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2018-11-28
1.《彭博商业周刊》2018.11.19
强劲的美国经济将推动明年全球经济增长
从全球媒体看,全球经济近期一直在下滑。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经济2018年有望交出增速3.7%的良好答卷,与2017年持平,预计2019年经济增速也将为3.7%。
媒体报道与实际情况的区别在美国最为明显。美国第二第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4.2%、3.5%,10月新增25万个就业岗位。如果能保持这一势头,到明年6月美国经济将连续增长120个月,为1857年有历史纪录以来最长的连续增长。
美国经济增长强劲,不仅美国人自己受惠,其他国家为美国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群体也将获利。
当然,这并非对所有国家都是好事。阿根廷、土耳其等依赖外资注入的国家将受到巨大压力,全球投资者会转而把钱投向美国。同时,美联储为避免美国经济过热,提升短期利率,却让美国经济更具吸引力。
民主党中选拿下众议院,并不会减弱美国在贸易上的强劲势头,特朗普在贸易上采取行动无需国会点头,而很多民主党议员也并不反对特朗普。美国如今经济发展势头充足,这样一来,2019年的重大课题将会是:美国与新兴国家之间的分歧将会如何演变?
2.《时代》2018.11.26
普利策奖得主阮清越自述:我为什么要说出真相
“很多美国人认为越战是美国出于善心发动的正义之战。然而它不过是美国长达一个世纪对外扩张的一部分。很多美国人不喜欢这样的说法。一位美国老兵在读完我关于越南难民创伤的作品后,愤怒地给我写信,称美国大兵为国家、为美国民众牺牲生命,我应当心怀感激才对。另一个人读过《同情者》后给我来信,质问我似乎拥护越南共产党,那为何不带上儿子回越南去?我并未给后者回信,如果回信,我会指出来信人肯定没读完《同情者》,因为书只有一开始是谴责美国发动越战。我批评自己生活过的这些国度,是出于爱而不是恨。这些国家是复杂的,它们的历史也并不简单。每个国家都相信自己最好的一面,相信它们璀璨的文化,然而每个国家都有过血腥的征服与暴力。如果我们爱自己的国家,我们不能只唱赞歌,而是要敢于揭露真相。”
3.《经济学人》2018.11.15
英国脱欧协议出炉
11月14日,英国与欧盟共同发布长达585页的脱欧协议草案,等欧盟和英国议会分别通过后即将生效。双方即将做出的抉择,对于英国而言是数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对于欧盟也至关重要。包括《经济学人》在内不支持脱欧的一方,看到协议会更加确信自己的意见没错。脱欧阵营没有成型的纲领,只是口口声声要“夺回掌控权”。从某种程度上,协议的确能做到,特别是在移民议题上,英国将收回限制移民的权力,但代价是被踢出欧盟单一市场,这将对英国经济造成重创。在其他方面,英国无疑会丧失控制权。为确保贸易正常进行及爱尔兰边境开放,单一市场现行及未来的规则仍继续对英国适用,这是欧盟方面开出的条件。脱欧后,英国将在规则的制定中丧失话语权。未来的几周内,英国各个党派应当好好想想,究竟什么才是國家的利益。
4.《明镜》2018.11.10
百年进步
是女性,左右了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女性选民投票率近60%,上百名女性候选人赢得众议院席位,创历史新高,这是一个好消息。民主党的复兴源自女性,民主党的反抗也是女性起义。她们向选举发起了有史以来最猛烈的攻击,传递出一个信号:我们已经受够了!在美国,女性崛起令人瞩目,而在德国,一个男人就可能令时间倒退。德国与美国女性获得选举权的历史同为一百年,而实现真正平权还有一个世纪的差距。女性与权力依然格格不入,不少男性仍然难以忍受在政治领域接受女性的领导。默克尔放弃连任基民盟主席后,“接班人”之战在弗里德里希·梅尔兹(男)与安内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女)之间打响。老派的前者成了联盟变革的代表,后者却意味着路线延续,这是一个德国悖论。也许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进步。
5.《财富》2018.11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商业
人工智能(AI)引发人们焦虑,主要是担心会抢人们的饭碗,而实际情况是没人知道未来是怎样的:没人能预见到人类会有怎样的创造力,集全球成千上万企业家、经理人之脑力,将会怎样迅速推动技术的改善。美国前邮政署署长阿瑟·萨摩菲尔德1959年信誓旦旦地预言,未来信件将使用导弹投递,经济增长会让人们写更多的信,这样一来邮政行业看似前景光明。然而他没有想到,人们不再用纸写邮件。我们未尝不会因为同样的原因,错过AI带来的机遇。AI最终被如何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将由市场决定。企业和用户会把AI投入实用,大部分都是实实在在的用途,其累积效应难以预见。
—编译 金丹、周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