一百年后有蘅塘退士之类的闲人主编20世纪中国新诗选,其矫很可能要独占鳌头呢。
其矫有涛声、回声、回声续集三集。声者,时代之强音也。正如许多研究者所说,其矫作品的“当下性”毋庸置疑。其矫是一位从革命战争的硝烟里走出来的诗人,自有一种历史的担当、道义的担当。其矫又是诗神缪斯情比金坚的恋人,他对诗美的追求,有尾生的坚执,有化蝶的凄怆。读其矫诗,时常要遭遇历史老人深沉的感叹,又时常看到美神的手帕在高处飞扬。这两种因子,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不必讳言,大诗人也有失之鲁莽、躁急、直露的时候,但他精心结撰的佳作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直令人低回不已。当代诗坛,新诗隐隐然又有现代与非现代之分,有些时候,甚至营垒分明。那么,其矫究竟属于哪一派?其矫和多位出色的朦胧派诗人分属师友,扶持之,引导之,鼓吹之。但他并没有直接投身到朦胧诗运动中去,他始终是一位清醒的观察者,热情的宣传者,而不是弄潮儿。这与辈分有关,更根本的是与审美理想有关。其矫对某些朦胧诗以至现代诗是有所保留的。他主张诗歌的鲜明性、可读性,担心晦涩玄奥会脱离广大读者;他十分讲求诗的形式、句式,内在外在的韵律,严格地把诗与散文分开。从全部作品看,其矫的创作实践与他的诗歌主张是一致的,他不是一位朦胧诗人,更非现代派,他只能是当代诗坛一位独树一帜的抒情诗人。尽管他有些作品意象迭出、含蓄暧昧、惟妙惟肖传达出瞬间心灵的震颤,甚至有如山磅礴的黑色忧郁,这些都与现代派暗合。下面,就在历史(包括该诗所反映的历史的深度以及该诗在诗人创作史上的重要性)与诗美之间斟斟酌酌,选取其矫六十年间十六首佳作介绍给读者。或初识或重逢,相信会有惊艳的激动、相知的感喟。
肉搏
白色的阳光照在高高的山上,/在那里,剧烈的战斗正在进行。//近旁,那青铜的军号悲壮地响起,/冲锋的军号,以庄严的声音,鼓舞我们的士兵。//一个青年,我们团里的一个新兵/飞似的前进,子弹在脚下扬起缕缕烟尘。/而在山岩后,一个日本军曹迎上来。//于是开始了惊心动魄的肉搏战!/军号还在吹,山谷震响着喊杀声……//交锋几个回合,那青年猛力刺了一刀,/敌人来不及回避,也把刺刀迎面刺来,/两把刺刀同时刺入两人的胸膛,/两个人全静止般地对峙着,呵!决死的斗争!//只因为勇士的刺刀比日本人的刺刀短几分,/才没有叫颤栗的敌人倒下来,/我们的勇士没有时间思索,有的是决心,/他猛力把胸膛往前一挺,让敌人的刺刀穿过背梁,/勇士的刺刀同时深深地刺入敌人的胸膛,/敌人倒下,勇士站立着。山谷顿时寂静!//第二年,在那流血的地方来了一只山鹰,/它瞅望着,盘旋着,要栖息在英雄的坟墓上;/它仿佛是英雄的化身,不忍离开故乡的山谷。/过路的士兵呀!请举起你的手向它致敬。
1942年,晋察冀
一首完整的非常动情的具强烈节奏的小型叙事诗,许多朗诵者的保留节目。语言富雕塑感。刺刀见红一段,惊心动魄。一次阅读,终生难忘。全诗纯用白描,语句是洗炼的白话,几乎没有什么花巧。其实,诗人作了精心安排。他说:“那时候,我已开始受到美国诗人惠特曼《草叶集》的影响,特别喜欢他在南北战争中所写的行军诗,所以有冷峻的‘白色的阳光和长长的句子。当时,又正读法国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因此又有思古的‘青铜军号。最后一段,却是地地道道中国抗战时期固有的浪漫主义。”(《<肉搏>一诗的产生》)这种讲究,这种精美,贯穿一生。据说,痖弦在大学讲课时曾以此诗为教材。上世纪80年代某一天,在广州诗评家易征兄家中,其时,他正为《海韵》杂志拟稿向其矫征询有关《肉搏》的背景资料。易征说:“对于经历过抗战的人们,这首诗有极大震撼。”
南曲
洞箫的清音是风在竹叶间悲鸣。/琵琶断续的弹奏/是孤雁的哀啼,在流水上/引起阵阵的颤栗。/而歌唱者悠长缓慢的歌声,/正诉说着无穷的相思和怨恨。/我仿佛听见了古代闽越谪罪人的疾苦/和蛮荒土地上垦殖者的艰辛,/看见了到处是接云的高山,/峻险的道路,/孤舟在风浪中覆没,/妇女在深夜中独坐,/生者长别,死者无消息,/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一次又一次的流血……/故乡呀,你把过去的痛苦遗留在歌中,/让世世代代的后人永不忘记。
