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蝌蚪变青蛙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幼小衔接策略初探

2018-11-28斯伟丽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早睡早起绘本道德

斯伟丽

(浙江省诸暨市江藻镇小,浙江 诸暨 311800)

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说,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上学”开始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相应的他们的社会角色、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活动环境都将由此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的生活由原来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文化式”状态,由原来依循自然需要的安排方式,进入一种有目的的理性安排方式。

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缓慢而长期的,一年级是这一过程的开始。因此,适应生活方式的转变,顺利开启另一种存在状态,是一年级生活引导中的重大主题。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就是帮助儿童顺利实现这种转变。如果能通过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幼小无缝连接,无疑对孩子们将来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此,我特意对幼小衔接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绘本阅读,助力向生活学习

绘本,意为“画出来的书”。它是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有少量的文字、精美的画面、简单却寓意深刻的故事。

与一般图书相比,绘本阅读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非常贴近儿童的认知水平,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是近年来深受儿童甚至成人喜爱的一种叙事文本。毋庸置疑,它可以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学习材料的难度,适合他们学习。如今,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特别采用了绘本式设计思路,将图画书引入课堂中,从而激活儿童学习。以此为基点,我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课前初读,重在引发思考

在以往的品德课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孩子在课堂学习之前对课程内容总是处在一种茫茫然的状态。此时,教师往往需要有效的“导入”,才能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并带领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绘本能够以生动的故事引发学生细腻的情感,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在选择绘本资料的时候,我们应该立足教学的主题,在上课之前布置“绘本阅读”的活动,让孩子自主地、有选择性地阅读。到了课堂开始之时,教师借助轻松的谈话,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并自然地进入课程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2课《手拉手,交朋友》之前,我们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了与朋友相关的绘本,如《好朋友》、《月亮是谁的》、《南瓜汤》、《小羊和蝴蝶》等。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叙事让孩子身临其境,生动有爱的情节引发了学生对自己与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的回忆,唤起了学生眼中的友谊世界。课堂上,教师通过“说一说,我的小伙伴”“晒一晒,我的好朋友”“忆一忆,我们的故事”等环节的设计,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分享友谊的快乐,并在欢乐中阐释友谊的真谛,进而创造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唯美的友谊世界,让孩子们陶醉在友谊的欢乐气氛里。

在课前初读中,应该让孩子处在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中。即教师或者家长完全不干预学生的课初阅读活动,让孩子们自由地和绘本进行对话和互动,以获得最真实、最具个性的体验与情感,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我们不仅要包容孩子正确的判断,更要包容与尊重孩子负面的情感或者错误的观点。有了这样第一手的体验,我们才能在课堂上加以利用,帮助孩子真实面对道德体验,获得最真切的感知。

二、课中阅读,重在角色置换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绘本的作用,我们尝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想象、游戏互动……以此,让孩子通过角色置换,轻松突破他们的道德认识盲点。

(一)把故事读“厚”,提升生活智慧

众所周知,低年级儿童由于年龄沿小、知识较少,经验有限,是非辨别能力差,需要教师、成人的引导和帮助。所以,低年级是儿童道德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当然,生硬的说教是对儿童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为低效的方式。而故事则是孩子童年时光不可缺少的“伙伴”,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听故事、读故事。故事中不仅有可爱的人物、有趣的情节,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无疑会成为儿童最喜欢的部分。

研究证明,儿童在阅读故事时,总会不自然地进入故事情境,和主人公一起经历故事中的起起落落,并伴随着情节的不断深入,与故事中的同呼吸、共命运。因此,阅读过程就成为孩子们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人的性格具有多面性,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阳光的一面抑或阴暗的一面,而绘本阅读就是在无形之中和那个极为复杂的自己对话的过程,它能帮助儿童逐步提升自己的生活智慧。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12课《早睡早起》旨在帮助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也就是说,教材要求低年级的学生经过老师和父母的教导,能认识到早睡在习惯养成和个人健康方面的重要性。但是,孩子们在生活中习惯拖拉和贪玩,很难做到早睡,自然也很难做到早起,常常需要大人的不断催促。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拖拉、贪玩的影响,用实际行动实现早睡早起,做到知行合一。

课堂中,我们让学生阅读绘本《睡觉啦》和《黑夜小王子》,并设计“小俊,让我教你改”角色对话活动。让孩子们用语言提醒拖拉、贪玩的小俊,并商讨帮助其改下的办法。借助与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和互动,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认识到,自己也许正和小俊一样,正是由于拖拉和贪玩才做不到早睡早起,只要改掉这两个坏毛病,早睡早起一点儿也不难,自己也能做到!

(二)翻版儿童生活,内化课程理念

在一年级教材中,故事主题主要分为三类:儿童生活事件、动物题材童话和其他。其中,儿童生活事件完全取决于儿童的现实生活,甚至可以说一些故事内容就是儿童生活的翻版,是大多数儿童生活在所经历过的事件,是他们实实在在要面对的道德问题。

例如,一年级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之“肩头上的爱”,讲述的就是一个小男孩的困惑:为什么奶奶那么疼爱自己,却不帮自己背书包。文中所展现的家人的爱,都是备受呵护的儿童经常能感受到的,而主人公的疑惑也正是孩子们很难理解的不那么“温柔”的爱的特殊形式。如果我们直接向孩子们提问“爸爸批评你是不是爱你?”或者生硬地讲述“严厉的爱”背后的道理,将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此进,引入绘本《我讨厌妈妈》、《我是霸王龙》的阅读,在先前课文的铺垫下,在故事情境的激发下,儿童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与自己对话,反省和修正自己,展开对家人另一种爱的深入思考。由此,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人对自己严厉的教育也蕴含着深深的爱。

一年级是正规学习的起始年级,孩子们对周围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时的孩子已经是一个人有血有肉的人。我们不妨淡化沉重的“上课感”,做好幼小衔接,以温柔的心、温暖的手、温情的书籍去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别小看了一年级的儿童,他们专注的力量往往超出我们的预计,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做一个引路人,后面的路他们会走得很好,可能还会带给我们惊喜!

猜你喜欢

早睡早起绘本道德
当一个人变得自律
早睡早起(部级优课)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早睡早起 不易抑郁
绘本
绘本
绘本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