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018-11-28江苏省苏州市浒墅关中心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期

江苏省苏州市浒墅关中心小学 邹 琴

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掌握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得到良好的分数,更能对学生今后生活中的应用、素养的提高有较大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应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立足课堂,有效训练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场所,一篇篇课文就是一篇篇鲜活的阅读理解范文,教师要立足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理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并应用到阅读理解的实际中。

1.精心设计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既能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抓住文本的要点,同时还能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聂将军和两个日本小姑娘》一文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聂将军对小姑娘的关心?”从而使学生发散到文本的各个细节,抓住了聂将军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体会到了聂将军对日本小姑娘的关心。以一个问题统领全文,学会了从整到零的理解方法,在今后的自我阅读中也会发散思维。

2.把握整体能力

拿到一篇文章,如果学生知道文本主要讲了什么,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那么阅读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一半。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初读。先默读,看看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整合起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如《春联》一文,先让学生读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春联的内容”“春联的形式”“春联的好处”,结合这三大条就知道了整篇文章讲的是春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是对仗、有韵律,多读春联开卷有益,从而对文章有了深入的把握。通过第一个步骤初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在每一堂课上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从而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

3.抓住字词句分析

对于一篇文章,不能读了几遍,知道了主要内容就草草了事,还要进行精读训练,通过文本字词句的精读品味,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文章,学会分析文章,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思路及中心思想。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时,初读课文后,精读文章时让学生找找哪些句子体现了姥姥的剪纸技术高超,在找到相关句子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句中关键词,如“普普通通”“无所不能”等词谈体会,通过学生对文中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课堂中对文本的学习方式、理解方法,学生掌握以后也会运用到课后的自主阅读理解练习中去。

二、有效指导,学会方法

只有学生掌握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立足中心、举一反三,因此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掌握技巧,从而运用到自主阅读理解的练习中去。

1.多读文章

阅读理解,只有读了,才能学会理解。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然后带着问题读,把握整体。只有尽可能地多读,才能获取更多的文本信息,掌握全文,了解写作意图,得出结论,只有多读,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理解。读是基础,拿到文章,首先要教会学生多读几遍。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2.学会审题

在解答阅读题时,要细细地看清题目,粗心是大忌。在审题时,要看清每一个字,了解题目的要求,分析一下题目到底要做什么。很多学生常常因为没看清题目而失分,如要你打“√”的打了“×”,要在文中找答案却自己随便写等,甚至有的学生题目都漏做了。因此,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教会学生细心读题,审清题意。

3.答案空间

阅读理解题的很多答案一般来说都是在短文中的,只要细细读好文章,一定可以找到答案。比如有些答案是原话,有些提供了一些词句,有些提供了一些线索,只要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概括一下、整合一下、答案自然就呈现在眼前了。

4.解答方法

阅读理解的题目,虽然形式不同,但不管什么形式的题目,都不外乎字词句段篇。对于选择判断类的,可运用“排除法”或“类推法”,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对于填空类的,可以采取“搜寻法”,即从文中快速搜寻一下有没有答案,前面说过答案空间基本都在短文的相关句段里,分析提取、概括整合一下。对于理解类的题目,可采取“抠取法”,首先从文中找找有无相关的句子,根据题目把句子稍加整理改编,抽取枝干或添枝加叶等。对于感受类的题目,则要采取“联系生活法”,即谈谈对于文本中事物、人物或道理的看法,立足文本中心和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再联系自身谈谈对这个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课外延伸,积累应用

课堂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花无尽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是阅读教学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在教会学生方法后,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阅读练习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多读书、多读课外书对于学生提升理解运用能力有很大帮助。我们常发现经常读课外书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强一些,很多题目很容易理解,而不太读课外书的学生在理解短文时不但速度慢,而且很难理解。因此,要经常指导、引导学生读课外书,常常读课外书,学会读课外书。

1.培养兴趣,爱读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喜欢看书,那么阅读也就成功了一半。让学生从被动看书到主动看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以身示范,不断培养,开展各类活动,多积极地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积极的鼓励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2.教师指导,学会读书

对于学生课外的自主阅读,要有效提高阅读能力,首先教师要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一些书目,推荐一些好书。有了明确的目标,再让学生结合课堂语文学习的方法,带着几个大问题去读,看文中“讲了什么?人物有谁?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等,这样带着问题读,学生理解起来更快。另外,读完后可以让学生摘抄一些优美句子,写一写读书感受,深化巩固理解,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通过长时间的课堂训练、课外阅读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从而能轻松应对各类阅读理解题,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