1956年11月12日
柔曼的有浓郁乡土味的小诗。在闽南地区广泛流传。多年前一个夏夜,老朋友聚会,我朗诵此诗,一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从旁提示,一字不误,令我非常感动。首四句,写南音独特的乐器。洞箫,又称尺八,据说是唐制,已传至日本;琵琶横抱,见之敦煌壁画。洞箫呜咽,琵琶丁当,令每一个闽台人心旌摇摇。紧接着十句隐含南音名曲《山险峻》、《出汉关》词意,也概括了长长的苦难历史。全诗十六句,长短并行,骈散杂用,音节谐美,很适合吟诵。吟到“故乡呀”,令人潸然泪下。而“洞箫是风在竹叶间的悲鸣,琵琶的弹奏是孤雁的哀啼,在流水上引起阵阵的颤栗”两句非顾曲周郎不能到。诗,有时也不一定讲求深刻。老杜云“清词丽句必为邻”。还有一点:深情。或说“乡土”,不仅是土地的代称,更包括地域文化,“南曲”是也。
红豆
亚热带的光泽,/南国的颜色,/灿烂妩媚如同春天的蕾。/太阳整天在它的额上照耀,/阳光造就它智慧的眸子,/它的眸子有清晨纯洁的露水。/月亮在椰树的背后伫立/用含情半闭的眼睛窥视/因为爱和嫉妒而脸色苍白。/星星在远海的上空徘徊,/用只有青草能听见的细语,/整夜都在谈论它的美丽。/让我把这红色颗粒/在不朽的心灵贮藏;/让我高举订盟的酒杯,/为永驻的春天欢呼:/太阳万岁!月亮万岁!/星辰万岁!少女万岁!/爱情和青春万岁!
1957年2月25日,万山群岛。
情与人的物化。小小颗粒承载千年情思,从王维到蔡其矫到东海水兵。青春之歌、灿烂之色,令日月星辰为之倾倒,夸饰臻于极致。渴望青春永驻,于是有五个万岁的喧呼,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溢于言表。因“少女万岁”,一语引致多方非议。后来诗人借《厦门日报》一角答复。他说,爱情不可背叛。我想,这就是诗中“订盟”两字的深义。参看其矫的另一首怀旧之作:《悼亡》。《红豆》所呈现的华美深挚一直是蔡其矫情诗的主要色调。
雾中汉水
两岸的丛林成空中的草地;/堤上的牛车在天半运行;/向上游去的货船/只从浓雾中传来沉重的橹声,/看得见的/是千年来征服汉江的纤夫/赤裸着双腿倾身向前/在冬天的寒水冷滩上喘息……/艱难上升的早晨的红日,/不忍心看这痛苦的跋涉,/用雾巾遮住颜脸,/向江上洒下斑斑血泪。
1957年
刻画精美,仿如一幅油画,很自然想起俄国画家列宾的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沉重的橹声”先声夺人,接下去就是“赤裸着双腿倾身向前”的定格,艰苦万状,令诗人亦“不忍心”。因浓雾及红日提炼为这样的意象:
“用雾巾遮住颜脸,向江上洒下斑斑血泪。”历史在这里升华。勤劳的人民,苦难的人民啊!聂华苓、安格尔因此诗难忘蔡其矫。1978年6月在北京会见诗人并于1979年11月自爱荷华发出《发光的脸上仿佛有歌声》一文。这是蔡其矫饮誉至高的杰作,为众多的诗歌选本青睐。也许,很久很久以后,关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淡忘了,唯此诗作为聂华苓所说的“中国民族性”的象征屹立不倒。
波浪
永无止息地运行,/应是大自然呈现的呼吸,/一切都因你而生动/波浪啊!//没有你,天空和大海多么单调,/没有你,海上的道路就可怕地寂寞;/你是航海者最亲密的伙伴,/波浪啊!//你抚爱船只,照耀白帆,/飞溅的水花是你露出雪白的牙齿/微笑着,伴随船上的水手/走遍天涯海角//今天,我以欢乐的心回忆/当你镜子般发着柔光,/让天空的彩霞舞衣飘动,/那时你的呼吸比玫瑰还要温柔迷人。/可是,为什么,当风暴来到,/你的心是多么不平静,/你掀起严峻的山峰/却比暴风还要凶猛?//是因为你厌恶灾难吗?/是因为你憎恨强权吗?/我英勇的、自由的心啊/谁敢在你上面建立他的统治?//我也不能忍受强暴的呼喝,/更不愿服从邪道的压制;/我多么羡慕你的性子/波浪啊!//对水藻是细语,/对巨风是抗争,/生活正应像你这样充满音响/波——浪——啊!
