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传统文化的主题背景下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戏剧游戏

2018-11-28杨文卓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孔融让梨梨子戏剧

杨文卓

(常州市机关幼儿园,江苏 常州 213000)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选择了主题鲜明,情节简单,同时又能反映“谦恭礼让”、“长幼有序”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作品——《孔融让梨》,开展了一系列的戏剧主题活动,以下从主题的导入、戏剧表达、戏剧创作、戏剧表演四个阶段进行说明。

一、主题导入,铺垫相关的戏剧经验。

戏剧导入是引发幼儿进行戏剧创作的开端,也是对主题相关经验的铺垫,能够起到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

本次主题以一次故事欣赏活动《孔融让梨》导入,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为了让幼儿能够感受到相应的时代氛围、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在各区域的环境中有意地投放相关的材料。通过主题的导入,幼儿基本了解了戏剧中的角色、情节,了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初步体会到了谦让、分享的道理,并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为主题的进一步开展作出了铺垫。

二、戏剧表达,呈现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戏剧表达以塑造角色为主,即幼儿对角色的典型动作、语言、声音进行充分的探索与表达。根据小班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这一阶段的重点放在对肢体的模仿、造型,还有对身体和言语的控制上面。

例如对“孔融”这一角色的塑造,由于这一历史人物距离我们年代久远,幼儿不是特别熟悉,于是我们一起观看了一些讲述汉代历史的影视作品,幼儿对汉人的言谈举止有了初步感受,有些幼儿甚至会在课间休息时,或者在表演区游戏时,模仿他们的言行和姿态。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顺势而为,采用“照镜子”的教学策略,教师作为照镜子的人,扮演小孔融,为孩子示范立容、坐容、行礼、迎宾等汉时礼仪,幼儿则作为镜中影像,模仿复刻教师的动作。通过这种方法,幼儿不仅学会用一些肢体动作来表现‘’孔融”的形象,还了解了一些汉代的传统礼仪,并且迁移经验,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也要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三、戏剧创作,将想法转变为行动。

戏剧创作是在戏剧表达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新增角色、设计戏剧冲突来引导幼儿创作戏剧情节。儿童作为戏剧创作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产生新想法,并在虚构的情境中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转变为可视、可闻的行动。

(一)情节的创作。

在戏剧创作阶段,很多活动都是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的。比如在戏剧开始的一幕预设的是七兄弟在私塾里吟诵《三字经》,这就要求幼儿至少会背诵《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内容,这对于记忆能力发展较落后的幼儿是件很痛苦的事情,还有的幼儿说:“这一点都不好玩。”“他们也可以在一起做游戏呀!”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作契机,于是我们设计了一节活动,为孩子们介绍一些传统的民间游戏,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很多传唱至今的民谣都来源于这些游戏。而且这些游戏玩法简单,像“跳房子”、“下土棋”、“拉大锯”、“捉迷藏”等等,很多游戏幼儿可以在课间信手拈来,深受幼儿的欢迎。后来我们参加了音乐剧的演出,为了保证剧目的连贯性,孩子们选择了《你拍一,我拍一》这个民间游戏进行表演。

(二)角色的创作。

随着主题的发展,幼儿还塑造出了“梨子”这一形象。起初,表演时用的道具梨子是幼儿用软陶泥捏出来的。后来在表演时,作为观众的幼儿说:“我看不清哪个梨子是最大的,哪个是最小的呀。”而在无数次的表演游戏后,孩子们制作的道具也多少有些破损,经过师幼的共同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尝试扮演“梨子”这一角色。在音乐剧《孔融让梨》中,我们还为梨子出场的一幕配上了有趣的节奏,编了一首简单的儿歌,让观众们眼前一亮。

四、戏剧表演,展示戏剧创作的成果。

幼儿园戏剧的表演不受空间和场地的限制。在主题开展初期,我们在语言区里投放了《孔融让梨》关键故事情节的图片,让幼儿根据情节发展的顺序进行排序,以此进一步熟知表演内容。后期,我们还投放了故事盒、纸偶等游戏材料,这属于“偶戏”的表演形式,即“由幕后演员操纵,用木偶表演的戏剧形式”,这种表演方式一方面既没有对幼儿肢体表演的要求,满足他们摆玩玩偶的兴趣;另一方面可发展他们在表演中的独白和对话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总之,从导入、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到戏剧表演是一个完整的戏剧经验建构的体系。将传统文化的元素注入到这一体系中,顺从幼儿的戏剧天性,遵循幼儿戏剧创作的规律,使幼儿在表达、创作、表演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并相互观察、内省,获得应对环境的精神力量和自我评价,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对待他人,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孔融让梨梨子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奇妙的梨子提琴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
梨子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