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中美课文的差异

2018-11-28龚明红

文学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美版青蛙差异

龚明红

中美课文《青蛙与蛇》在语言上的差异不大(译本语言差异先不作比较),因此主要从情节内容上分析两者体现的思想内涵与教学效果。内容细节上看,美版更注重游戏、竞争,强调了蛇和青蛙即使做朋友也不合适,习性会对彼此造成伤害,可以看出,两篇课文最大的差异在于结局不同,美版“明天到底去不去”没有说明,中版表现了二者关系由强者主导,但弱者没有能力继续这段关系,可以看到无法再做朋友的结局。

从文本层面看,美国语文教材的人文性价值取向主要由追求个人进取、自由、平等,多元的文化及价值观等;[1]中国语文教材编写同样也有对民族精神的认同,特点在于培养学生成为社会的人,教材具有“整齐划一”的特点。在《青蛙和蛇》这篇课文中,中美价值观差异十分明显:美版的蛇和青蛙最后是否成为朋友没有交代,但两人在短暂的交往中建立了一定的友谊,这正体现了美国的自由平等精神,人作为个体生而平等,不论强弱都同样具有人的尊严和爱的权力;中版虽然也能看到二人友谊,但个人最终没有突破社会成见。

此处也有一些辩证性思考。在该课文的已有研究里,大多部分观点认为美版课文更包容多元,但换个角度思考,为什么中版课文如此规定故事结尾呢?可以从社会生存现实来看。“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上世纪初被广泛运用以启蒙国民,“物竞天择”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教育观念。客观来看,在复杂的社会现实情况下,这种观念并没有错,再换个角度想,人际情感和自我保护并不冲突,家庭、学校、社会应当教会儿童辨别是非,从容应对外界的际遇和挫折;成年人有责任为青少年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与氛围。因此,青蛙和蛇的中版结局有其合理之处,但究其根本还是把教育实际功能和现实思考带入了选文中。

抛开课文的思想内涵,应从教学、课程上思考给教师带来的启示。这里主要谈设计新课程内容的原则与观念。第一,不确定性(挑战性),指可以选择一部分模糊的、粗略的知识,设计目标隐蔽的活动,旨在激起学生的探究动机,开放式的故事结局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思维;第二,未竟性,指课程内容的未完成性,内容之间出现了“断层”,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继续探究,把他们的视野由课本引向课外无边的世界。[2]在语文教材编写上,我国课标的教材编写建议是原则性的,美国的则详细得多,它按学段分为两部分,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到提供具有挑战性的课文,让学生逐渐走近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独特的思想。[3]借鉴到教学实践中,可设计不同阶段的阅读思考任务:《青蛙和蛇》是鄂教版三年级课文,低年级学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即可,在课堂上给出开放式的结局后大家一起探讨,课后布置相关任务学生自主选择完成,比如观察大自然中的捕猎,同时寻找一些跨种族的奇妙现象,引导学生去思考,部分学生可在四五年级选取相关文章。

开放性的课程设计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青蛙和蛇》一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去猜测结局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让学生成为文本再创造的主人而不是被既定的框架约束,避免成人刻板印象对儿童阅读审美的过分干涉,运用多种课堂形式改善实际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美版青蛙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得心应手”策略下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以浙美版五年级下册《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课为例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9册《第13课 拼贴画》教学设计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美版《甄嬛传》观众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