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语文学科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发

2018-11-28李仕琴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情怀

李仕琴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天文镇玉屏小学,贵州 黔南 550404)

“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这是我国国家教委于2004年颁布并且实施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第一条,其中明确了小学生对国家荣誉和尊严维护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另外,近年来,我国推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更是将“爱国”提升到了第一位。由此,我们更应当高度重视对小学生爱国思想的启蒙和引导,以下本文就结合语文学科稍作说明。

一、结合语文课文,对儿童实施恰当启蒙引导

新课程改革中的宏观目标曾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促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促进广大的小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对于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启发和引导是非常关注的。而从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其一,语文课文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联,比如,《朱德的扁担》、《倔强的小红军》、《军神》、《吃水不忘挖井人》、《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等,这些课文虽然散落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不同的年级段,但是它们都是用来指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的有利基点,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得当,就可以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教学收益。

比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启发儿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幅弱小的身躯?为什么‘小红军’明明没有吃饱,却骗‘我’说自己吃饱了?”如此,通过引导儿童思考这些问题,赞扬老一辈革命同志的谦虚、关爱优良传统,更赞美“红军不拍远征难”的光荣作风,让每一位小学生在心中树立起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怀。

又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情景剧的扮演教学,由学生分别演绎这一历史故事,然后每个小组给对方的小组进行打分,进而评选出表演最出色、表情最到位的小组。如有的小组在课下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在理解课文人物心情和主要经历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了大胆的塑造,整个情境演绎一笔呵成,演出惟妙惟肖。将蔺相如宽广的胸襟,优秀的国家气节在秦王的面前表现淋漓尽致,将廉颇的知错就改,以国家为重心理进行了重点刻画,在这样的趣味课堂情境中,促进了爱国情感的有效渗透。

二、适当延伸爱国歌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音乐对于人的情操陶冶也是非常明显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儿童聆听有关爱国主义的歌曲,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和联想,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勇抗争,进而激发他们保家卫国的情感。比如,知名的歌曲:《国家》、《黄河大合唱》、《地道战》、《义勇军进行曲》、《红旗飘飘》、《闪闪的红星》等,当浑厚的音乐声响起时,炮火和硝烟如历历在目,时光仿佛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在音乐结束后,反观我们现有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得不感谢老一辈人的艰苦付出。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赞美祖国的歌曲,如《山歌好比春江水》、《爱我中华》、《沂蒙山小调》等,通过展示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甜美景色,激发儿童对民族大团结的热爱之情。

三、讲解爱国名人、名将故事,启发儿童

我国是一个历史优秀的古国,从炎黄时期到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今天,其间朝代经历了太多的兴替,并且每个朝代的兴起和衰灭都会伴随着一些爱国之士的涌现,有的可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找到,比如,《示儿》的作者陆游,在自己人生中即将走向死亡的时刻,依旧发出了“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叹息,陆游的一生都在为破碎的山河做贡献,但可惜他永远看不到“九州同”。类似的名人故事还有很多,我们还可以积极向课外延伸,比如,讲解“岳飞抗击金人”的故事,或者是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故事,等等。通过故事的讲解,在儿童的心中树立起一座一座的丰碑,然后他们就会向着那个目标努力,前进,进而做一个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其中尤其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为重中之重。笔者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点不同的教学尝试方法,就是希望可以唤醒每一位儿童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巧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将来的国之栋梁。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赣鄱情怀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
黑白情怀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