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画一诗一美文

2018-11-28刘勇

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美文荷塘诗意

刘勇

写作文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坐在课桌前,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刻意为之往往不得要领;当你返回大自然,投入生活,陶醉其中,奇思妙想常常不断迸发。

我们知道,写作需要积累。如何积累?一是在阅读中积累,这是在学校里学习的常态,这当然是积累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只此一种,会令我们囿于名篇,亦步亦趋。一是在生活中积累,这是最丰富、最鲜活的路径。曾两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并创造了独特的“湘西”世界的沈从文说过:“永远不灰心,永远充满热情去生活、读书、写作,三五年后一成习惯,你就会从这个习惯看出自己生命的力量。”由此可见,最好的积累是综合的积累,并在这其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同学们,我们要给自己的写作搭建一个立体的空间:要有生活的意识,积极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要有写作的意识,主动地去融入自己的阅读经验,在写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完善,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大致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写作智慧吧!对于在生活中积累,可能是我们比较欠缺的。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一画一诗一美文”的主题写作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个环节,捕捉一个画面。利用中秋放假期间,用手机拍摄一个画面,让它成为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触发点。初中阶段的我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这也是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第一步。用手机拍照,可以第一时间采撷,第一时间珍藏,资源现成,无需劳神。它的优点是利用我们的直觉思维,让瞬间变成永恒,让回忆永远鲜活。记住,亲爱的同学,这是最原生态而又最真实的素材。第二个环节,创作一首小诗。在手机拍照后,根据画面,写一首短诗,无需太长,三五句即可,写完了可以把它发出去,让朋友来点赞,这是写作的生发点。用短诗记录,可以最短、最快地记录当时自己选景拍照的缘由和想法,无需冥思苦想,无需长篇大论,真实而灵动,小巧而精致,简洁有意思,保存着最初的想法和创作的动机。同学们,这是在定格灵感,这也是在凝聚思想。

课堂上,大家的分享丰富而精彩,表达简洁而流畅,感悟真切而充满诗意。我看见了宋萍的“月”,看见了文诚意的“太阳”,每一位同学都在分享着……

第三个环节,写就一篇美文。就是用赋形思维,将图片和诗歌作为导引,还原一种生活,完成一篇美文。课堂上,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或九宫格,激活思维,发散思路。如我们拍摄得最多的照片,就是表现公园或自然的美,当面对这张自己拍摄的图片,吟诵这首自己创作的小诗,过往的画面会历历在目,再想想捕捉画面的情绪,创作小诗的冲动,构思着整篇文章去呈现生活的滋味,从而写出一篇美文。如何构思呢?可以利用九宫格继续进行完形填空:

我翻阅着学生的作品,不断带给我惊喜!我还看见了科代表严铭若写的一首小诗:一只猫/深深地蜷缩在藤椅上/阳光/从叶间偷窥/古老的城墙/光滑的青石板/河水潺潺。

下课后,我找她来聊聊。“这作品挺好的,为何不制作成PPT上台展示?”她望着我,笑着说:“老师,就是坐着发呆,晒晒太阳,慵懒地躺着,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有!写作就是写一种对生活的感受,这不就是挺好的体验吗?学习挺累的,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不挺不错的嘛!真实的生活,惬意的人生!”听着听着,她也笑了。“那只小猫呢?”我冷不丁地问她。她怔了一下,又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我拍照那只猫就跑了,后来我躺在那里,成了那只小猫。我怎好意思照自己,呵呵。”说到后面,她的眼神澄澈,有了一些调皮的笑意。“好,有理。作文有思路吗?”我继续“穷追猛打”。

她显得有些迟疑。我云淡风轻地给她说着,仿佛也在自言自语:“其实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也是写作经验不断生长的过程。要慢慢来,要基于生活,又要联想想象。沈从文曾说过一句比较经典的话,‘写作的经验世界原有两种方式,一是身临其境,一是思想散步。写这类作文,一般是‘两物一情,即景物+人物+感情,如此而已。”“老师,我开始就有个想法,就是写我回到家乡,很宁静的生活,不像这城里边,太喧嚣了。但我怕这样写太肤浅,立意也不深。听您这么说,我觉得这样还行。”“这个内容当然可以!肤浅是指对生活感受和体验的肤浅,表面的故作深沉恰恰透露出内心的肤浅。你就顺着这个思路写吧,有了写作对象和写作情感,这就是最重要的了,至于写作技巧,我相信你,能写得很好。”她开心地看着我,点点头。国庆节后,她交来了这篇文章,不知她是否又回到家乡?这个猜想,我在文中找到了答案。

