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南5市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对策研究

2018-11-28胡杰程丽张小楠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30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

胡杰 程丽 张小楠

摘要:苏南5市(镇江、南京、常州、无锡和苏州)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 在2016年被批准成为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据此,文章基于苏南5市的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以及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区域发展理论,分析了苏南5市制造业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苏南5市应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苏南5市;制造业

新中国成立之后,苏南5市制造业持续快速地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更是迅猛。苏南5市制造业的崛起,在整个江苏省的制造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苏南5市制造业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工人费用的较快增长,传统制造业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的道路已经很难延续了,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对苏南5市来说,“中国制造2025”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本文将为苏南5市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出合理化的建議,这对加快“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一、国内外制造业发展形势

从国际上来看,制造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德国,德国政府于2011年正式推出了“工业4.0”的国家战略,力图使制造业再次崛起。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于2012年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紧接着GE又联合四家IT巨头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紧随美国、德国两个制造强国的步伐,其他国家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这一切都表明,制造业在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三次变革之后,迎来了又一次变革。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就制造业产值来看,早在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就超越了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在201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领先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 “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中国制造业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二、苏南5市制造业总体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5市制造业随着外资与高科技技术不断引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门类不断齐全,带动了苏南5市以及整个江苏省的经济发展。2009年至2015年,苏南5市制造业持续较快的增长。2009年至2014年期间,制造业生产总值从105770.39亿元迅速增长至191665.91亿元,增幅达到85895.52亿元。其中,从2011年到2012年,制造业增长速度高达31%。不过,到2015年,由于受到去产能的趋势影响,制造业总体生产水平下降,制造业生产总值相比2014年减少了2450.75亿元。2015年,苏南5市工业生产总值达77209.71亿元,占整个江苏省的51.53%,可谓是占据了江苏省工业的半壁江山。苏南5市制造业具有的坚实基础,使迎接“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变得更加可靠。

三、苏南5市制造业的优势与主要问题分析

(一)苏南5市制造业优势分析

1. 历史积淀

苏南5市制造业历史悠久,具有雄厚的基础,还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苏南地区便掀起了一股兴办工业的浪潮。1895年,在江苏南通,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在无锡,杨宗濂、杨宗瀚两兄弟创办了业勤纱厂,这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工业企业。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苏南制造业继续加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提出与实施,苏南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促使制造业不断引外资,不断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发展更是迅猛。

2. 区位条件

苏南5市地理环境优越,是我国长江三角洲中心。东边毗邻的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对苏南的经济发展有着极有力的带头作用。苏南5市地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2787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占50.45%,较为平坦的地势为苏南地区开发建设提供了方便,降低了成本。近些年,政府不断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苏南5市已经形成了具有铁路、公路、水路以及航空的立体交通网络。截止2015年底,苏南5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7997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6677公里。2015年,苏南5市港口吞吐量共计12.7亿吨。在航空方面,苏南5市拥有3个大型机场,并且东边还有上海浦东和上海虹桥两大国际机场。这样优越的区位条件为苏南5市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 科技人才

苏南5市的教育发达,科教基础坚实。2015年,苏南地区常住人口3324.08万人,这给苏南制造业的人才储备提供了基础。苏南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早已全面普及,截止2015年,拥有92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有10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高校,有2所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15年,苏南5市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达76731人,在校大学生达133.04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37.86万人。此外,苏南5市大力开展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2015年,在苏南5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活动的企业有8835个,参与相应科技活动人员总计约38.50万人,R&D;经费内部支出高达917.78亿元。

(二)苏南5市制造业的主要问题分析

1. 环境污染问题

苏南5市的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2015地区生产总值已达41518.70亿元。但是,这辉煌的成就后面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近些年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污染不断加剧。2009年至2005年,苏南5市制造业在能源消耗方面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原煤消耗量从3512.75万吨增至4071.04万吨;电力消耗总量从1389.59亿千瓦时增长到了1932.21亿千瓦时。2015年,苏南5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共12.78亿吨;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共40.42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共6081.79万吨。另外,早在2007年,太湖就爆发严重蓝藻污染,造成了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无论是对人类生活还是企业发展,环境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苏南制造业已不能够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道路了,苏南制造业的环境保护能力亟待提高。

