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细地教语言

2018-11-28柯丽芳

文学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黄黄的意味笑话

柯丽芳

叶澜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时,讲了五个“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1]

诚然,一堂好的语文课在听完后会让人如沐清风。这里,我想以一节阅读课——《一棵小桃树》来谈我感受最深的一点:细细地教语言,引领学生细细地咀嚼文本,一切从文本语言中来。

一.细细地教语言,精准选点

读懂小桃树的“没出息”。

品读第四自然段:老师抓住“没出息”三个字,叫学生去读一读“小桃树的姿态”:“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这段文字中哪个词最能表现小桃树的“没出息”呢?有学生说是“委屈”,老师追问:“那棵树长得很委屈,是说那棵树长得很——”

弱小、不健康、矮、没有营养等,学生一一回答。

老师小结:“一棵树长得很弱小,一棵树长的很不健康,一棵树长得很难看,一棵树长得很没营养,可是贾平凹都没这么说,他说什么呢?它长得很——委屈。这个词多有意思。”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校园里,你看到有个同学长得很弱小,怎么说?”——“他长得很委屈。”“你想要爸爸妈妈给你补营养了,会怎么说?”——“我长得很委屈。”

老师小结:“所以,陌生化词语的偶然运用,有时能有非常好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委屈”一词生动有力地写出了小桃树的“没出息”。还有什么词写出了小桃树的没出息呢?老师引导学生先后品味了“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拱”、“一……立即”、“瘦瘦的,黄黄的”、“才”、“竟”等词句。

师生讨论明确:“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这一动作描写,写出了小桃树的弱小、胆怯、无助,这是用人的感觉来写树的姿态。“拱”字写出了小桃树破土的时候十分艰难,生长环境恶劣。“一……立即”写出了小桃树的脆弱,“才”写出了小桃树生长得特别慢,“竟”写出了小桃树不被大家看好,这些副词也了不起。“瘦瘦的,黄黄的”(叠词)写出了小桃树的瘦弱。

这就是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老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词句,多么精准,小桃树的形象从文字里跳出来,栩栩如生,烙印在学生的心里了。

当然,要想选得准,语文老师自己要把文本琢磨透,精确选点,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不可只依赖教参。[2]

二.细细地教语言,比较中得法

一句话,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一个地方,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意味。所谓读懂文章,便是要读出文本语言中这“特定”的意味,体会作者偏偏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的“情由”。如何读出这“特定”的意味呢?

师:“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这个“拱”字好在哪里?

生:一般情况下,都是用“长”,“长出嫩绿儿”,这里用“拱”只能说明它长得非常不健康。

师:竹子啊,小草啊,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是朱自清说的对不对。可这棵小桃树是什么呀,“拱”出来。这个“拱”还说明什么?

生:这棵小桃树苗破土的时候十分艰难。

师:找到了吧,瘦瘦的,黄黄的。你告诉老师,为什么不是瘦的、黄的。

生:叠词,体现音韵美。

师:叠词,体现音韵美。我就不要“音韵美”,瘦瘦的,黄黄的,音韵是美了,表达效果是什么?

生:说明小桃树的瘦弱。

师:哎,瘦瘦的,两个瘦字,就说明它真瘦,两个黄,说明它什么?

生(齐):真黄。(众笑)

师:请坐。所以同学们,再考虑一下,小桃树如果是有出息的,就不该是瘦瘦的,应该是壮壮的,就不应该是黄黄的,应该是什么?

生(齐):绿绿的。

师:绿绿的,所以,班级里几个同学长得面黄肌瘦,咱就说他,没出息,多吃点饭吧,是这个意思吧,好,又出现了。瘦瘦的,黄黄的,将它的瘦和黄写出来了。

师: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棵小桃树是没出息的。同学们,这里老师又关注到一个词语了,大家都笑话它,如果我这样说,“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这个“也”后面应该怎么说。

生(齐):也笑话它。

师: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笑话它。可是贾平凹他没这么说,“大家都笑话它,奶奶呢”

生(齐):也说。

师:考虑一下,贾平凹为什么把“笑话”这个词改为“说”了呢。谁知道?生:因为奶奶是没有笑话它的。

师:奶奶说这棵小桃树没出息是基于一种客观事实,奶奶后面有没有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啊?

生(齐):有。

师:有,奶奶是爱这棵小桃树的,所以,你发现,一个词要用得好,情感的表现趋向都不一样。

师: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第二自然段的“一片一片”和十三自然段的“一片一片”是不是一样?

