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的历史与城市状态

2018-11-28阿成

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富家教堂莫斯科

阿成

哈尔滨坐落在我国东北部松花江中游,阿什河下游,松嫩大平原的南缘。这里最早的居民是肃慎人,肃慎人也是满族和“金”朝的祖先。有资料记载,他们在这里以渔猎为生,用赤玉、貂皮、海东青换回中原的鸡禽和布帛。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肃慎燕毫,吾北土也”的记载。

哈尔滨这座城市的诞生和清政府的钦差大臣李鸿章有关。先前,哈尔滨这里叫“富家甸”。在富家甸之前,哈尔滨不过是元朝的一个有12个狗所的驿站。

李鸿章在1896年的5月19日与俄国的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在莫斯科签定了《中俄密约》,条约中规定俄国可以在中國的吉林、黑龙江两省建造铁路,就是所谓的中东铁路(这条铁路穿越黑龙江、吉林两省,沟通了西伯利亚与海参崴的联系)。哈尔滨是作为这条铁路沿线的一个站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城市。当时的城建方针是:“以铁路为主,以城市为辅”。因此,这座城市里到处都是铁路线(还有铁路员工的住宅,街上走的大都是铁路员工和他们的家属,那时候,哈尔滨似乎是座铁路的城市),待到这座城市发展壮大了,繁荣了,先前城里的那些纵横交错的铁道线,便成了城市车辆堵塞的一个主要原因了。于是又建了不少桥。这些桥——像霓虹桥、三孔桥、跨线桥,以及后来众多的立交桥,这些各种各样的桥,又给这座城市增加了新的景观。

哈尔滨还有更为雅致的称号,一是“东方莫斯科”,一是被洋人称为的“东方小巴黎”。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称呼,就是“教堂之国”。用教堂之国来形容早年哈尔滨的景观,大抵是贴切的。

早在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城市的布局,像巴黎、维也纳、彼得堡、莫斯科等等,大多以教堂为中心,街道从这个中心辐射出去,有一种“霍华特”模式。而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与调整。以至出现了全新的城市格局,对城市建筑的体量、风格、绿化、密度都有了全新的展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国巴黎拉·德芳斯的建筑格局。这套方法,被我国许多城市新区的设计所吸收。

(《哈尔滨人》,有删减)

猜你喜欢

富家教堂莫斯科
从富家公子到红军名将 胡少海
共同富裕,共享甜蜜
莫斯科第一届宠物狗节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从富家千金到第一位女电影厂长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车“游”
富家傻子
天然大理石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