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学思想
2018-11-28刘晓慧
刘晓慧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锦绣幼儿园,江苏如东 226400)
引 言
陶行知提出了爱满天下的教学思想,认为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幼儿,用爱和信任来呵护幼儿,从幼儿视角出发对其进行美术技能的指导。这样教师才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对其关心,进而促使幼儿更积极地投入美术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
一、基于童心视角,换位理解
教师在展开爱心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基于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并鼓励幼儿积极地通过美术创作展现对世界的看法。幼儿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其绘画技能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因此在学习创作绘画作品的过程中与现实的世界有差异。针对这些现象,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而要换位思考,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理解其作品。
在绘制《运动员在比赛》这个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绘制出自己想象中的比赛场景,并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看过的体育比赛,感受自己参与比赛时的情感。教师在幼儿绘制图画的过程中发现某幼儿的作品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如在绘制跳高的画面时,画了一些飞翔的小鸟,将运动员的身体托了起来,飞过了横杆。这样的画面自然不符合现实生活,却体现了该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向幼儿询问其创作思想。该幼儿提出:“我想让运动员飞得更高,所以就画了小鸟。小鸟会帮助运动员飞起来的。这样运动员就能得第一名,就能为国争光了。”教师基于童心视角考虑,发现该作品展现出了幼儿独特的思考方式,也体现出幼儿的创造力,展现了幼儿对国家荣誉的感知,因此给予该幼儿一定的鼓励。由于教师基于爱满天下的思想进行教学,因此没有轻易扼杀幼儿的想象力,而是用心地呵护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对幼儿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教师要鼓励幼儿在绘画作品中展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要在作品中体现出充分的想象力。教师如果能利用错位思考的方式理解幼儿的作品,则幼儿在创作时也能更好地释放天性,大胆地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化想法。
二、释放充分信任,感受价值
爱满天下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在和幼儿接触的过程中要充分给予其信任,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实现自己的设想,在实际行动中获得进步[1]。这样的信任能让幼儿体会到自己的价值,继而更主动地展现自己的个性。
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教师给幼儿展示了各种石拱桥的图片,并指导幼儿尝试画出自己心中的石拱桥。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一名幼儿的线条跟其他幼儿不一样,他画了一些重叠的阴影。教师没有直接去指正,而是继续仔细观察该幼儿的绘画过程。教师发现原来该幼儿细心地观察到了石拱桥的立体状态,其绘制出了具有立体感的图画。教师鼓励了该幼儿,认为其作品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还有一名幼儿在绘制石拱桥时画出了倒立的石拱桥。教师也没有阻止,在观察后发现原来该幼儿先画出了水中的倒影,然后再画出了正立的石拱桥。教师也赞扬了该幼儿善于观察的优点。由于教师给予两名幼儿一定的信任,故此让其认识到了自我价值。两名幼儿都更加热爱绘画,绘画能力也得到了不小的进步。
教师要多观察幼儿的行为,不要匆忙地进行纠正或指导,而应该在信任的基础上多给幼儿一些自我发展的空间。在这种充分信任的教学中,幼儿的潜能可以逐步得到激发,幼儿能慢慢地获得进步和发展。
三、尊重个性思想,给予掌声
教师要多肯定、鼓励、赏识幼儿,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学思想发扬光大。当发现幼儿获得进步时,要给予其一定的掌声。教师可以站在幼儿的角度分析幼儿的作品,感受其中的个性化思想,并给予其鼓励,促使幼儿在继续创作时再次展开想象力,创作出更为精彩的作品[2]。
在绘制《放风筝》时,教师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画出更具有创意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一名幼儿由于没有控制好人物的位置,将放风筝的孩子位置画得过高,导致没有空间画风筝了。该幼儿突发奇想,在图片的下方又画了一个小孩,然后在空中的小孩身边画了一个风筝。这样便展现出一幅别具一格的图画:一个小孩在地面放风筝,而另一个小孩则抓着风筝飞到了天空中。教师发现该幼儿有一定的想象力,同时也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便给予该幼儿一定的表扬。该幼儿表示:“其实我一开始就画错了。”教师鼓励:“不过你处理的方法很好啊!那么能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吗?”该幼儿思考后回答:“我以后要先构思一下,调整好整幅画,然后再画图。”教师建议该幼儿在尝试绘画前先绘制草图,在确认构图后再开始创作。在此次教学中,教师不仅尊重了幼儿的个性思想,而且利用此机会鼓励幼儿展开思考,总结问题,这样能让幼儿的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教师在给予幼儿表扬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基本情况,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一旦发现其获得了进步,就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则不仅要鼓励,更要用引导性的话语促使幼儿获得更大的进步。如果教师能在尊重幼儿个性思想的基础上展开引导,则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四、发现个性差异,引导成长
教师要在爱满天下的思想指导下努力地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并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引导幼儿成长。由于每一个幼儿的习惯、性格、学习能力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幼儿的个性,而应该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促使幼儿更好地提高美术素养。
在尝试绘制《笋林》这个作品时,教师发现不同的幼儿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幼儿能准确地说出竹笋和竹子的区别,并且能将其形象抽象为图形,但是有的幼儿绘画方面的能力则较弱。教师根据每一个幼儿的特点进行指导。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鼓励其尝试思考如何构图,如何调整竹笋和竹子的位置,让画面更为美观;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则安排其尝试通过模仿的方式绘制图画。教师给予不同的幼儿不同的鼓励。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提出:“画得很好啊,如果能展现出自己的创意,那么这幅作品一定会更加出彩的。”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提出:“画得很像啊!哎,有点奇怪!老师有新发现啊,这个竹笋好大啊,比旁边的竹子还高大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我的竹笋画得太高了,竹笋是没有竹子高的,这里需要修改一下。”教师不动声色地指出了该幼儿的问题所在,并鼓励该幼儿尝试自主进行修改,调整绘画的比例,让作品更出彩。
教师在和幼儿接触的过程中要关心幼儿的性格特点,发现幼儿喜欢什么事物,并在尊重其情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这样也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得到了教师的关注,进而努力想要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结 语
总之,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以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用爱去感染、感化、感动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独立个性,让幼儿在师爱的阳光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用艺术的眼光去感受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