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书”与“育人”的握手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8-11-28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德育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团林乡藕塘小学,江西 上饶 333101)

2014年,我国的教育部全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由此以发展中国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全面育人观逐渐深入人心,而德育的重要性也被再次提升。其实德育一直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的根基。笔者认为,除了需要结合德育的主修学科外,还应当积极寻找其他学科渗透的途径,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就是本次教学探讨的重点。本文立足于此,将展开简要分析,希望可以与同仁共勉。

一、培训教师,全面认识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教师是教育的先驱,是组织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参与者和领导者。但是,以往由于实践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而单纯强调文化知识的讲说,即“教书”的效果。由此,就直接导致了基础教育中德育力量的薄弱问题。儿童时期他们接触不到良好的道德启蒙,到了中学时代更加不容易管教,最终受到危害和影响的依旧是整个社会和民族。所以,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我们要多多开设一些德育技能培训,或者是德育知识讲座,一定要让语文教师首先提起对德育的重视,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去探索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创新之法,让教学渗透的效率更高。

二、为人师表,做好德育的模范带头作用

班级内部,上行下效的影响力非常明显。小学生喜欢模仿成年人,无论是在言谈还是举止上,都或多或少受到教师的影响,这便是榜样的影响力量。所以,笔者提出倡议,今后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切实身体力行,端正教学的态度,为人师表,师德高尚,能够在与儿童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来正向的影响,而不是负面的熏陶。比如,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可以多与儿童进行交谈,给他们讲解一些古代名人优良道德传统的故事,比如《立木为信》,体现诚实守信的主题;又如《卧冰求鲤》,体现孝敬长辈的主题;再如《孔融让梨》,体现谦虚礼让的主题,通过这些故事,给儿童以正确的启发。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培养入手,比如,教师要在日常的班级生活中,养成不乱扔垃圾,使用学生的物品经过学生认可,以及与儿童交谈用礼貌用语,等好习惯。唯有身体力行,从这些日常的习惯养成入手,才能切实提升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素质修养。

三、教材结合,挖掘教材中德育立足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名出色的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学,还应当懂得心理学。”真正了解儿童心理需要的教师,总是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而前提是,需要教师积极到小学语文教材中寻找德育的渗透点。比如,通过引导儿童学习《望天门山》、《消逝的罗布泊》、《桂林山水》等课文,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自然之美,气势磅礴的山川让学生赞叹,川流不息的江河让学生陶醉,缓流碧绿的湖泊,如诗如画。这些都是对儿童实施德育教育的立足点,对于美好的我们要让学生树立保护意识,而对于已经失去的美好,我们只能在惋惜的同时,激发儿童对现有美丽景色的挽留意识,让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观念镌刻在每一位儿童的心中,让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更加明显,有效。

四、实践检验,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德育理解

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如果我们不能让他们“躬行”,他们就无法得到最深刻的学习体验,也无法感受的帮助他人,奉献自己之后的乐趣和成就感。所以,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每个年级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义务服务活动,或者是参加校外德育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校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绘画“珍惜粮食”为主体的宣传画册,然后,张贴在学校的食堂里,警示所有小学生和教师,一定要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不要浪费食物。又或者,安排儿童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做义务卫生扫除活动,培养儿童保护环境以及珍惜他们卫生服务成果的意识,提升德育渗透的教学效率。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德育的渗透也是这一道理,多督促、多培养、多时间,假以时日,定然有所成绩。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件长期的事业,我们无法在朝夕之间达成。而笔者能做的就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各位同仁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以促使更多的语文教师重视德育,让德育质量尽快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教书生涯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走”着教书,点亮孩子的心灵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山里教书
秀才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