1962年
其矫热爱海洋,有水手的胆魄。请看《晴海》、《热海》、《看海》、《多情海》,他的诗集题名《醉海》。陶醉大海宽阔的胸襟、自由的呼吸、变幻的霞彩,而最主要的是“永无止息的运动”。谁不知道大海波动不息?但是,又有哪一位诗人通过细微的观察、丰富的联想把波浪作为生命的元素曼声歌唱。“是因为你厌恶灾难吗?/是因为你憎恨强权吗?/我英勇的、自由的心啊,/谁敢在你上面建立他的统治?”“我也不能忍受强暴的呼喝,/更不能服从邪道的压制;/我多么羡慕你的性子/波浪啊!”这两段是全诗的精华。我想起普希金。鬈曲的头发、黝黑的皮肤,对于专制强权的愤怒抨击,对于女性和爱情的热烈颂扬,蔡其矫实际上更靠近普希金而不是惠特曼。啊,大海,自由的元素。
玉华洞
1
稀疏的、细小的雨点/飒飒地落在红透的枫叶上,/寒风/吹动在荻花净尽的芦苇丛。/阴暗潮湿的冬天啊,/你不要将忧伤带给我!//我不爱任何/战栗畏缩的树,/也不喜欢恐怖的深渊,/我要航过生活最广阔的河/向着最自由的大海,/欢乐的风为我扬帆。//这不是你,冬的冷雨/护送我这一次行程,/而是你催开的河边野梅/和山苍子淡黄色的蓓蕾/用它们的清香/陪伴我的长途步行。//来到山下,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无言中等我,/也许在大地的腹腔里/藏有什么秘密的书/要我去阅读?//于是我进入岩溶的地穴/带着人间的爱/来拜访你,玉华洞!
2
这是谁的住所/还用得着石将军把门?/从黑暗中/可以看见冬天的风/进洞的丝状痕迹却吹不动挂在壁上石的渔网。//旁边有一领石袈裟/和尚却只留一个头,/这里不是他的地方。//这里是完全的黑夜/虽然也有不发光的灯;/洞顶有烟熏火燎的遗迹/这是几世代的人/点燃松柴探看/掩盖了你本来的颜色。
3
这里有被描摹的自然/却都在停止的状态。//一片琥珀色的天空/低低地悬在头上,/这是可以抚触的天空。/一条彩虹分隔晴天和雨天/这边照着不闪射的阳光/那边布着不移动的雨云。/永不消逝的闪电/唯一可以捕捉的闪电/它从来不发雷声/被封固的暴风雨,/僵化的瀑布,凝止的雪崩,/死寂的浪峰,都似在梦中驰来。//银山傍着金山,/灿烂如丽日当天,/水晶铺满峰峦,/金粉落在巉岩,/露水经过无数世代/依然在树枝上闪光。//不可思议的石上脉络/形成天空中的地峡。/冰冻的湖/可以看见波浪中的盐。//高山上月出——/这是不发光的圆月。/正对着坍毁的塔/升起石的烟雾。/海岸不再浪涛滚滚/船在岸上过着干枯的生活。
4
向导对我说,那一片圆穹/镶嵌着八仙归洞的图景,/伸出的腿正好踏着一片红云。//陨石裂缝中的剑,/战将的头盔和锁子甲,/在那黑暗的水牢中/白衣的薛仁责背着唐天子/从敌人包围中冲杀出来/被冻结的呼声留在张开的嘴里//痴心的情人,对坐相望/注视的泪眼一瞬不瞬,/有谁能摘掉冰的泪滴/使这幽深的洞室/不再有悲伤的故事?//被捆缚的猛虎,/被蹂躏的花朵,/颠覆的锅,/无烟的灶,一切都表示:/不动便是死亡,/停止便是毁灭。
5
啊!石头如果有语言,我求你/告诉我/这最悲惨的历史,/古老的洞穴呀/给我指出/那扇通往真实的门!//人对我说,那巨大的石棺/原是王妃的灵柩/因为生前贪心太大/为人神所共怒/死后被劈成两截/遗弃在这深渊。//玉华洞呀,告诉我/那传说中的王/是不是为无上权威弄得昏聩/相信自己的金口能创造一切/醉心于无声的秩序/使歌喉冻结/笔端凝止?//告诉我一切被掩盖的事实:/那个孔雀般炫丽的妃子/为什么要剽窃玫瑰/每天变换服饰/向一切使节送媚而对臣民白眼?//覆盖悲哀的沟壑呀/把你最深的痛苦告诉我/因为你是正直的,你不避权势/烟熏火燎的岩石呀!
