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诗词诵读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2018-11-28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三坪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期
关键词:踪迹浮萍古诗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三坪小学 李 涛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前后出现十多次,在其“课程性质和地位”部分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古诗词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结晶,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诗词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长智慧、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是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诵读兴趣

千百年来,诵读古诗词已成为中华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正因如此,从2016年秋季起,在全国启用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古诗词的选用量比过去的人教版教材增加了55篇。如此多的古诗词篇目,如何有效诵读积累,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陶行知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让他们无论是对背诵的过程还是对背诵的结果都兴味盎然,把背诵古诗词当成一种爱好,成为他们的主动需要,而不是负担。况且我们引导学生诵读的都是古诗词中的精华,这些诗词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在执教唐朝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时,我巧用图片,把诗与图巧妙结合,降低理解难度。比如:结合“浮萍”图片,让孩子认识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然后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再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一说理由,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过程。再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说说这都是谁留下的踪迹?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相机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正是这样巧用画面,让诗词理解更形象,表达更轻松,感受更丰富,感悟才更加深入。有画面感,有趣味性,才更有诗情画意。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循序渐进,降低背诵难度,增加学习趣味性,再拓展同样体现乡村儿童童真童趣的古诗《所见》,丰富古诗积累,丰富意向,让诗词教学变得更厚重,这不单单使学生得到了诗词数量的积累,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学习的兴趣。

二、创新诵读形式

古诗词具有其他语言无可比拟的优势——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篇幅短小,富于音韵美。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读记,熟读成诵。例如,在放学路队行进中,由诵读组长带领全班学生一边背诵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一边行进,路队整齐有序,无拥挤打闹现象;利用周二、周四晨诵时间,诵读积累与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季节交替时,诵读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的同题材古诗等。只要我们善于创设各种诵读古诗词的情境,唤醒学生的背诵潜能,学生就会把背诵古诗词当作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的事,随时、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学生时期记下的古诗词将成为永恒的东西,一生受益。

三、感悟诵读快乐

陶行知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虽然诵读古诗词重在“诵读”,但是因为古诗词语言精炼,年代久远,内涵深刻,表现着作者的丰富阅历,不易为小学生理解,自然没有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每首诗词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大意,感悟诗词的意境,反复吟诵。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如何把小学生初次接触的这篇文言文上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呢?毫无疑问,得从诵读入手。而文言文的朗读与白话文不同,除了常规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本阅读要求外,还要注意停顿和气息,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在本课教学中,自由练读、指名读、去标点竖排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多样的读贯穿始终,在悠扬的古筝曲中,学生像穿越到古代的学堂,声情并茂地放声诵读,整个课堂书声琅琅,古朴悠远。在读中感受古文凝练简洁的特点,在读中感知故事的内容,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在读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最终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教学《渔歌子》这首词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丰盈画面。通过看插图,读注释,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描述心中的美景,让他们心中的画面有色彩,有声音,有动感。在诵读品味“钓中情”,张志和笔下的渔翁为何“不须归”,应该不难理解,但是需要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并想在孩子们心头留下一种情怀,就要引导学生在这寥寥几十个字中反复吟诵,在其中细细玩味。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要学生把诵读古诗文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习惯,就能丰盈生活,提高语文素养。当学生在千古美文滋养下,明白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句的意思后,一定会在有着厚重传统文化积淀的沃土上成长为一代新人,成为社会的栋梁,而这,正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所在。

猜你喜欢

踪迹浮萍古诗
母狮子的踪迹
池上
为什么独角仙总是爱打架
森林里的“彩色踪迹”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沧海浮萍
品读古诗
老广州:“水城”的踪迹及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