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活在“矛盾”中

2018-11-28任向阳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班思维习惯零食

任向阳

(山西省长治市容海幼儿园 山西 长治 046000)

近日,一则关于老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新闻爆红网络。事件是这样的,同学向老师举报另一名同学带零食,老师是根据举报对带零食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的,后来,老师从被举报学生处了解到,这名同学威胁他,叫他把巧克力给他吃,不吃就告诉老师,老师才据此对举报的同学进行处罚。

这个事件大家都议论不同,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教师的行为我们且不论是对是错,反观学生的行为却值得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一开始学生不能把实际情况陈述给老师,从而给老师一个明确的信息?为什么学生之间不能去解决这个问题?综合其原因,还是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很多人又要说了,孩子还小,怎么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呢?其实,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孩子的年龄,而在于孩子的习惯。

孔融四岁让梨,司马光七岁砸缸,曹冲五岁称象。这些孩子的年龄难道和自己家孩子的年龄差很多吗?更多的是我们是否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机会去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现在的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时时刻刻想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虽然“温室花朵”的观念大家都在刻意摒弃,但是真正的做到能有几个?从事幼儿园工作一年多来,见过了太多太多这样的“保护罩”。其实孩子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而是我们把他们想的太脆弱。

让孩子活在“矛盾”里。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远远比保护起来更有用。社会的发展其实就是矛盾不断的解决和出现的结果。因为油灯的亮度低,我们发明了电灯;因为马车的速度慢,我们发明了蒸汽车;因为食物容易腐坏,我们发明了冰箱。而自观我们自身也会是这样的。从在母体中孕育就存在着生与死的矛盾,出生后又存在着适应与不适应新环境的矛盾,慢慢长大,又存在着怎样走和走哪条路的矛盾。矛盾时时刻刻存在着我们人生的每一个节点,所以怎么去处理就在于我们的处理问题的思维习惯有没有养成。而这种习惯的养成,就在于我们有没有提前面对矛盾。

我接触学生的年龄段在三到六岁。其实这个年龄的幼儿处在人生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期,更应该让他们去面对矛盾。有的孩子在小班后半学期就可以自己穿衣服,但是也有的孩子到了中班还穿的不利索。有的孩子在中班就可以自己去熟悉自己的一日生活,而有的孩子还活在老师的一句一句的提醒中。这种发展智力的因素其实是微乎其微的,主要在于我们有没有放手让他们去做。比如在我们班,每天午睡起,我都会让孩子去整理自己的被褥。做的好与坏从来不去评判,目的就是让他们意识中知道,自己的事情终归要自己做,有的孩子做的快,有的孩子做的慢。有的教育者可能就会去帮孩子做了,但是我们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不是快捷,而是一种惰性。他们更多的机会都被我们去剥夺了。遇到问题要给他们足够的耐心,时间去解决。当遇到了难点时候,才是我们出现的最佳时期。再比如,中班的孩子喜欢去告状,但是他们得到最多的回复就是“你觉得应该怎么做”。这时候孩子的智慧就出现了,有的会选择一个拥抱,有的会选择把事情利弊,过程说清楚,而有的则会找来“第三方”评判。看看这就是我们眼中脆弱的他们,其实他们比我们想象的强大。

让孩子活在“矛盾”中,从现在起,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让他们的强大,从外化一点点内化。让他们从现在就知道其实“我可以”。让孩子站到属于自己的跑道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中班思维习惯零食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零食知识知多少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零食不能乱吃!
语文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