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重在实验小组建设
2018-11-28王西斌
王西斌
(四川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安镇小学,四川 北川 622750)
科学课上实验小组作为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使学生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共同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优点,给科学课堂带来了新的能量,也给科学课堂带来了新的希望,实验课堂上的学习气氛空前的热烈,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思维活跃了、开阔了,科学学习的意识加强了。如何才能指导乡村的小学生进行有效地实验课学习呢?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了解学生个性,构建结构合理的实验小组。
教师在构建实验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方面,小组人数要合理,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按共同的兴趣,自主分组。另一方面,分组的基本原则是遵循优势互补,要尽量考虑个性差异,让每个同学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总之,和谐的实验小组关系需要所有小组成员一起维护,小组内的成员要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二、实验小组学习最好用来解决有价值的问题。
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选择有价值的进行实验,在有需要和有条件时才引导学生去实验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实验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实验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实验学习的“重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验目的。实验的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试验后主动反思的问题。
三、科学课的实验,重在人人参与。
小组实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
(一)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每个实验组内一定要有一名实验组长,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组内同学担任的责任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分工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变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别培养组织能力、记录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验小组重在习惯培养。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四是主动准备实验用具,整理实验台和实验用具。
四、科学实验课重在实验方法 和实验安全。
(一)教学探究中的实验。
采取实验学习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准备实验材料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实验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实验学习的有效性。(1)在实验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自一人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有做实验的机会。(2)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实验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实验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实验小组的学习行为。(3)在实验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实验建议,避免实验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二)实验程序上的引导。
应该说,实验过程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主探索的方法先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实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实验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三)实验方法上的引导。
教师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实验的积极性。在学生实验学习起到了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可以“突破”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培养动手能力。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内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实验的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实验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这样才能充分激励小组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学习激情。三是及时总结实验成功经验,反思试验中的失败,不断提高科学实验的效率。
总之,在科学实验课的实践中,只要教师合理分工,科学指导学生,并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把握住实验课的材料和改进方法,并将它与班级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有机得结合在一起来使用,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实验中,都能获得锻炼与发展,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