6
生活在风暴的时代/轰响中也有静默。/玉华洞呀,要通过你/死了的嘴说话/这是不可能的!//我不向你苛求/让我们告别吧!//经过石头的暗夜/来到朦胧的黎明,/沿着人工的石级上升到地面/呼吸着雨后温润的空气/好像梦游人,我返回/生动的世界……
1975年1月
附记:玉华洞在福建省将乐县,全长四华里,附近生产队社员都是业余向导,能为游客详细解说众多石头的形象。虽然稍长,但不容不选。
一种久经压抑如熔岩奔突的情感,一幅封闭的凝固的令人浮想联翩的奇景碰出了火花。穿过玉华洞,穿过时光隧道也就穿过了五千年专制统治的历史。在诗人的引导下,人们阅读过去、阅读当下、阅读自身。以一首诗概括一个时代,这是真正的大手笔。在这之前,其矫吞吐宇宙万象囊括一段历史的雄心作过多次预演:《大海》、《九鲤湖瀑布》、《木排上》……而以此诗最成功。其矫素来喜读李白,他的名句:“啊!浪涛上白石铺成的大道,横卧海上不朽的桥。”“云和水的居所,天半的湖。”大有太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但他终于不能一味“豪放”。《玉华洞》痛苦至于颤栗,更接近杜甫。据我有限的阅读,蔡其矫和孙静轩也是最早反对个人迷信的诗人之一。他们的一些作品可以视为朦胧诗运动甚至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声。
思念
我对你的思念充满春意/前面是/波纹鲜明的流水/背后/展开一片绿色的原野/寂静的云影下面/你的微笑有如鸟群翩飞//我对你的思念从不静止/有如月之升起/掠过一层层的树枝——/你从我的心灵走出/沿着一层层的记忆/以焕发的容光照亮周围//我对你的思念重返真实/在有塔的山上/细雨蒙蒙中的缄默,为倾心而永久等待/既无言/也未曾示意
1974年
化朦胧情思为鲜明、轻倩、美丽的意象。起于“充满春意”却又“无言未曾示意”,真是欲言又止。然比之“爱情万岁”犹耐人寻味,这是其矫的看家本领。第一段是立体图画。其矫有深厚的美术修养,他写景经常使用此种笔法,如《双虹》:“背后尚有昏黄的阵雨,/前面正当夕阳含山。/……直到远山化作朦胧的蓝烟,/直到夜的帘幕垂落江面。”月光掠过层层树枝喻“思念”的多层次。诗心玲珑,令人叫绝。思念的“重返真实”是“细雨蒙蒙中的缄默”留下大段并不那么坐实的空白,逗人遐思。诗的种种意象,由宽阔而幽微,由流动而耸峙。诗同文章一样:忌平。
祈求
我祈求炎夏有风,冬日少雨;/我祈求花开有红有紫;/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跌倒有人扶持;/我祈求同情心——/当人悲伤/至少给予安慰/而不是冷眼竖眉;/我祈求知识有如泉源,/每一天都涌流不息/而不是这也禁止,那也禁止:/我祈求歌声发自各人胸中/没有谁要制造模式/为所有的音调规定高低;/我祈求/总有一天,再没有人/像我作这样的祈求1
1975年
意存辛辣,语出机锋。那种种情景,竟曾经是长时期的正常。作者自言写此诗受到莱蒙托夫《感谢》一诗的启发——“为了一切,为了在生活中我所被欺骗的一切——/我只愿望這样,从现在起/我不再长久地感谢你。”(戈宝权译)但我想,没有《感谢》也可能有《祈求》。因为它来自生活,那一切,我们是太熟悉了。或许担心此诗太直白难以久久传颂。但愿不传。
风中玫瑰
一上,一下。一来,一往。/飞舞的焰火/跳动的霞光。/一道道的浪痕/一条条的虹影/在狂舞和流泻中闪射。/看不真切的轮廓,/无法辨认的眼波,/从中散发捉摸不到的笑/一高,一低。一起,一落。
1978年
