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策略
2018-11-28王冬雷
王冬雷
(江苏省启东第一中学,江苏启东 226200)
引 言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校和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生物成绩的高低,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而欠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1]。这种传统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高中生物急需改革。改革的首要目标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引入人文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人文教育概述
人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的关系。人文的范围包括文学、历史、伦理、哲学、法律等。人文教育的概念不等于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人文精神,通过教育,让人们分清善恶,引导人们向真善美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阶段对于人文教育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人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因此,人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自然、社会、自己。人文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人文科学,还涉及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实践。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唤起人们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和追求自由独立的思想,人文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一)人文教育具有历史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是由经济确定的,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人文精神也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人文教育内涵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在封建社会时期,人文教育是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在资产阶级时期,人文教育是资产阶级推翻顽固封建派的思想教育武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文教育代表青少年应该实事求是,追求自己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教育的作用和内涵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人文教育具有历史性。
(二)人文教育具有多样性
人文教育的范围十分广泛,决定了人文教育具有多样性。人文教育的内容涉及社会科学、艺术教育等许多方面,人文教育的内容具有多样性。人文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明人文教育的外在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人文教育贯穿于一个人成长发展的整个阶段,因此,人文教育的针对对象具有多样性。强调人文教育的多样性,要求在人文教育过程中,应当从民族和世界的角度出发,具有开放性的胸怀,弘扬当代人文精神。
(三)人文教育具有普遍性和个别性
个别性和普遍性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人文教育是具有普遍性的,这主要是指不管是在什么地方,面向什么人,人文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说,由于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因此面对人文教育,每个人的反应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个人总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行为无法避免地需要接受他所在的社会共同体的普遍的实践理性的评判,而判断标准的普遍有效性与个体实践的个别性的结合,即反映为人文教育的普遍性和个别性特征。
二、高中生物人文教育的意义
(一)高中生物课程的必然要求
生物课程的研究对象是生命体。在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就是人对生命的尊重[2]。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由于较重的课业压力,教师在生物教学时,更应当具备人文精神,以学生为核心,在教授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的目的。应试教育是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学生能力的教育方式,教育的目的在于升学和考试;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适应社会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成为一种应试机器,无法将学习内容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高中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因此,应当在高中阶段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这就意味着需要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进行改变,将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下,人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将人文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现如今,重智育、轻德育是教育最大的弊端。虽然已经有很多专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并没有得到改善。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分数。整个大的社会环境都将文化知识视为学习的主要任务,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阶段过分追求分数,忽视德育教育。高中生物人文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从而顾及别人的感受。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不言而喻,但是现实生活中仍旧有很多人以应试能力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成了高中生物人文教育的关键。首先,应当改革选拔人才的制度,促进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次,完善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机制,不单纯以升学率和学生分数作为考评的标准。而应当将考评标准多元化,引导教师进行课堂创新。最后,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要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培养。教师的教学安排应当始终以学生为核心,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实践的多样化成了课改的发展趋势。生物课程的科学性、生活性为课堂实践的多样化提供了前提。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科学实验、探究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在进行多样化教学中,学生应当为课堂的中心,教师在课堂中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在把控课堂节奏的同时,应当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在小组学习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加强分工协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丰富的课堂活动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从课本出发,突出人文精神
生物以研究生命为内容,因此,人文教育能够与生物课堂相契合。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从课本出发,将人文精神贯穿于课堂的始末。比如在讲《生态系统稳定性》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亚马逊森林以及其中生活的植物、动物。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生物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和谐相处,从而获得启发应当尊重自然,尊重其他生物。然后,教师联系现实生活中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的例子,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课堂的末尾,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深化人文精神。
结 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生物改革也成了必然趋势。素质教育要求高中生物课堂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教授,而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人文精神是高素质人才应当具有的精神,通过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