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蓝颜”作为“红颜”对立面的语义认知

2018-11-28宋杏杏

文学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对立面红颜新词

宋杏杏

一.“红颜”的由来

“红颜”最初义为:红为胭脂之色,颜则为面庞。古代女子以胭脂润面,远看如红色面庞,固以“红颜”代指女子。红颜最早见于《汉书》“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这里代指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也多用于指女子的容颜。如“夫何美女烂妖,红颜晔而流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词义引申是词义多样性产生的重要来源。《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红颜”有五种释义,1.特指年轻,美丽的女子。2.特指女子美丽的容颜。3.指年轻人红润的脸色。4.指少年人。5.指男性的异性知己。“蓝颜”正是对应“红颜”第五种释义,意指“女性最好的男性朋友。”汉语中的词语极具平衡性,会自动调节。同时社会环境是汉语新词产生和发展的土壤,新词会根据人们的交际需要而产生,恰如“蓝颜”。“蓝颜”是根据词的反义类推规律产生的。着眼于原词的色彩词,反义类推。但为何在众多的色彩词中选中“蓝”作为“红”对立面,下面一一分析。

二.“白、黑、绿”作为“红颜”对立面的不合理分析

单从色彩对立角度来说,“黑、白、绿”皆可作为“红”的对立面,然却没成为“红颜”的对立面进而转化为新词,下面则主要从人的语义认知观及心理角度层面来分析“白、黑、绿”作为“红颜”对立面的不合理性。

1.白

从色彩对立的角度来说,红与白可对立,如“唇红齿白、红白喜事、红军白军”等。“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喜庆、吉祥意,但“白”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色彩词,作为五色之一,白色是西方的象征色。西为日落之方,固此自先秦以来,人们把白色作为表示凶丧的色彩[1],用白布和白绫代指丧事,现在中国农村社会中,丧服仍为白色,丧事称为白事。在我国古代,“白”有无功名、身份卑微之意,如“白丁”“白衣”。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在我国京剧脸谱文化中,“白”有奸诈、阴险、虚伪之意,白脸曹操,一代之奸雄。在政治领域,与“红”相对,有“反动、落后”的之义,如“白色恐怖、白军、白旗”。“白”亦有鄙视、轻视之意,如“白了他一眼、遭人白眼”。白除具有贬义词色彩外,亦有褒义色彩。白有清正、廉洁之意,如《荀子·荣辱》:“身死而名弥白”。白在现代汉语中象征着纯洁、高雅,如“白衣天使”。受西方影响,结婚穿白色婚纱已形成一种潮流。由此可见,“白”褒贬义兼有,但略有不平衡性,贬义重于褒义,新词的产生与使用是以人类社会的选择作为尺度,。有的词沿用千年而不消失,而有的词仅昙花一现。词如果符合人的心理认知观和造词用词观,符合社会发展便可以产生并延续使用下去。而“白颜”一词,首先“白”从语义认知角度方面就被否定了,此外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白寓指不好的事情,是不吉之兆。固此就不好选用“白颜”作为“红颜”的对立面。

2.黑

“黑”在色彩上也可与“红”形成对立,如“《红与黑》、红道黑道”。《说文解字》中释黑为火所熏之色也。意为烟熏火燎之后所产生的颜色。从字义来看,黑便给人一种暗淡、无光、压迫之感。如“黑云压城城欲摧”。“黑”在现代汉语中有着多重意义。有昏暗之义,“黑暗、摸黑”。坏、狠毒义,“黑心、黑手、黑心肠”。反动义,“黑帮、黑户、黑组织”,心情低沉义,“黑着脸,黑沉”。如果组成“黑颜”,不仅和“红颜”不存在同一义项,且黑所具有的义项也多有着不好、不详之意。田媛、迟光明在界定英汉中的基本颜色词,结合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以及一些实例,论证了颜色词“黑”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分别象征了黑暗、悲伤、神秘、死亡、不幸、灾难、非法等文化含义。[2]所以从“黑”的语义认知方面来说,“黑颜”一词亦会被否定。从中国的人心理角度来说,中国文化是尚吉的,“红颜”意寓美好,而“黑颜”则偏向贬义。固此“黑颜”也不易被接受。