生:第二自然段的“一片一片”是连在一起的,十三自然段的“一片,一片”中间有个逗号隔开。

师:很准确!考虑一下,为什么要用这个逗号?

生:这个时候作者的情感更加深切。

师:有一点道理。

生:这个时候小桃树受到的打击非常大,这样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师:也就是说作者有意地放慢节奏,想要把每一片桃花瓣的被雨摧残都让我们看到,所以我们的心就会更疼了。

所以,为什么这样说,不那样说,这样说有什么“特定”的意味,比一比便容易清楚了。

不用“长”,也不用“钻”,而用“拱”,是为了表现小桃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不说“瘦的,黄的”,也不说“壮壮的,绿绿的”,而说“瘦瘦的,黄黄的”,是为了突出小桃树的瘦弱,表现它的没出息。不说“笑话”,而说“说”,是因为奶奶是爱这棵小桃树的。“一片,一片”,中间加一个逗号,是强调突出每一片桃花瓣的被璀璨都让人心疼。

看似简单的表达,这样比一比,其中的意味便显露出来了。如何读出文本语言的“特定”意味,切实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老师多这样去比一比,收获必将是满满的。

三.细细地教语言,读出真情

有感情地读一读,朗读是理解文本语言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检验学生“懂”与“未懂”的方法。教学中,应抓住这个“读”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不理解,读一读,再读一读;理解了,读读看,读好了,便是真理解了。

品析“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这句话时,老师叫学生找出能体现小桃树没出息的词,学生先是认为是“断”,然后又认为是“碰”,理解出现了“误区”。老师便叫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读完再来说:

师:我碰到你,你没出息了吗?(众笑)大家考虑一下,这个句子要好好读。来,一起读。

生(齐读):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师: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这棵树一点都不坚韧。

师:对呀,你觉得哪个词说明它不坚韧?有同学举手了,我还是想把这个机会给你的。你不信再读读看,读好一点。

生: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很有感情,突出了“一碰”“立即”)

师:你读得这么好,肯定可以把这个词找出来的。(众笑)

生:立即。

师:就是“立即”。

师:你看看,自己感觉出,多有意思!“立即”呼应前面哪个词,“一”,不是“一碰”的“碰”,“一……立即”,就说明这树啊,太脆弱了。

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时,老师引导学生读出真情,果然,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声中“感觉”出了正确答案。

品析完语言后,当学生正确理解了,再叫他们有感情地读一读,在朗读中加深自己的理解,读好了,便是真理解了。

师:怜爱,那就对了。因此,读慢一点,读得心疼一点,读得焦虑一点,那就更像是读书了。好,你现在来读读。从“角落的地方”开始,大家注意,听他读,看看我们刚才圈出的词是否都读得好了。开始———

生(读):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有感情朗读,注意到了之前品析的“拱”“ 竟”“ 委屈”“紧 抱 着”“才 ”“立即”等词)

师:好,是不是不一样了啊。语言品析了以后,情感就出来了。

师:编者告诉我们,文章当中像这样的描写很多。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找,同桌之间互读互评,待会请代表来分享。

生:第九自然段。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得,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地笑着。(语气平淡,语速偏快)

师:这么读,还是重病的少女吗?重病的少女读起来有这么快的速度的?句子找得挺好,小桃树开花了,还是没出息。重新来读,老师给你领一句“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突出“太”字,饱含感情)

生: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得,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地笑着。(读得慢一些、低沉一些了)

读到位了,便是懂了,没读到位,便是没懂。——记住这个标准,用好这个标准,引导学生一读再读,直到读好为止。

当你发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文本时,便是他们真正地走进了文本的精神内核,真正地读懂了文本。朗读的功能,可谓大矣:“积累语料,培养语感,把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接受文本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熏陶等。”[3]语文老师能做好这一点,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真是“其功至伟”。

中小学究竟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4]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始终抓住语言这个“基本元素”,细细地教语言,并通过语言的品读,走进了文本的精神内核,力求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儿!

参考文献

[1]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56.

[2]文韬.文本解读离不开独特视角[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钱梦龙.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63.

猜你喜欢

黄黄的意味笑话
印章的意味
有意味的形式——房君山水画评述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下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嫌麻烦的小小
我把太阳摘下来了
幽默笑话
幽默小笑话
笑话两则
啊哈,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