中国古典诗歌有状物一类,著名的如李商隐的《牡丹》:“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岳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苟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美人起舞,光彩夺目,香气袭人。这也是以人喻花,着眼于“翻”与“舞”,栩栩如生。但八句全用典,调动的是间接的生活经验。其矫此作,同样用“舞”用“跳”用“闪射”,也是着眼于动态,但用“眼波”写出花光丽影的迷离惑人,用“捉摸不到的笑声”留下放浪和神秘,不仅有色,还有声。因为来自直接的生活体验,就更加鲜活动人。英国诗人雪莱曾经如此咏唱玫瑰:“像准备入浴的仙女,/脱去衣衫,/展现出光洁的胸脯。/一层一层,/对着难以自持的空气,/把爱与美的灵魂袒露无遗。”对名花,同样想到女子,但更进一步,想及袒露的玉体。准此,读其矫此诗,倘若为诗人描绘的美景触动,引发绮丽的联想,亦属美事。诗有一看就懂、反复读始终难懂,以及半明半昧三种,我投后者一票。
槐花雨
南长街的树茫茫一片白,/油脂般的云有风在吹,/夏天已到最高潮,/槐花飘落似雨;/它落地,/丁当两个音节,/时而飘洒,/时而淅沥。//你穿蝉翅短衣/这样的雨不会濡湿。/足音是慢板咏叹调,/平静中有凄迷,/忆起了/楼台上的旧时,/凡是爱过/都不忘记。
1979年
花雨不仅是背景、氛围,花雨是扯不断的情,而且如宣纸上的墨痕,氤氲淡淡的闲愁。宋词的格调,分上下阕,一韵到底。但上半阕用仄声韵,较为响亮,下半阕用平声韵,悠长柔美。“忆起了”三字,逗出无限情韵。其矫的诗,不仅讲求韵脚,更探究把握内在的韵律。音乐感是诗歌感动人的重要因素,读其矫的诗时常想到这一点。上半阕写景,写花落如雨,是情绪的酿造,也是隐喻;下半阕时空交错,由今及昔,属“意识流”。“凡是爱过/都不忘记。”不是必然的结论,而是一种轻叹,是晏殊式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怅惘。其矫不仅爱译惠特曼,还曾经把不少古典诗词译为白话诗,同时,尝试用绝句小令的形式写新诗;并且,尽量排除旧体诗词的调子和语汇。此为一例,他说:“人生一段经验或一时感受,加上全人类文化成果,等于诗。”“全人类文化成果”当然包括数千年汉诗的优良传统。
小泽征尔指挥
银灯照耀下/浮动着音乐眩目的波痕/全世界都认识/那个弄潮儿/最初的一个挥动/便发出千年压抑的呼声/响彻天空和大海/把万种情绪都唤醒。//想象出现波上明月/黯然的幽光闪烁不定/细棒甩出一串又一串的/久积的哀痛/生命对残害的怨恨/仿佛灵魂的震颤/借琴弦向静夜倾诉/温柔处,手指都有语声。//盖上来的乌云带着风的怒吼/扇起每一条发丝/有如雄狮振鬃/向黑暗的空中竖起/狂怒处,头发暴跳如雷/猛收时,当胸握拳似锤/穿过天昏地暗说出/战斗的胜利是多么光辉。//有时像魔王/张口欲呼无声/有时像少女/低眉深情回视;/无穷变化的瞬间/痛苦落叶在心的草地/抚触往日伤痕/光明和宁静川流不息。
1979年
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来华,中国两位大诗人到场欣赏并留下佳作。艾青的一首是:
“把众多的声音/调动起来,/听从你的命令/投入战争;/把所有的乐器/组织起来,/像千军万马/向统一的目标行进……/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你的指挥棒上/跳动着你的神经;/或是月夜的行军,/听到得得的马蹄声;/或是低下头去,/听得情人絮语黄昏;/突然如暴雨骤至、雷霆万钧,/你腾空而起/从毛发也听到怒吼的声音。/你有指挥战役的魄力,/你是音乐阵地的将军!/紧接着最后一个休止符,/刮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1978年6月16日)不同的诗人同题吟咏,文学史上著名的有唐代贾至、王维、杜甫、岑参的“早朝大明宫”,杜甫、岑参、高适、储光羲、薛据的“登慈恩寺塔”,后人多所评议甚至强加轩轾。我觉得重要的是这样的文化氛围以及诗家的心气相通而不是一首诗的精粗。艾青是其矫的偶像,也是知交。五四以来的诗人,蔡其矫欣赏的是郭沫若《女神》、艾青、何其芳《预言》,而对艾青最敬重。读这两首诗想起其矫的《女声二重唱》——“你们是大自然并肩生长的/两棵树,在平原的晚风中相对招摇/……或是霞光照耀着两座山峰/因距离的远近而分出浅紫和深红……”敬礼!锦心绣口的诗人,才华焕发的诗人,历经厄难的诗人。
距离
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你是红叶焚烧的山峦/是黄昏中交集的悲欢;/你是树影,是晚风,/是归来路上的黑暗。//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你是信守约言的鸿雁/是路上不预期的遇见;/你是欢笑,是光亮,/是烟花怒放的夜晚。//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你是晶莹皎洁的雕像/是幸福照临的深沉睡眠/你是芬芳是花朵/是慷慨无私的大自然。//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你是来去无踪的怨嗔/是阴雨天气的苦苦思念/你是冷月,是远星/是神秘莫测的深渊。
1981年
诗人自言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以及灵感来袭神思飞越、意象纷呈的情景。正如《文心雕龙》所说:“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艺术就是克服困难。物我之间、心手之间,常有咫尺天涯之感,对灵感的捕捉,恍然有得又怅然若失。于是,诗人不免感叹:“你是冷月,是远星,是神秘莫测的深渊。”全诗纯用意象,没有指引,有如李商隐自叙一生诗路历程的七律《锦瑟》。《距离》一诗置于蔡其矫自选、香港出版的《蔡其矫抒情诗》编首,其用意与《锦瑟》高据《玉溪生诗》卷首如出一辙。有朋友认为这是情诗,并举其编入回廊情诗系列为证。诗神、女神二而一,很难截然分开,对于其矫,更是如此。在他内心深处,或许早就融合无间。“一篇锦瑟解人难”。这就是诗的魅力。
空山
注目凝视刘海下面/睫毛闪射的黑色光芒/相逢在大地这样晚/我感到悲伤//诗中沉默的雪/黄昏苍茫坡道独自彷徨/青春暴雨迟迟不来/生命彩图只绘冰莹想望//应是山中花的姐妹/和光明的白昼一样漂亮/溪水映照如血的衣裙/浸染中午金色阳光//心灵和心灵接触/要诉说竞无言辞/灼伤灵魂的渴念/照在无人知晓的黑暗
1988年
以美人香草之词诉说知音难求千载寂寞的大悲哀。由色而空,由世俗的男欢女爱进而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注,对于精神契合的追求。迷离惝恍之间呈高华气象,非一般情诗。“山中花的姐妹”、“睫毛闪射的黑色光芒”、“如血衣裙浸染金色阳光”以强烈诡异的色彩敷写神秘诱人的影像。不知诗人执笔之际是否想起《九歌》?
