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应重点把握的几个要点
2018-11-28张俊峰
张俊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经济体制也日新月异,在这个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也与时俱进,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的经济体制发展,时代也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审计工作的三大要点:正确处理审计过程出现的各种关系、完善审计制度体系、明确审计内容。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改革提供思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要点
我国从《审计法》颁布至今已经经历了23年,23年来,我国审计工作随着经济发展也是蒸蒸日上。随着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能够追上时代发展步伐,对于审计工作的改革也被提上了日程。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一)符合我国《审计法》要求
对行政单位进行审计工作根据《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构。金融部门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财务收支审计,在根据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这项规定明显表现出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二)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现今科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中出现的乱收费与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却源源不断,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工作,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的合法性,显然对于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
(三)提高资金利用率的重要保证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对于资金的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因此引发了资金安全、滥用补贴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了单位资金的浪费,而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工作能够快速查清资金流向,明确资金用途,从而把不必要的资金节约下来,保证企业的资金充足,从而对资金进行更好的利用。
二、审计工作存在问题
(一)未能正确认识审计工作
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由于领导不重视、单位人员认识不足等各方面原因,使得審计工作得不到重视,未能被正确认识。一些领导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只是对内部账单的检查,没有从根本上了解审计工作的范围,导致审计工作地位得不到提升;还有一些审计工作员工没能正确认识审计工作,将自身工作与单位之间的关系隔绝开来,未能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严重阻碍审计工作的进行。
(二)审计定位与目标不明确
现今的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过于看重对财务方面的审计,却忽视了审计工作在人员选拔、材料选购、经费应用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导致审计工作被限制,难以全面地对审计目标进行评价;同时,一些单位仍未能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审计目标进行规划指定,使得审计工作难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甚至还有一些单位没有进行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同时也没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进行招聘,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以及审计水平低下。
(三)单位审计制度不完善
中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没有一套能够对审计工作进行明确规范的审计标准,使得审计单位的权威性与严肃性难以体现。表现这种情况的有三个具体方面,分别是:审计标准不一致、审计工作缺少合理规划、对审计工作的监督体系存在很多漏洞。这些问题导致了审计工作失去了其应有的独立性以及反映实际情况的能力,并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
(四)审计技术不适应时代需要
审计工作内容的复杂性与全面性要求其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有较高的效率与质量。然而在大部分的单位中,由于对审计工作缺少了解,导致对审计方法也不够重视,对于审计方法采用的仍是静态审计方式,审计过程没有使用信息技术以及模型建立,使得审计工作繁重、审计效率低下。并且其审计工作忽略了对事前与事中的审计,导致审计工作失去了其全面性与连续性。
三、审计工作要点
(一)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1. 经常性审计与重点审计
经常性审计与重点审计是审计工作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审计方式,其中以经常性审计为大范围性的审计方式,而重点审计属精确重点性的审计方式。这两种审计方式相互补充,只有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2. 财政审计与行政审计
当前的审计工作中,显然是以财政审计为主,但是由于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涉及到众多部门,因此才进行财政审计时,为了能够调节好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应用到行政审计来为财政审计铺平道路,促进财政审计的进行,从而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
3. 审计目标与审计重点
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目标为深化预算执行情况,而审计重点为预算执行审计。两者一个为基础一个为上层建筑,只有先对财政预算支出进行严格监督,保证资金利用率,才能够正确把控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并从中发现经济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保证国家资金正常运转,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完善审计制度体系
1. 完善审计程序
从资料中看来,审计的流程包括:审核、记录、签字三个步骤。在这几个流程中,首先,审计负责人不应该仅仅是对资料进行审核通过,还应该对审核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案;其次,对不同的审计对象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行整理归纳,为以后的审计提供思路;最后,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为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
2. 加强人员管理
在审计过程中,人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主体,因此对于人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首先,要让审计人员对审计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认识,保证审计过程的科学性;其次,要完善审计监督机制,保证审计的过程与审计结果的公正性;最后,要重视对审计的人才引进,通过专业人才来提高审计过程的效率,促进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3. 明确审计标准
在审计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审计标准,那么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很容易受到领导影响,那么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必须让审计人员了解审计标准、明确审计要求,以防止领导等干涉审计程序,影响审计结果的公正性与正确性。
4. 制定合理的审计规划
缺乏合理的审计规划容易导致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无法与实际情况相匹配,从而使审计工作流于表面,审计结果就失去了借鉴意义。因此,在审计工作实行前,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即将进行的审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审计工作能够更加真实地表现现实情况,使审计结果更加有借鉴意义。
5. 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由于缺少完善的监督体系,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审计工作中容易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这样就导致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降低,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合理进行。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与高质。
(三)重视创新
1. 审计技术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审计工作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为了能够解决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工作量过大问题,对于审计技术创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而在审计过程中使用抽样审计与现场审计以及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并且还能够使审计结果更加全面地表现真实情况,使得审计工作更加全面与连续。同时,在审计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通过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提供审计结果的汇总,不仅有利于审计信息的共享,促使审计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利用计算机来对审计资料进行分析比对,确保了审计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2. 审计方法创新
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把控财政预算支出情况,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审计过程中应当着重对审计目标的财政预算支出进行审计工作,并保证其每项支出都能找出出处,从而防止财政资金浪费现象发生,提高资金利用率。而不是进行宽而泛的审计工作,导致审计工作没有要点,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审计结果也容易出现偏差。
3. 审计内容创新
在中国当前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内容仍旧以财务审计为主,而这种财政审计方式却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其难以对实物转换进行合理的审查,如此可能导致部分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低下问题。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应当加强对绩效审计的应用力度,使两者相互配合,从而提高审计工作在准备阶段的组织建设,实现审计工作的分工协作,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與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下,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首先,应当处理好审计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减少审计工作受到领导以及其他单位的影响,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性;最后,要注重在审计工作中的创新,保证审计工作与时代接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财讯,2017(30).
[2]米蕾.探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J].广东经济,2017(20).
[3]杨蓓纹.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措施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31).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州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