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

2018-11-28⦿李

小学生 2018年10期
关键词:知识点意识科学

⦿李 军

小学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其中探究性和创新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元素。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对学生科学启蒙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个性保护,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等情景,通过理论实践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钻研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好奇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在保持好奇心的基础上,对科学教学内容感兴趣,才会主动投入到发现、研究中。教师必须合理设置问题情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提出由简到难的问题,鼓励学生反驳与反问,启发学生钻研意识。

如教师在讲解《植物的一生》时,在认识果实和种子科学知识教学时,可以与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植物宝藏的藏身之处吗”、“说一说你所见过的种子”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后续的小组实验、交流等活动展开保持热情。在种子萌发实验环节,鼓励学生提问,此时学生会提问到“为什么有的瓶子里种子发芽了,而其它瓶子里种子没发芽”等问题,教师带着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展开探讨,让学生通过问题多种解答对种子内部构造、萌芽条件等全面性的了解。同时通过问题思考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利于创新意识培养。

二、设计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实践是科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亲历知识全过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需要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探究。首先科学教师需要合理设计课堂实践活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各种素材展开实践。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实践,并将自己实践探究的经验分享给小组,让其情感体验带动科学研究意识提升。

如教师在讲解《认识液体》时,首先让学生猜一猜牛奶、水、蜂蜜等试验品的共同点,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然后让小组派代表分别拿取各种试验品进行观察,并记录各个试验品的流动速度、在蜡光纸上的表现、液体轻重,鼓励并奖励学生分享实验成果。小组自主制作液体性质记录表格,明确记录不同试验品的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形状、状态等性质,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出不同液体在形状、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同时,鼓励学生总结液体概念,以及同体积液体的重量、流速排序等概念,切实从学生的观察中总结各知识点,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学生在科学实验时必须规范,实验器材、操作步骤、实验材料、小组合作等必须经过教师同意。教师角色的转换,不仅保护了学生的个性与自尊心,同时鼓励学生实践、奖励学生分享,可激发学生多实践、多发现、多总结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创新意识。

创新来源于实践,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更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如教师在讲解《太阳和影子》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课堂内外结合方式完成教学,让学生在室外做影子游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影子的产生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参照物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与影子的关系,此时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通过绘画、照片、标记等方式记录早中晚的影子长短或位置变化。通过实际观察,学生对太阳位置、高度运行、气温变化、影子变化规律等知识点的了解更加直观,科学知识理解更加全面。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会说会根据影子变化判断时间。提高学生体验意识创新的趣味性、成功欲望,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创新意识有帮助作用。

三、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前提是明确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做以及实践注意事项,而不是盲目、消极的思考与实践。如教师在讲解《冷与热》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的冷热现象,此时学生会说道家里的冰箱、空调、雪糕是冷的,开水和饭菜是热的,通过交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冷与热,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大自然中的冷与热,构建良好的讨论分析氛围。同时展开活动内容,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判断不同烧杯中水的冷热程度。此时大部分的学生是通过手感触进行判断的,也有的学生是根据蒸汽程度进行判断的,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判断,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两只手分别放在冷、热水,以及同时放置在温水中,感受科学中的冷与热。

为构建学生创新氛围,可以引入一系列的趣味小实验,如利用装过热水的被子吸气球的小试验,即将气球吹起并绑好,然后在杯子内倒入2/3的约70℃的热水,静置20min后将杯中水倒掉,立即倒扣在气球上,此时热的杯子可以将气球牢牢吸住。与此同时,将一支没有装过热水的杯子同样扣在气球上,气球却没有被杯子吸收,这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了解到热水处理后的杯子,介于杯子内空气冷却后压力变小,通过杯子内外压力差将气球吸住。趣味小实验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对《冷与热》知识点的阐述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来说帮助性较大。

为确保学生创新意识的持续性,教师可以布置会飞行的塑料袋等趣味实验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塑料袋、吹风机,总结出热气通过对流实现上升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现象的好习惯。

四、展开差异教学,鼓励学生创新精神

科学教育需要围绕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无论是学生个性还是知识基础差异,都必须得到尊重保护与层次化教育,培养学生特色科学素养。因材施教符合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教学,对于反应迅速、热情高涨的学生,多注重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科学知识基础弱的学生,可以注重其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培养。

科学教学中最大程度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发现与解决问题,在实践、思考方面层次化与差异化引导及提问,针对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适合班级各层次的学生理解科学知识,需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让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不断提升,科学思维转变更加迅速。如教师在讲解《遗传与变异》知识时,首先利用分析自己与家人外形特征等活动导入新课,让同学将父母的照片带来课堂,小组间猜测是哪位同学的家长。并让学生猜测除相貌外遗传相似外,父母的性格、脾气、习惯也会遗传吗。让学生带着疑问展开遗传与变异的探究,教学中多利用生活语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等引导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内容,同时对学生思维启发有重要作用。同时,向学生提出范围广泛的问题,如“人工方法使生物变异现象的利弊”等问题,此时学生会回答出不同的答案,包括草莓体积大但保鲜时间短,奶牛在激素刺激下产量高但不利于人体健康。同时老师在问题基础上,向同学反问“高水肥下的小麦植株高,但抗倒伏能力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此时学生表示“人工方法的生物变异具有一定的利弊”。学生不仅要掌握固向思维更要掌握逆向思维,通过各种问题的正反推敲,对学生科学知识的拓展,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介于《遗传与变异》知识理解难度大,为更直观的演示科学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先进技术,将知识点与漫画、动漫或视频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知识记忆。除此之外,学生更需要掌握知识梳理能力,可鼓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点树状图,让学生自行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各种不同样式的树状图,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利用,为知识点的应用与复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是复杂且繁琐的过程。作为科学教师,需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自然科学的实践中来。主动拉近与学生间的关系,通过情景创建、趣味性实验导入等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实现相互带动、优势互补,循序渐进地培养创新意识,为素质教育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知识点意识科学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