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腕之间

2018-11-28朱以撒

作文新天地 2018年17期
关键词:言说动作

◎朱以撒

还是这些人,还是这些茶具,只是时间过去了好几年,泡茶的动作又增加了不少。一个人每天都要进行几场表演,每一个动作都熟练得不行,一番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动作过完了才坐下,喝。一啜,才知寡淡无味。

真想喝茶时,我还是跑到一位詹姓的朋友那里。他卖着茶,两只手的十个粗大手指简明而又敏捷地摆弄着眼前的茶具,很快,他斟茶了,一人一小盏,啜完再添。味道出奇地好。

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么一个道理,用今日话语估计要写一本书了。话语的冗长缘由在于里边水分多,又不愿在启动前自行甩干,结果下边的人被太阳晒得不行,或者被雨淋得不行,台上的人还是没有收口的迹象,遇上这种情况,我早早就开溜了。后来也觉得,次数多了,根本没有影响自己对于俗常生活的判断。当然,像我这样讲求表达简洁的人来说,对于阅读像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这样的文字,耐心就达到了极限。“阿尔贝蒂娜小姐走了,”这句话一出来我就以为临近结束了,谁知后边还拖了一千多页的描述,恕我不能推荐给学生了,似乎没有必要为它腾出这么大块的时间。记得有人问唐人刘知几,“年老,口中无齿”这句话是否有毛病,刘说,毛病大着呢,完全可以改为“老,无齿”。

我照例在书房里静静地翻读魏晋之际的名家墨迹、民间写经。它们是多么稚拙、潇散、超逸,过人之处很多。可是没有一个人看到它们是如何一笔一画出现的,就像他们当年隐秘的激情,一直是后人永远眷顾的依据。这是一个繁体的社会,繁体的白日和黑夜,繁体的情怀和欲求。那么,面对魏晋笔迹中的简约、简净、简静的动作,我觉得自己会在这里边停留很长时间了。每一根线条都很有分寸地控制着、运用着,刚刚好,甚至还有不及的地方。可以推断动作不大,春风拂柳一般不动声色。如果看不懂,或者嫌不好看,那就没有办法了。它就像一口深井,里边储满期待,欣赏人的心像一把钩子,探进去钩出那些隐含在深处的韵致。这的确像村妇酿下的米酒,有一种后发震慑人的力量和思之不已的情调。

那段时光正是繁缛的书风大盛行,可以看到书写者运用夸张的动作在拉扯着漫长的线条,溢出了观者的视野。

所谓的才子气,似乎都要以大动作来显示。我一直以为这种习气是由明代笔下散发出来的,弥散在空气中,为我们所呼吸了。

听管平湖弹古琴是近年的事了。一个弹得如此清高琴曲的人,只以琴音留于世间,其余的大都缺失,没有年谱,没有艺术历程,他自己也不留下与琴有关的文字。是他不屑以文字言说,还是不可言说,现在都是一团雾了。《渔歌》是我必须反复倾听的曲子,一个归隐的文士,远离宫阙,友山水麋鹿,行走于江湖,内心被天籁充满。月上中天时,想言说又无以言,于是扣动船舷,仰对空明。

管平湖擅长这一类清寒之作,琴音流出来的时候,听者像是让澄澈之水浴过,四周无边地静寂。

后来才得知,管弹奏时的吟猱是绝不妄动的,对绰、注的运用尤为简练明快,多取短而少用长。

这和琴师对抚琴环境的苛求有关,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当清风明月,幽兰修篁,此时,琴才摆了出来。把两手伸出,尤其是左手,先在空中做几个吟猱的动作,像是袅袅地由岫中流出的一片云。

和简洁地泡茶、简洁地抚琴一样,简洁地写。我一直觉得这个朴实的动作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了。它是属于室内的,私有的,一个人爱写字是与他人没有太多关系的。一个人不去按动键盘跟上这个迅疾的社会步调,依然持有这种旧日的书写之姿,心底理应波澜不兴、风云不起——这些在时运的变幻中仍然持守的寂寞之道,以不变应对着万变。

人一提起笔来,右手的五个指头就都张开了,像是马上出发,奔赴远方。那个遥远的方向静谧安宁,在典雅的一点一线中蔓延,人就有一些老旧感,动作缓慢、平易;像绸缎一般轻柔。

若说,心灵的隐秘是无法洞见的,那么,只要存在动作,内心的指向就无可藏匿。

(选自《散文(2008精选集)》,有删节)

【点读】

文本选取茶道、书法、器乐富有代表性的简洁动作,语言简约而富有意蕴。动作传达个性、思想。简洁的动作摒弃伪饰与哗众取宠,指向内心的质朴、静谧与安宁。

为人这样,传统的文化艺术修养更是如此。

无论茶道、琴艺、书法还是文学,都忌讳表演、显摆,均拒绝喧嚣的繁文缛节,大道至简,简约方成大美境界。

作为书法家的作者朱以撒在第四自然段的行文中通过比喻修辞,呈现苍劲骨感的魏晋书法的力度与韵致,那令人震撼的简洁之美,刷新读者人文视野新高度,并随之捎来一缕悠长的回味。

猜你喜欢

言说动作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下一个动作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动作描写要具体
试图
画动作
让动作“活”起来
动作描写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