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老年教育工作思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2018-11-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老年教育工作是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老年教育是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60~79岁之间的人数占80%左右,这部分人是老年人的主体。他们的身心仍有着不同程度的活力,是社会中的积极群体。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判断这样认为,这部分老年群体中有潜在的发展能力等待开发,仍然可以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作贡献。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对幸福晚年生活有了新的定位。进入老年,发现自己仍有年轻时未能了却的心愿,未能圆的梦想。随着老年大学的兴起和普及,很多老年人走出家门,通过上老年大学学习新知识,认识新朋友,融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满足求知、求技、求健、求乐、求友等方面的愿望。同时,也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舒适、更有尊严、更具价值。逐步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最终为提高生活生命质量打下基础。
我国老年教育经过35年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必须通过创新老年教育工作思路,努力探索解决办法,从而使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老年大学的重要职能。学校要始终把“政治立校”作为发展的基石,要通过举办校园主题文化艺术节,利用专题宣传栏,校报校刊、校园网站、校园文化墙、微信公众号、电子大屏幕等载体,全面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改革开放伟大成果。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员拥护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内做风范长者,在校外树长者风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家庭、社区和整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作贡献。
宣传人口老龄化国情,增强学员自爱意识。各学校要按照国家14部委《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要求,在学校中认真开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通过专家讲座、展板横幅、网站微信、校报校刊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传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增强师生员工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和观念。通过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重要老龄政策法规,积极宣传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老龄事业各方面的积极进展,提升师生员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力倡导接纳、关爱、尊重、帮助老年人的新风尚,宣传敬老典型,讲好敬老故事。倡导师生员工树立积极老龄观,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积极做好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对老年学员进行自尊、自立、自强教育,引导他们增强自爱意识,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通过多层次、多举措、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和引导,实现学校老年学员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全覆盖,让他们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形成积极的老龄观。
倡导科学养老观念,树立积极养老观。老年期是人生历程不可避免的阶段,而且是一个漫长和重要的阶段,也是可以有所作为、有所追求的人生阶段。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寿命越来越长。要对老年人加强科学老年观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老年阶段,树立积极养老观、健康养老观、活力养老观,引导老年人在晚年生活规划中把愉悦自我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不论是对老年人自己,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各学校要对学员进行“六个教育”,使其树立积极养老观:一是进行生命历程观教育。帮助老年学员正确认识和适应老年期。二是进行独立自力观教育。鼓励老年人独立参与、自主自力,克服依赖他人照顾的思想。三是进行科学养生观教育。老人健康与医疗有关,但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重要。四是进行积极预防观教育。引导老年人注重预防功能衰退和失能失智等老年疾病,这是健康老龄观的核心要义。五是进行积极康复观教育。老年人即便失能,绝大部分仍具有康复的价值,延缓失能的过程,非常有意义。六是进行积极养老观教育。老年人退休后在老年大学学习的同时,还可以投入自己喜欢的事情,老有所为,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老年大学学员无疑是老年人群体中的时尚达人,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言行活动往往能够引起身边老年人的效仿。所以老年学员养老观念的转变,对社会老年人群体养老观念的转变具有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
大力促进老有所为,学用结合,服务社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是为了服务社会。老年人的学习也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成果,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学习价值。各学校要大力倡导老年学员树立学以致用、老有所为的观念,引导老年学员运用自己在老年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歌唱伟大祖国、舞动健康时尚、演奏和谐之声、书写美好生活、描绘大好河山、摄录时代映像、普及科学养生、推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新时代老年人的应有力量。
当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模式均存在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的瓶颈问题。老年大学要创新思路,积极联合高校开设养老护理师培训课程,招收有学习需要的低龄学员进行专业培训,结业后颁发护理师资格证书。学员既能对自己和家中、邻里的高龄老人进行专业的照顾护理,也能到敬老院、社区照料中心等各类养老机构从事护理服务和管理,进而实现了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四川老年大学2018年上半学期,就与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合作,开办了养老护理师培训班,首批培养了39名学员;学校还建立了“老年微创孵化工作室”,积极挖掘老年学员的智力潜能,为学员搭建起小发明、小创造的平台;同时,学校以校本部为依托,探索建立街道社区、养老机构、企事业单位老年大学辅导点,推广省老年大学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以缓解社会对省级老年大学资源需求的矛盾。他们的成功实践,对全省各学校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全面推广普适课程,提高学员与时俱进的素质。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用手机或电脑聊天交际、网上购物、看新闻、查知识等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必备技能。从近几年四川老年大学手机班、电脑班招生持续火爆的实际来看,相当一部分城镇老人还没有掌握这些技能,数量庞大的农村老人更是可想而知。因此,各学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开设智能手机和电脑应用类课程,让老年学员从零开始学会使用手机和电脑。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公益讲座、网上课堂等形式推广普及信息技术,帮助老年人掌握基本技能,使他们融入现代生活,跟上时代步伐,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舞台中,行走自如、游刃有余。今年6月,四川老年大学对2018年秋季招生工作的方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全面实行微信报名和支付学费,也是全省第一个使用微信进行报名的老年大学。报名开始后,首日即有3800余人次学员续费,效率是人工报名方式日工作量的4倍。报名工作进行到第10天就突破万余人次,不再让学员排班站队等几个小时报名,其便捷性受到广大学员好评,实现了招生工作的突破。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健康和医疗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保健养生不仅成为老年人的个人需要,更已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各学校应该以开设专业课、课间做保健操、定期举办健康讲座等形式向全体学员推广太极拳(剑)、营养食疗、中医保健、推拿按摩、心理健康等保健养生类课程,有效提高老年学员的身心健康素质。同时鼓励学员带领社区老年人保健养生,提高更多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节省医疗开支,减轻医疗压力,让老人享受健康晚年生活。
提高基层老年教育质量,增强基层老年学校吸引力。从四川各地老年大学的发展情况看,当前存在省、市两级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一些基层老年大学(学校)特别是社区老年学校入学率不高的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主要原因是基层老年大学(学校)师资、环境等软硬件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一些基层老年大学(学校)受到师资、场地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教育模式单一,专业欠缺,不能满足社区老年人多层次多样性的学习需要和精神需求。因此,必须理顺县(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成立县级领导挂帅,民政、老龄、老干或教育等某个部门主抓,宣传、文化、体育、科技、广电等多个部门协作配合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各方现有资源。基层老年学校办好了,不仅能缓解市、县(市、区)老年大学的压力,还能让更多老年人获得学习机会,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不仅能让老年人就近入学,减轻城市交通压力,避免一些交通安全隐患,还能够减少一些子女对父母的担忧,减轻年轻人精神赡养老人的负担。让更多老年人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晚年生活质量,满足新时代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