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语言,实现与精神“美”的融合
2018-11-28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苏蜜团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苏蜜团
美,人人追求。美,蕴含在悠远的汉字中,唱响在经典诗文里,彰显在篇章修辞中。阅读教学应注意课程内容的教学选择,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实现工具与人文的双丰收,获得语言与精神“美”的交融。
一、汉字字理美,包含文化特性
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每个汉字具有不同的音韵、文化特质,它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例如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师教学重点句:“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威武”,充分挖掘词语的音形义,层层展开教学。
第一层次:联想画面,解释词语。第一步:指导学生朗读联想,说一说你从“威武”仿佛看到了什么?意在由词语到画面。第二步:动作模仿,演一演威武的大龙虾,解词进一步形象化。第三步: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威武的人或事物?至此,学生将“威武”一词化抽象为具象,化陌生为熟悉可感的事物。第四步:请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威武”一词教学掷地有声。
第二层次:字理释义,书写指导。首先,教师分别出示“威”和“武”两字金文和篆书等字源,体会汉字演变。其次,学生比较异同,认识“戈”部:表示兵器,知道汉字义符的表意作用。接着,老师形象介绍“弋”部演变:武字中的戈部,戈的一撇移到了弋的左上角,就像打仗
的时候,战士将刀举到头上一样,威武向前冲。到了现代,查字典的时候,一个查戈部,一个查弋部。最后,书写指导。
以上教学,教师把词语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赋予汉字丰富的历史内涵,用文化来滋养学生,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学中,根据汉字字理,采用不同策略。如:象形字可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观察想象;会意字可引导学生调动经验,大胆推测;形声字可引导学生遵循规律,迁移巧记等。教师充分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构形之美,品味汉字结构之妙,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二、语言音韵美,凝聚民族智慧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更加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不管是经典诗文,还是对子歌、现代诗歌等,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富有和谐的音韵之美。
以《古对今》(统编小语教材一下)教学为例,引导学生感受对子歌的音韵,使声律之美显得活泼、灵动,展开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教师范读“天对地”,告诉学生“天”和“地”读得重音些,中间“对”字读得轻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对子的音韵,有轻有重,抑扬顿挫。
第二:请学生找出相对的事物,讨论每组事物的特点。学生发现:古和今相对,是时间的不同;圆和方相对,是形状上不同;杨和柳相对,都是树木;朝霞和夕阳相对,都是自然现象。教师小结:对子中的事物可以是相反,也可以是同类。
第三:师生、生生间多种方式对读,进一步感受对子歌特有的节奏、韵律。
方式一:师生配合,一个读“古”,一个读“今”,按顺序对读,配上节拍,节奏明快。
方式二:将对子歌分组,单字相对的为一组,如“圆对方”;双声音节相对的为一组,如“严寒对酷暑”。男生读单字对,女生读双音节对子。学生从字数、音节上感受对仗工整。
方式三:找出对子中韵脚相同的字。“方”“杨”“霜”“秋凉”“夕阳”“花香”押的是ang韵;“暮”“酷暑”“燕舞”押的是u韵。再请学生分角色读,韵脚重音,对子歌读起来悦耳动听。不同韵脚交相呼应,高低起伏,富有声律美。
通过多种方式的对读,摒弃了以往“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感知对韵歌声律,熏陶传统文化,课堂富有浓浓的语言风、民族情,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母语感受力,推动学生美好情愫与高远境界的形成。
三、篇章修辞美,彰显中华精神
语言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媒介,巧借修辞,习得美的语言,徜徉美的意境。挖掘教材经典篇章修辞的运用,是语言中的亮点,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素材,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
朱自清散文名篇《匆匆》中,用排比句式描绘春景,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又用一系列排比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运用新奇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将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轻烟”“薄雾”。教学中引导学生读读比比,反复诵读,充分挖掘了语音的声调美感。读中联想,结合生活实际仿用句式。既融合了自我的情感因子,又体味了无形的时间特有的形象美,感悟作者惜时进取的精神,得到更高品位的审美体验。
《再见了,亲人》前3个自然段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以具有充分肯定语义的反问句结尾,在情意的抒发、语意的加重上,体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教学中可设计以下几个步骤,引领学生研读事例,体会写法,感悟情谊:
1.陈述当中寻回忆。请学生读回忆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例内容。
2.反问句里情谊深。请学生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或疑问句,通过比较朗读,体会反问句震撼人心的情感表达效果。
3.祈使送别泪盈盈。再现送别场面,角色体验,向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读祈使句,互诉衷肠。
如上设计中,“言”与“意”相融合,“情”与“景”不分离。情感的表达借助反问、祈使的修辞手法的使用,学生品鉴修辞效果,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不仅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能提高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操,蕴含在经典修辞中的思想感情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美丽的汉字是一粒粒饱满的思想种子;经典的诗文是一颗颗智慧的民族结晶。阅读,浸润。美的诗文篇章,唤醒学生心中的语言之花;美的语言熏陶,让每个孩童在阳光下优雅地生长、芬郁地绽放……
[1]肖俊宇.小学语文学科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
[2]吴锡有.常用汉字字理,象形指示会意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