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中有真意
——我教《归园田居》

2018-11-28刘尊华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园田终南山南山

刘尊华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教育局教研室,湖南 张家界 427100)

反复地把《归园田居》读了,作为教师的我,心头有这些疑惑:

为什么是“园田”,不是“田园”?

“园田”与“田园”这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呢?我把我的疑惑抛给了学生。学生的思维在活跃。然而,终究,学生还是是懵然无知。于是我和学生开始查阅资料。原来啊,“园”在这里是“家园、田园”之意;看来应该是归园这两个字一定是要划分在一起了。那么“田居”该怎么划分节奏呢?“田”,象形,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本义是耕种。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综合起来看,“田居”就是过着“则是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耕种生活”的意思。那么,这个标题正确的停顿就是——归园/田居。

为什么种豆的地点是"南山"下?

课本的注释为"南山--庐山"书上的这个注释正确吗,你认同这个注释吗.你对这个注释有疑惑吗?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仍是茫然。

当学生,有的喃喃念叨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时,我知道学生的思维已经活了!而有的学生则补充道:王维《终南别业》里面也有这么一句呀------“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是的,在这个时候,我趁机补充到,陶渊明还有一首杂诗,其中也有这样一句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那 么为什么诗人那么钟爱“南山”呢?

我和学生开始“南山”的寻根之旅。

南山,原来是汉朝的都城长安附近的一座山,就是终南山。终南山风景秀丽,林壑尤美。那里,聚集了很多失意的文人。以及官场上不得志的人。久而久之,终南山就成为了不得意的文人,以及官场失意的人的聚居之处。慢慢的,“终南山”就变成了南山。慢慢的,南山就成了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基因符号。“南山”就成了一个表达---远离官场、远离尘世高洁傲岸的一个代名词。

归园、田居、南山,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思考质疑和探索。我和学生一起总结意象得到知识。意象,在我们中国文化里已经有了很多固定的含义。我顺势举出了,咱们中国的岁寒四友。梅兰松菊。并且引出了梅兰松菊的文化含义。到这时候为止,学生已经明白了,我们中国古典诗歌里面,一些意象的固定的内涵。

最后,我出示了三组意象。分别是幽竹,白云,松树。请学生用这三个意象来写一句古诗。学生自然而然的也写出了像模像样的诗句,譬如。闲卧幽竹下,卧看松上云。独吟幽竹里,松静白云闲。

教学《归园田居》这一首古诗。真正的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古诗的乐趣。也让学生浸染了中国的古典文化。让学生做到了一课一得。

那么,这样有学生广泛参与,学生的思维活跃的课堂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一就是以初涉课文的心态去直观课文。就是教师,一定要实实在在的,扎扎实实的读课文。抛开任何资料去素读课文。这样,才会和学生的认识保持在一个起点。才会知道学生需要老师教什么;

其二,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的能力。我们教师自己务必要有大胆的怀疑质疑的精神。教师要成为思考问题的示范者。如果学生无法挖掘到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老师就可以把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产生的问题抛出来,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这些问题来自于老师自己一遍一遍裸读课文时产生的疑惑。所以这些问题跟学生几乎是没有距离的。学生觉得这个问题亲切,而且跟自己想法,有时候如出一辙。那么学生就会很感兴趣,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当学生,期盼着老师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在适当的时机的出手,知识就这样的沉积在学生的脑海里,无形中也活化为能力了,语文课就这样的,慢慢的慢慢的越上越让学生喜欢了。

猜你喜欢

园田终南山南山
终南山别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归园田居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羡闲逸,吟式微——《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与《登快阁》比较阅读
南山
在深秋,共南山
归园田居
悠然方能见南山
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