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默作文工坊

2018-11-28邱戊琴

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 2018年11期
关键词:老套马三立灌水

邱戊琴/文

看内容简介的时候,你肯定有这样的感觉——又是老套的剧情!如关于警匪片,无非坏人很奸诈、凶残,警察与之斗智斗勇,经过喋血奋战后最终消灭了坏人……可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会去看,因为老套的剧情经过加工也可以焕发无限魅力。

同学们日常无非吃饭、睡觉、上学、玩耍几件事,写作文的题材因此也总被“老套的剧情”限制,该怎样加工让它们焕发魅力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叙事:

甲和乙是两兄弟。有一天,乙中大奖了,甲前去祝贺。甲来到乙家里,当即就双手抱拳,大声说道:“乙,你的运气真好。要是我也能中奖就好啦。乙啊乙,你的运气真好……”

上面的文字,就像老套的内容简介,看起来平淡无奇。接下来,我们来做个修改:郝运和郝禾参(音:惨)是兄弟俩。有一天,郝禾参中大奖了,郝运前去祝贺。郝运来到郝禾参家里,当即就双手抱拳,大声说道:“郝禾参,你的运气真好。要是郝运我也能中奖就好啦。郝禾参啊郝禾参,你的运气真好……”

看到改过的句子之后,你的眼前是不是一下就亮了呢?眼尖的同学肯定发现了,两段文字其实就改了一下主人公的名字而已。郝运和郝分别谐音“好运”“好惨”,用在中大奖这样的事上,别有一番妙趣。写记叙文时,主人公必不可少,借主人公的名字生出妙趣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正因为如此,很多作家都会花大力气为自己的作品人物拟名字。

【素材亮相】

马三立自叙

我叫马三立。三立,立起来,被人打倒;立起来,又被人打倒;最后,又立了起来(但愿不要再被打倒)。我这个名字叫得不对:祸也因它,福也因它。我今年85岁,体重86斤。明年我86岁,体重85斤。

我很瘦,但没有病。从小到大,从大到老,体重没有超过100斤。

现在,我脚往后踢,可以踢到自己的屁股蛋儿,还能做几个“下蹲”;向前弯腰,还可以够着自己的脚;头发黑白各占一半;牙好,还能吃黄瓜、生胡萝卜,别的老头儿、老太太很羡慕我。

我们终于赶上了好年头儿……我不说了,事情在那儿明摆着,会说的不如会看的。没有三中全会,我肯定还在北闸口农村劳动。

其实,种田并非坏事,只是我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生产队长说:“马三立,拉车不行,割麦也不行,挖沟更不行。要不,你到场上去,帮帮妇女们干点儿什么,轰轰鸡什么的……”惨啦,连个妇女也不如。

还别说,有时候挺有用。生产队开个大会,人总到不齐。队长在喇叭上宣布:“今晚开大会,会前,有马三立说一段单口相声。”立马,人就齐了。

【素材解析】

对中国人而言,取名可是件大事。也许你还在娘胎的时候,你的家人就为给你取名字绞尽脑汁了,因此可以说他们都是超级大作家。每个人的名字里,都有独特的寓意,但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可以临时创造出新意。素材中,著名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介绍自己就从阐释名字入手,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个人状况融入其中,即使心酸之事,于娓娓道来中也让听众在会心一笑后感受到了乐观。

【适用范围】

乐观、智慧、优缺点

【运用技巧】

通过名字(包括人名、地名、物品名等)来创造趣味,有几种常用的方法:第一,从名字与故事产生的戏剧性效果入手,如开篇郝运和郝的故事;第二,从名字与事件的关联方面入手,如《马三立自叙》;第三,从名字与可触发的联想入手,如说话口无遮拦的人可命名“大炮”、话多的人可命名“蚊子”等;第四,从名字字词本身的拆解、谐音等入手,如“丘八(‘兵’字的拆解)”“要是你知道他住在‘珠窝村’,你立刻就知道他为啥如此不修边幅了”;第五,利用流行语、俚语等直接取名,如“没错,他大名就叫‘马大哈’。一个心细如发、名不如其人的‘马大哈’”。

在实际中,同学们用该方法写出了不少好文章。下面来看几篇习作片段:

真没想到,普天之下居然有做坏事如此“胆大妄为”的呢!

走到镇上,我们的车快没油了。打听了之后,老爸将车开往加油站,不一会儿我们就看见了加油站特有的红色屋顶。突然,老妈大喊一声:“停。”老爸吓了一跳,踩了急刹车,忙问什么事。老妈指着加油站屋顶说:“你看,这还能进去吗?”

顺着老妈手指的方向,我和老爸都看到了“灌水加油站”几个大字。

“加了灌水的油,车还不完蛋?”老妈说。

“哈哈……”爸爸大笑起来,“放心吧。忘了告诉你,这里是传说中的灌水镇。”

——庄 言《旅途见闻》

同桌的狗屎运不断,我做什么事都爱跟他一组。

为什么他的运气那么好呢?我探究了很久很久,才发现一个秘密——是他的名字带来的。他名叫师云来,乍一看没什么特别,可如果你不断加快读它,一直读到你舌头绕不过来时,你就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

没错,就是——“屎运来”。他的家人真绝,天生帮他交了狗屎运。

——贾 妮《好运男孩》

“不要跟着我啦,你真是个拖油瓶。”哥哥对弟弟说。

“你不也是拖油瓶啊。”弟弟不屑道,“连‘二人转’都不看,就是一个‘东北拖油瓶’。”

“还玩流行噢,哈哈哈……”哥哥大笑起来,“那我们就叫‘拖油瓶兄弟’喽。得嘞,一起去吧。”

——贾越明《兄弟俩》

【故事延伸】

以上三个片段,可都在名字上下足了功夫。第一个片段,借“灌水”这个地名引出故事,不禁引人发笑。第二个片段,从同桌的姓名入手,为他好运不断做了一番独特的解释,可谓妙趣横生。第三个片段,借用网络新词“地域拖油瓶”(意为某个地区的人做出了一些不符合在大家固有印象中的地域特征的事情),创出了一个“拖油瓶兄弟”的名字,别有妙趣。

你以前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总用“小明”“张三”“那个人”来称呼主人公呢?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想给他们换个名字的冲动呢?快选一篇旧文章试着改改,看能否借名字让它重新焕发光彩。

猜你喜欢

老套马三立灌水
微咸水加肥灌溉下陶瓷灌水器与迷宫流道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
马三立为什么“饭醉”
灌水取球
马三立的哏儿
马三立的“哏儿”
套路
一灌水
不抽别人的烟
灌水秘笈
白色减龄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