当阳光透过青砖绿瓦,用温柔的手抚摸那布满青苔的斑驳女墙。那一刻,微亮,绽放。

——题记

我坐在河边的藤椅上,独自享受着安谧的午后,刹那间抬头,流水悠悠,岁月静好,轻盈、柔和、曼妙。

一抹轻纱般朦胧的光线,在青布窗帘拉开的一霎,泻下,映在洁白的床单上。我站在斑驳的窗棂前,闻到了阳光的味道。

旧旧的瓦片,窄窄的巷儿,那飘满古香的小镇,悠悠长长。

天亮伊始,阴冷,晦暗,蝉虫伏在肥绿的叶儿上,拉长声音鸣唱着。

微亮的天边,太阳随着朝霞徐徐地上升,一点,一点。阳光,在那一刻,一寸,一寸,散发着清光;一丝,一丝,驱走了阴暗。随即,车轮压着石子路的清脆声,开水沸腾时的气鸣声,人们起床的窸窣声,都逐渐清晰起来。伴着阳光,吵醒了熟睡的小镇。霎时,吆喝声急雨般袭来。阳光淡淡的,慵懒却又为小镇带来了新一天的活力。

曾几何时,我还在那片阳光中徜徉。站在巷口,仿佛有悠悠琴声、风铃声,以及流水声。它们若有若无,似近似遥,只有细细地听,才发现它们相互和着柔柔的声调。那个午后,阳光淡淡,隔壁那扇朱紅木的门,午睡着,愈发安静。

我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来形容这样的阳光:蛋黄色,如纱般轻、薄,舒缓地为青瓦盖上一层朦胧。没有波澜,但却有一种淡定,平静而隐约地笼罩着树、房屋和巷口那只白色的猫。让人沉浸其中,久久伫立,不肯离去。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味道比相貌更容易使人铭记。阳光,亦如此。小镇的阳光,是那种清幽的柠檬和薄荷味,它们略微有些苦,却使人久久回味残留舌根的一丝甘甜。

午后,阳光漫步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我倚着它,在天井边的藤椅上,悠悠睡去。

本文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不是简单的“景物+人物+感情”,这其中安排有逻辑,刻画有重点,最重要的是——沉浸在风景中,沉醉在生活中,要慢慢地体会,慢慢地感悟。于是,景与物与人就融合在一起了,就像朱自清先生在一个月夜,独自到湖边去透一口气,却来到了月光下的荷塘,一个澄澈诗意的荷塘。此时,荷塘还是那个荷塘,但朱自清已经不是平常那个忙碌不堪、喜欢热闹的朱自清,他唤醒了自己的所有感官,找回了内心的自己。所以,确定写什么是第一位的,文中所有的技巧都是为了表达此时此刻心中的感受,呈现自己的生活和灵魂。

很多人就是因为眼中没有景,心中没有情,所以对所有的事物视而不见、思而不得。本文描写很细腻,几乎都是定点观察,没有移步换景、频繁更迭,镜头慢慢推进,也折射出小作者在这半天的安静。在这样的氛围中,是很适合回忆的,可以让思绪翩跹起来。特别是对阳光的特写,让人迷恋,让人沉醉,透过通感手法的运用,这种阳光的味道,仿佛也穿过作文纸,在我的鼻间萦绕着,让我想到了小时候母亲晒过的被子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曹文轩说过:“离开风景,一个人的行为是不可能得到圆满的解释的。要告诉孩子,风景描写是写作的基本训练。”我现在就告诉你们,请大家重视风景的描写,写出生活的味道。

写作,是一个过程,是作者对生活感知并有所体验的过程,是写作经验不断累积、意义不断建构的过程。同学们,不融入生活,不捕捉画面,不迸发诗意,往往会被学习的枯燥和生活的琐碎蒙蔽眼睛,遮蔽心灵,障蔽诗意。而这样的搜寻和创作过程,符合写作逻辑,从简单的画面和诗歌,再到复杂的篇章结构,从感性走向理性,由易而难,并让每一步都有依凭。长期这样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就可以杜绝写作的“假大空”,就可以亲近生活,热爱生活,再现生活。当然,还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让自己的手机发挥价值,让自己的思考永不停歇!

同学们,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拍照,是冲动,是选材,可以唤醒自己;诗歌,是灵魂,是诗意,可以照亮自己;文章,是构思,是发散,可以丰满自己。“一画一诗一美文”,一画,是作文的创作泉眼;一诗,是作文的核心思想;而最后的创作美文,是有感而发、不得不发,是感悟体验、水到渠成。

电影《死亡诗社》的男主角说过一句令我特别欣赏的话:“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让我们热爱生活吧!思考和体验生活的意义,在生活的“画”与“诗”中沉醉,在阅读与表达之中散步。

猜你喜欢

美文荷塘诗意
小荷塘
诗意地栖居
热闹的荷塘
冬日浪漫
美文阅读
荷塘
荷塘三记
被耽搁的诗意
春日诗意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