2. 核心技术问题

苏南曾经的制造业是建立在庞大的劳动力供给与低廉的工资成本的基础上的。绝大多数工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尚未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不断地引进国外的技术,对国外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加强,致使苏南制造业始终处于被动的发展之中,这极大地限制了苏南5市制造业的发展。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了,必须以创新为附着点来发展制造业。倘若不能掌握核心技术,那么苏南5市将无法继续屹立于全国的制造业市场。在工业4.0的时代,企业的核心技术尤为重要,而在核心技术方面,苏南制造业也急需有所作为,有所突破。

3. 协同发展问题

苏南5市虽然总体经济发达,但各城市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具有一定的差异。现采用2009年至2015年各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最高的是苏州市,高达11568.34亿元,最低的是镇江市,仅达2618.80亿元,两者相差甚远。此外,在教育资源方面也存在着不平衡。苏南5市共拥有92所普通高等学校,但其中有44所高校坐落在南京,21所高校坐落在苏州,镇江、常州、无锡3市总共仅有27所高校。而在社会资源上,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苏州紧挨着上海,获得的社会资源明显丰富于其他3个苏南城市,这更是拉大了苏南5市城市间的差距。

四、苏南5市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驱动,提升竞争能力

对于制造业来说,创新不仅是行业进步的灵魂,也是行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首先,要发展苏南制造业就要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努力学习并掌握集成电路设备、高档数控机床、计算机软件以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高技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要加强制造业的国际化,采用“引进-学习-吸收-创新”的模式提高创新能力。其次,企业自身要大力开展科技研究、科技开发活动,增加对R&D;经费投入。对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要尽可能地合理利用,使其科技研究成果产品化。最后,要合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参考客户意见与建议,建立開放式的创新模式。另外,政府也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要通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鼓励、促进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进而促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政府还要正确定位,做好引导的工作,不过多干预企业管理、发展与创新,为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帮助。

(二)结构优化,发展自主高端

近些年,苏南制造业已表现出产能过剩的现象,这是苏南制造业结构失调造成的,苏南制造业结构亟待优化。结构优化首先要淘汰落后低效的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向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型、创新型产业转型升级。其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自主高端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强化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业、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性建设。最后,优化产业结构就是要不断突破重点领域,利用先进的核心科学技术重点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健康服务业、3D打印、石墨烯产业、先进储能电池产业、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科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具有前瞻性的高端产业。

(三)绿色发展,建设质量品牌

首先,对已有的环境污染,企业和政府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其次,制造型企业要控制好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工业园区的建立。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与企业创新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好光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力研发与推广低碳技术,减少非再生能源资源的浪费,从生产自身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制造业的产品输出上,不仅要生产绿色得产品,还要减少生产过程中“三废”的排放,并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当然,为了更好地坚持绿色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产品质量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各制造业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质量品牌的建设。首先在设计过程中,企业需要增强企业质量品牌意识。其次,在生产中企业需要依靠创新性的核心技术和完善的监管体系来生产高质量产品,打造好苏南制造业区域品牌,建立好苏南制造业品牌文化;最后,在生产后,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企业需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四)协同发展,推进两化融合

为了更好地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首先,企业要加强生产与管理的信息化,要推进生产设备或生产线的自动化。对生产过程的数据要加以分析,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以及产品优良率;对顾客反馈的信息,也要加以分析运用,以此提高产品质量,甚至实现个性化生产。其次,要通过协同发展来促进信息化与工业的融合。这里的协同发展,一是指苏南5市各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苏南是一个整体,每个城市都要定好位,都要尽可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将整体的优势最大化。二是指“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政策的协同发展。三是指指企业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发展。一方面科研成果的合理利用可以加快制造业的信息化;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还能增大企业的人才输入。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制造2025》解读材料[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思维:从两化融合到互联网+工业[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唐岳良,陆阳.苏南的变革与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骆祖春,尹政.未来十年江苏大有可为的前瞻性产业领域[J].唯实,2016(01).

[5]李峰.“中国制造2025”与京津冀制造产业协同发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6(07).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