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丙霄:笔墨里的信仰人生

2018-11-28贾文佳

齐鲁周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鼓子章草秧歌

贾文佳

作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三十多年来吕丙霄在书法绘画、诗词创作等多个领域皆有所成。他的人生历程,恰是传统通才式文人的现代版。他心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笔墨尽显当代文人的精神气质。

走进吕丙霄家中,马上感受到一股浓厚的文人气质。

一幅中国风红色布帘将房间一分为二,里面是工作间,外面是会客厅。布帘上方的牌匾上书“三泰祥”几个大字,取“三阳开泰”之意。在他的工作间,摆放最多的是书、纸和笔。三个大书架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的位置,一张大书桌上铺着宣纸,似乎随时恭候主人挥毫泼墨。

吕丙霄的艺术之路发轫于热爱,成就于坚持。

吕丙霄自幼在商河农村长大。“那时候,最感兴趣的是农村大集说书唱戏的民间艺人,我虽然听不懂,但是很爱看,爱听下面的叫好声。”

10岁左右的时候,他就喜欢上了母亲和姐姐绣花的花样,花样上的人物、花草、动物都让他着迷。放了学,拔完草喂完猪,晚上在煤油灯下,母亲和姐姐忙碌着,他就在一旁照着花样模仿,久而久之,他画完了母亲所有的花样。“母亲留下的唯一一件绣品,上半部分绣的是凤凰与牡丹,下半部分绣的是状元祭塔,这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吕丙霄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学习资料十分有限。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朋友之处借到一套关于工笔花鸟的书,吕丙霄如饥似渴地研读。1985年,作为商河的“独苗”,吕丙霄考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选修绘画。“上午是绘画课,下午我就去旁听书法。后來,逐渐练上了‘章草。”作为草书的一种,章草是他那个岁数很少涉猎的,为了练好字,只能骑自行车往济南等地奔波取经。

艺术是一个积淀的过程。“一幅工笔牡丹一周也画不完,临摹历代书法家的章草名帖更是历时5年。”不过,于吕丙霄而言,“写字画画已经成为一个充满快感的习惯。”他先后研习史游《急就章》、史孝山《出师颂》,以及赵孟頫、宋克等人的法帖,加以自己领会贯通。他的章草师古而不泥古,不逾法度而又有所创新,融汉魏隶草于一体,大气磅礴,独成一家。他的作品也日渐获得业界的肯定,先后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大展一等奖,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作品二等奖,山东省文化厅、山东文联书画展国画、书法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近年来,吕丙霄的代表作是一幅长15米、宽1.38米的工笔画。创作的灵感来源于20多年前的一场鼓子秧歌研讨会,从那时起,吕丙霄萌生了描绘一段鼓子秧歌跑行程的想法。2015年,这幅历经10年精心创作、4次改稿修正的《上元行程》终于完成。画中52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体现了鼓子秧歌伞、鼓、棒、花的独特风韵,也描述了“扮玩意闹上元”的一段商河记忆。

懂行的人看后,觉得他画的这段行程(鼓子秧歌的专有术语,鼓子秧歌进村表演的一种方式)跑得热闹。不懂鼓子秧歌的人评价他的画是“带有敦煌风姿的人物图,风格秀劲流畅,人物潇洒清秀,是一幅好画”。在他自己眼中,他的《上元行程》“戏、艺、美、飘、雅”,52个人物舞动着,飘逸、潇洒、超然,戏味悠长。

一直以来,吕丙霄提倡文人精神的复苏,强调恢复绘画的文化审美。他呼唤艺术的个性,提倡画家以悟性、才华和文化修养作为绘画的凭仗。“在当今这个时代,识字的人很多,读书的人也不少,但是真正去钻研的人却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是走马观花。传统文化的研习之路需要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功到自然成。”

在吕丙霄的艺术之路上,“20岁到30岁习绘画,30岁到40岁习书法,40岁到50岁作诗词。”于他而言,诗文书画不是职业,而是一个文人立言、立德、立功的方式。他以天赋的才华、勤勉的钻研、通达的人生态度,成就了一个文人的丰硕人生。

如今,年过六十的吕丙霄开始“做减法”。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打坐一个半小时,简单的早饭后便开始研习笔墨。“写字画画读书都成为一个充满快感的习惯,其他的技艺就不再学了,希望将来能出一本诗书画合一的作品集。”吕丙霄笑言:“对艺术持有平常心就不会被功利束缚住。”

书为心画、画如其人,吕丙霄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真情、自然生长、自由纯净的境界,这也正是这位农民艺术家带给我们的朴素信念——世界是自由的,人是要有信仰的。

猜你喜欢

鼓子章草秧歌
近现代章草观念及其创作(上)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兰州鼓子传习所调研报告
谈张耀山的简章
兰州鼓子:一鼓一曲中的沧桑情怀
昌黎地秧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鼓子
把咱的秧歌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