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常规,整合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校“1+X体育课程”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2018-11-28林元秋王林琅
林元秋 王林琅
(瑞安市塘下实验小学,瑞安 325200)1
(瑞安市鲍田中心小学,瑞安 325200)2
“健体崇学向善求新”是我校校训,我校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1+X”模式。“1”指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课程,“1”是“X”的基础;“X”是“1”的补充、延伸、拓展,是学校个性课程。
一、“1+X”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背景
浙江省启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着重强调选择性教育思想,给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我校“启迪梦想拥抱阳光”为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阳光人生”为办学目标,以“健体崇学向善求新”为校训,立足学校教学实际,遵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兴趣课程个性化”的原则,探索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
二、“1+X”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目标
(一)价值取向
通过小学6年的体育课程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让我校学生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掌握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为主项的1~2项终身锻炼的体育技能,真正实现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
(二)培养目标
1.完成国际基础课程教学任务,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根据期末体育评价制度,完成各学期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学毕业时人人会“一大一小”的球的目标。
3.通过学习体育课程教学和课外体育作业的实施,真正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三、体育课程改革“1+X”模式的内涵与实施
(一)“1”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
“1”指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结合学校的特色项目,我们对我校体育课进行了优化整合。
1.专项课“一大一小”球
一二年级每班每星期一节篮球课和一节乒乓球课,三四年级每班每星期一节足球课和羽毛球课,其他课时结合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的内容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整合,设置了课课练和一些常规的教学内容。
2.课课练
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和平时教师上课的情况分析来看,我校学生在上下肢力量和耐力素质方面普遍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每节体育课中加入5—10分钟的课课练。内容为:俯卧撑、收腹跳等。
3.国家基础课程
浙江省根据国家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出台了本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结合学校场地和器材的情况,选出了相应适合学生锻炼的内容进行教授,主要以球类、体操、田径为主。
(二)“X”: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特殊课程
“X”是“1”的补充、延伸、拓展,是学校个性课程。“X”指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特殊课程,包括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学校个性课程是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特殊以及内在文化和学生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必修系类课程;学生个性课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多种适合自己的多元化选修课程。
1.大课间
学校大课间活动时间为40分钟,学校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运动起来,不然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体育组安排了不同时间不同的运动形式,使学生想动愿动,而且运动量还得到了保证。
2.课外体育作业
体育与健康课外作业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外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轻松开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锻炼身体,缓解压力、放松自我。
3.托管课程
我校推出了我校的托管课程,周二到周四下午放学后都是托管课程,其中体育类包括:快乐体操、花样跳绳、趣味田径、篮球小飞人、健美操。
4.社团课程
我校体育类社团主要为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少儿足球、田径、轮滑、武术、跆拳道。教师固定场地,学生流动走班,指导师在期初要完成社团教学计划、教学方案、评价制度等。
5.健体素养节
健体素养节包括: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素质运动会、一年级亲子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吉尼斯、高段3VS3篮球赛。
“1+X”体育课程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1+X课程”是我校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课改团队、家庭和社团的协同作战和坚持,我们将秉承“启迪梦想拥抱阳光”为办学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