3.绿

“绿”亦可与“红”在色彩上形成对立,如“灯红酒绿、大红大绿、花红柳绿”等。绿是春天之色、草木之色,象征着春天、希望、生机、青春。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有卑微、低贱义,有着很强的贬义色彩。因中国古代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黄、红、白、黑为正色,地位高,绿为间色,不纯正之色,地位低。如《诗经·绿衣》中写道“”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朱熹《诗集传》注曰“绿,苍胜黄之间色。黄,中央之土正色。间色贱而为衣,正色贵以为里。”此外,据史料记载,汉代穿绿色者没有资格进入宗庙参加祭祀。[3]地位高的男性带“冠”,如“远游冠、进贤冠、法冠”等。地位低下的男性则要带“绿帻”,是为绿色头巾。《汉书·东方朔》明确指出“绿帻,贱人之服也。”至唐代,更演变为一种极具侮辱性的头饰,如唐代官吏犯罪,不用杖责,让其带上绿头巾以示众,是为惩罚。到明代,便被引伸意为“妻子不忠之人”,被戴上了“绿帽子”,而这一词义,在现代社会中仍被使用,尤其是男性,极度排斥这个词。单从这一词义及人的心理层面来说,“绿颜”也不易被人所接受。

三.“蓝颜”作为“红颜”对立面的合理性

“蓝”战胜了“白、黑、绿”,组成“蓝颜”一词成为“红颜”的对立面是有理可循的。首先,“蓝”常使人联想到湖泊、海洋和天空,人们对这种载体的感觉和联想映射到蓝色上,崇高、明净、清冷等与之相关的无形概念成为蓝色的喻体。[4]现代汉语中,“蓝”所表示的语义往往是由颜色域向心理域的投射[5]。让人易联想到“宁静、自由、宽广、博大”等。因此在现代汉语中,蓝色一词也多以褒义的形式出现。我国的古诗词中也多次用到蓝,如“春来江水绿如蓝”、“晴空碧胜蓝”、“蓝田日暖玉生烟”等。此外蓝色为冷色调,给人一种沉稳之感,具有理智、准确、严谨的意象。在许多国家,警车、警服以及救护车的灯多是蓝色的。蓝与其他几种色彩词一样,亦有褒贬。蓝有忧郁之义,英民族认为“blue”是忧郁、伤感之色,如“bluemood”意指心情低落、“bluemusic”指调子忧伤,舒缓的音乐。蓝虽带有贬义色彩但不影响中国人对其整体认知,因此蓝多以褒义的形式出现,寓指“博大、宽广、智慧、美好、沉着、冷静”之意。隐含多是比较成熟的词义。其次,“蓝”一词在我国古代便于男女之情有了关联,相传蓝桥是唐代秀才裴航与仙女云英相会之处,现寓指情人相聚的地方。最后“蓝颜”与“红颜”不仅有着色彩上的对立,且“蓝”与“男”语音相近,巧妙地暗示性别特征。为语义的理解提供了方便。但为何不直接说“男颜知己”呢?如直接用“男”,首先与“红”色彩上无法形成对立,其次“红颜”寓指美丽温柔的女子,此义是后来隐喻过来的,而“男颜”一词则破坏了这种隐喻认知的思维模式。

四.结语

“蓝颜”是根据“红颜”反义类推产生的新词,在现行社会中成为男性的代名词。首先,从语义认知角度来说,“红颜”有着女性特征,“蓝颜”则带有男性特征。从蓝本身的语义来看,它象征着“宽广、博大、智慧、沉稳、成熟”与“红”所代表的“热情、温暖、美丽、知性”形成呼应。“红颜知己”与“蓝颜知己”,多表达的是成年人的一种思想,友情之上,爱情未满,是对彼此的情感关怀。其次从心理角度来说,“白、黑、绿”不宜与颜组成新词,本身蕴含的一些贬义色彩不易被中国人从心理上所接受。而其贬义色彩仍大量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白、黑”与死亡、不幸义有关,“绿”与淫秽义相连。中华传统文化是尚吉的、注重语言的审美意蕴。最后从语音形式来说,“蓝”与“男”语音较接近,易于接受。以蓝代替男,不仅和“红”形成色彩对立,也形成隐喻义的对比。中国人是注重审美的,这种心理也会影响造词用词观,“蓝”则给人一种朦胧的色彩美,所以易于被中国人所接受。

猜你喜欢

对立面红颜新词
声音·数字·新词 等
滴水藏海
学诗偶感
昨夜,我梦见了你
食色记之夏日红颜
我是零
梅花香,红颜薄
岁月如金丝,红颜不堪织
倾尽天下,为红颜一笑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