雨中
春天末梢通体透明/谷雨在路面溅星/共举一把花伞/感觉另一个人的体温/漫天的低云轻雾/甚至有节日气氛//青青的橄榄枝/未道破的深情感应/分别在积雨站台/向晚心绪不须叮咛/生命之泉无声/思念是花开永恒
1988年
有两种奇妙的感觉。一种是气候,雨水竞让“春天”长起一棵树,有“末梢”,而且“通体透明”。这是触觉转换为视觉。另一种是恋人在有限空间中的体温效应。花伞外是雨的清凉,伞内是仅隔着薄薄衣衫的热烘烘的身体。多么煦和温馨!其间所引发的浓情蜜意尤见强烈,并因此“以焕发的容光照亮周围”(其矫诗)。只是一个生活片段,用两种感觉写出一段旖旎。人的各种真实的或非现实的感觉有时是纯由情感支配的,即相由心生。朋友,你有类似的生活体验吗?七十高龄仍然青春蓬勃,壮哉,诗人。
在西藏
洪荒的冰风在蓝天的回旋中怒吼/一切既清晰,又朦胧/旷野和陋屋/展露与深藏/雪白与枯黄/大块色彩下蕴含沸腾的热情/熔岩般喷发/如焚的白昼,如炽的炎云/生命悲壮苍凉/因孤寂而更显沉重/命运迈入新夤缘/意识冲出肉体的束缚/无边浩瀚的美丽使我迷惘//再也没有什么广袤大地/能有这种想象的自由渺茫/漠漠雪野在云下飞转/如梦轻烟飘过不为人知的荒原/寺庙的金色高墙/印满牦牛脚迹的杂花草场/以豪华的寂寞,粗犷的寂寞/向苍穹论证大地的悲伤/灵魂孤独/不可抑制地进入渺茫/苍凉的空旷溶汇我心底/有如命运那样不可抵抗//把意绪投寄无言的寂静/心灵进行另一次彻底裸露/身处大地边缘/感到混沌在扩大,飞升,飘逸/诉说人间无限的压抑/自由只能沿着已有的道路/荒漠不可接近/一切旅途都在梦中/那漫长的道路/只有如雪的沉默到处富余/似乎永世洪荒的独语/已伸入我的灵魂//无数的高峰撑起梦境/瀚海一亿金星中窥见女神/风餐露宿的旅程/一尺尺浸入冥色/积雪峰顶发光的忧思/高悬在命运的上空/通过使人憔悴的风尘/无人迹的荒芜/萌动大地的哀歌/用最强烈的无人知晓的寂静/颂扬宇宙万象/我永远不是单身
1987年3月
一般而言,诗的题材无所不包,由宇宙之浩瀚到内心之幽微。现代诗尤着重表现诗人内心的震颤。痖弦在《中国新诗研究》中说:“一种较之任何前辈诗人所发现或表现过的更原始的真实,存在于叇叇主义与超现实主义者的诗中,一种无意识的心理世界的独创表现,使他们的艺术成为令人惊悚(有时也令人愉悦)的灵魂探险的速记。”《在西藏》就是一位文明人跨进洪荒世界灵魂震颤的记录。人的孤独渺小,生命的悲壮苍凉只有卸下一身繁华,投寄无言的寂静才能真正体味。这首诗并不精心范山模水,所反映的是冰峰雪野伸入灵魂的真实,因而,也就更接近西藏的原始真实,更接近个体生命的本质真实。这是回廊中最具现代意蕴的一首,也是诗人百余首旅游诗中最具分量之作。众多画家、摄影家、探险家、作家涌入西藏,谁揭示了漠漠雪野的秘密?
醉海
浪涛汹涌的大海/一朵朵迎向未来的花/永开不败的百合/无边碧绿之上的飞水/扬起了弦琴的弓/播送一阵阵的清新/朝向低垂的太阳//飞溅泡沫的号角/在万里长空的无声中/吹响黑暗的记忆/寒意侵远近/想讲的话都讲不出/感情的永恒在余晖中旋转/一切都如眸在天//在灵魂复苏之前/已经很久没有平静/流矢虽落/伤口淌出的字未消/晚霞在海面幻成血迹//梦乡的金色玫瑰在哪里?//热爱生命源头的眼睛/默默包容所有不幸/从失事中产生的思念/穿透秘密夜半吻你//我迷醉你的潮流/崇尚你的涌动/为世纪指出新路/渴念都趋向你/自由的蓝色象征啊!
1992年
其矯二进西沙。诗之帆飞越万里海疆。海上的航道有如人生的途路,既美丽又险恶。这是常谈。感人的是第四段:“热爱生命源头的眼睛/默默包容所有不幸/从失事中产生的思念/穿透秘密夜半吻你”。很明显,这是以宽阔的胸怀反思历史。“从失事中产生的思念/穿透秘密夜半吻你”。多么奇特的诗思,多么灼人的感情。历史的风云永远在一代人心中激荡,历史酿成的苦酒永远令人回味。虽九死其未悔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听蓝色海洋的呼唤。
责任编辑_马洪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